社區黨建共建工作交流材料

時間:2022-06-21 04:09:00

導語:社區黨建共建工作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黨建共建工作交流材料

面對城市基層社會結構、組織結構、治理結構的新變化,近年來,湖北省赤壁市以共駐共建工作為抓手,努力建立“事情共商,資源共享,難題共解,文明共創,活動共辦”的社區黨建共駐共建工作新機制,較好地發揮了社區各類黨員在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以全面覆蓋作為共駐共建的基礎,把社區黨建資源整合起來

加強社區黨組織自身建設,強化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從20*年起,我們在各社區組建黨支部,并在“一社區一支部”的基礎上,成立黨總支,建立了“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的黨組織系統。根據我市企業發展的要求,組建了5個大中型企業社區黨支部,進一步擴大了黨組織在城市基層的覆蓋面。

依托社區黨建聯席會,實現社區黨建工作向駐社區單位黨組織的拓展和延伸。市委組織部指導各社區黨組織成立黨建聯席會,制定了社區黨建聯席會制度,督促和協調各社區黨總支定期召開社區黨建聯席會,有效地調動了社區黨組織和駐社區單位黨組織的積極性。

成立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整合資源促進社區共駐共建。著眼于改革發展的需要和社區黨建的發展,成立赤壁市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從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班子,有效整合社區資源,逐步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相互配合、整體聯動的共駐共建工作新格局。

二、以行之有效的制度作為共駐共建的保障,把社區黨建工作規范起來

建立和完善社區黨建工作責任制度。市委成立社區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黨務的市委副書記任組長。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了由駐社區單位一把手負總責的社區黨建工作責任體系,每年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簽訂社區黨建共駐共建工作目標治理責任書,把軟任務變為硬指標,保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建立和完善黨員參加社區活動制度。先后建立了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登記制度、黨員參與社區活動情況反饋制度、黨員評議進社區制度等。20*年,全市參與民主評議黨員的社區群眾近萬人次,共評出優秀共產黨員218名,根據群眾評議情況,查處了4名黨員干部的違紀行為,從而較好地起到激勵和鞭策作用。

建立共同投入制度。根據社區人口數量,由市財政按每人每年3元的經費標準,分季度撥付到社區。此外,將工作下放到社區的社保、低保、計生、環衛和綜治等職能部門,要按工作量下撥一定的經費。通過采取以上措施,較好地解決了全市社區黨組織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等問題。

三、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共駐共建的載體,把社區黨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社區黨組織根據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非公經濟組織黨員、離退休黨員等不同類型黨員特點,堅持分類指導原則,有針對性地創建黨員活動載體。

以在職黨員為主體,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根據在職黨員的分布、特長和志愿,結合社區群眾的需求,組建了社區環境衛生、治安巡邏聯防、科技文藝宣傳、扶貧助殘等志愿服務隊。近三年來,在職黨員志愿服務隊先后利用雙休日組織轄區單位干部職工和居民近萬人次參加義務勞動,清運垃圾400多噸,消滅衛生死角100多處,植樹2萬多株,種草2萬多平方米。

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員為主體,開展黨員示范崗活動。結合非公有制企業黨員的特點,社區黨組織開展“亮身份、樹形象”活動,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建立“黨員示范崗”、“崗位練兵”、“節能降耗”等活動。

以下崗失業職工黨員為主體,開展黨員“帶頭再就業、帶領再就業”活動。一方面,通過組織實用技能培訓、結對幫扶和發展家政、餐飲、美容美發、中介服務等多種方式,引導和幫助下崗失業職工黨員帶頭再就業;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其中有能力的黨員發展壯大經濟實力,使其帶領和吸納其他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市橡膠總廠下崗職工黨員在社區黨總支的幫助下,發揮自身特長,辦起了糧食機械廠,不僅自己重新找到了工作,而且解決了12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據統計,自2003年以來,全市有320名下崗職工黨員在帶頭就業的同時,還帶領10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以離退休職工黨員為主體,開展黨員責任區活動。社區黨組織根據離退休職工黨員的實際情況,以門棟、地域關系為主,建立了離退休職工黨員責任區400多個,有500多名離退休職工黨員參與了門棟看管、義務巡邏、民事調解等工作,使廣大離退休職工黨員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四、以便民利民的服務作為共駐共建的根本,把社區黨組織的作用發揮起來

著眼于居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社區黨組織改進領導方式,服務居民群眾,不斷滿足居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

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創建和諧社會。社區黨組織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墻報、板報、宣傳欄、發倡議信等多種多樣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社區共駐共建的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增強駐社區單位和居民群眾的參與意識,形成思想共識。

了解社情民意,為廣大居民排憂解難。全市26個社區黨總支每年都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進千家門、認千家人、知千家情、解千家難”活動,發放便民服務卡,收集群眾意見,解決居民實際困難。20*年,全市社區黨組織共發放便民卡1萬多張,收集意見1000多條,提供便民服務3000多次。

設立便民窗口,服務社區居民。為了建立部門單位服務社區居民的長效機制,我市先后協調公安局、民政局、計生委、衛生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開展“民警服務進社區、民政優撫進社區、計劃生育進社區、醫療服務進社區、群眾低保進社區”等活動,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