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食品安全加強監管是很有必要
時間:2022-10-18 08:13:00
導語:注重食品安全加強監管是很有必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食品安全日益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隨著食品加工過程中化學品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盡管現代科技己發展到了相當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嚴重地危害著人民的健康,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衛生問題之一。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食品安全涉及人類最基本權利的保障。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食品種類越來越豐富,產品數量供給充足有余,在滿足食品需求供給平衡的同時,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假冒偽劣食品頻頻被曝光,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發性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全國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條指出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我國主要食品安全法律法規
我國國務院于1979年8月28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管理條例》(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82年11月19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95年10月30日了現行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現已失效)。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9年2月28日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生效,《食品安全法》呈現的特點:明確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確立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統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強化經營者的社會責任、食品添加劑必須安全可靠、對保健食品實行嚴格監管、有效處置食品安全事故、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國務院第73次常務會議于2009年7月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自2009年7月20日實施,《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進一步落實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強化各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責;在《食品安全法》規定風險評估、體現預防為主、科學監管的指導思想基礎上,條例明確規定應當啟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情形;建立食品批發零售銷售記錄制度;詳細規定了召回制度;細化了食品附件制度;明確了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內容;進一步明確了“病毒性肝炎”的范圍。
三、我國食品安全現狀
長期以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有關劣質食品的報道層出不窮,比如說關于劣質奶粉、劣質面粉、劣質大米、劣質豆制品、染白粉絲、注水肉、蘇丹紅,福壽螺、毒火腿、瘦肉精、毛發醬油、黑心月餅及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一起起怵目驚心,輕者致病,重者導致死亡。各級監管部門針對于此的執法檢查,始終沒有停止過,并在每年的元旦、春節、國慶、中秋等重大節日期間加大執法檢查的力度,同時也查處了不少違法單位。但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健康,時時令我們提心吊膽。
我國曾發生的較大食品安全事件:(一)1988年初在上海發生的因市民食用受到污染的毛蚶而爆發的甲肝大流行事件,當時患者達31萬例,造成不少人員死亡,上海市民出行(指到外地)受到限制,食品出口遭到退回,經濟損失慘重。(二)2008年6月發生的新生兒從出生起一直食用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所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而患“腎結石”病,隨后全國其他各省均有類似案例發生,共有6個嬰孩食用含有三聚氰胺三鹿牌奶粉死亡,逾30萬兒童患病。此次事件又一次提醒我們食品安全的重要,對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數,讓我們食得安全,食得放心,這些工作刻不容緩。
四、引起食品安全隱患的因素
1、殘留于農產品中的化肥、農藥等
由于多施和不按比例要求濫用農藥,每年因農藥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特別是蔬菜中殘留的有機磷中毒。蔬菜中殘留的有機磷被人體吸收后,通過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臟器,導致中毒,嚴重時可危及生命。農產品中有機磷殘留量超出國家標準的現象較為突出。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給農作物施用化肥,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殘留量越來越重;化肥施用不當、濫用化肥生產的蔬菜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并不亞于蔬菜中殘留的農藥。硝酸鹽本身并沒有毒,在人口腔和胃腸中存在的細菌作用下可被還原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大量聚集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攝入,可誘發消化道系統癌變。流行病學實驗已經證明,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與食品中固有的胺類化合物是致癌物亞硝胺的前體物質,亞硝胺的誘癌時間隨人體攝入量增多而縮短。
2、殘留于禽、畜、水產品體內的抗生素、激素等
為預防和治療家禽、畜和水產品患病而大量使用的抗生素、磺胺類等化學藥物,可殘留于動物組織中。抗生素、激素及其在動物體內的代謝產物,在食品中由于藥物本身的副反應和耐藥性細菌種群的增長,增加了潛在食品安全問題。近年,由于鹽酸克倫特羅(“瘦肉精”)興奮劑可以使禽、畜產生足夠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從而使食用殘留“瘦肉精”食品的消費者引起中毒反應,嚴重者甚至死亡。
3、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污染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非常嚴重,它屬于化學污染,主要由采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制品等人為因素所致。據分析,重金屬污染以鎘污染較為嚴重,其次是汞、鉛等。多數金屬在人體內有蓄積性,半衰期較長,能產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應,可能導致有致畸、致癌和致突變的潛在危害。目前,我國兒童鉛污染較為嚴重。
4、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可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及口感;保持食品營養價值;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運輸;防止食品提早變質。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須按照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07添加,超量使用也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5、病原微生物控制不當
食品原料和加工程度決定了它具備一定的微生物生長條件,食品加工制作過程和包裝儲運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我國發生的集體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國,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發生,尤其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節更容易發生。
6、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險
轉基因技術應用在食品的生產或制造有諸多好處,但在評估食品的安全性時,仍必須分析由基因改造所產生之預期及非預期效果。由于轉基因食品不同于相同生物來源之傳統食品,遺傳性狀的改變,將可能影響細胞內之蛋白質組成,進而造成成份濃度變化或新的代謝物生成,其結果可能導致有毒物質產生或引起人的過敏癥狀,甚至有人懷疑基因會在人體內發生轉移,造成難以想你的后果。轉基因食品潛在危害包括:食物內所產生的新毒素和過敏原;不自然食物所引起其它損害健康的影響;應用在農作物上的化學藥品增加水和食物的污染;抗除草劑的雜草會產生;疾病的散播跨越物種障礙;農作物的生物多樣化的損失;生態平衡的干擾。公務員之家
五、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提出幾點意見
鑒于以上引致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應從食品原料采購、加工生產、運輸等環節控制,避免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結合我縣的情況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加快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以主導農產品、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為重點,加快建立和完善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規范)相配套的,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農業標準體系;
(二)認真貫徹《食品安全法》,質量監督部門加強對食品加工生產的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對食品流通的監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餐飲服務活動的監督管理。
(三)我縣食品加工生產企業呈現的特點有:規模小、小作坊多、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等,根據食品加工量化等級評分標準我縣的食品加工企業均為C級,各廠的綜合實力有待提高。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以技術標準為主體、以管理標準為支撐、以工作標準為手段。近年來,HACCP已經成為國際、國內共同認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證體系,主要是對食品中微生物、化學和物理危害的安全進行控制。
在食品加工企業中推行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中文名稱為“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有利于對原料、關鍵生產工序及影響產品安全的人為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建立、完善監控程序和監控標準,采取規范的糾正措施。HACCP表示危害分析的臨界控制點,確保食品在消費、生產、加工、制造、準備和食用等過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識別、評價和控制方面是一種科學、合理和系統的方法。
(四)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的食品工業,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加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加大對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飲加工單位,在食品原材料加工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管理,引導其按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07添加食品添加劑;加強對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檢測,對不符合標準添加食品添加劑的食品不允許上市銷售。
(五)鼓勵和支持食品加工生產廠家制定行業標準,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提高產品檢驗員的素質和技術,建立食品行業內行業規范監督機制。
- 上一篇:高等職業醫學院教材構建對策論文
- 下一篇:職業教學模式一體化的特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