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黨支部黨建交流材料
時間:2022-12-19 10:34:00
導語:民政局黨支部黨建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民政局現有工作人員17名,其中黨員10名。肩負著社區建設、雙擁、低保、救濟、婚姻登記、老齡、優撫等大小近60項的為民服務項目。年初以來,我們在實施“先鋒旗幟”工程中,終于職守,強化服務技能培訓,樹立大服務思想,通過民政服務窗口樹立為民服務形象,各項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贊譽。僅年就獲得了全國和諧社區自主創新獎、優秀社區服務中心;省級雙擁模范區、民政先進單位、婚姻登記先進、尊老助老敬老先進區、殘疾人抽樣調查先進區;市級十多項殊榮。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基本功訓練,提升為人民服務思想
工作實踐中使我們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也是我們思想凈化的過程,只有育成過硬的思想,才能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質量。
民政局是區政府為民辦事的窗口,直接涉及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為了讓群眾高比例的滿意,我們從自身強化基本功訓練,提高為民服務的本領。一是堅持學習教育落到實處,提升公仆意識。為了鞏固先進性教育成果,我們不論工作多么繁忙也要堅持支部的每周學習日。主要是深化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章》、學習的《為人民服務》等文章,突出為人民服務主題,用創新理論理清為人民服務思想,提出了“從群眾滿意的地方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的服務理念。使“民政就是服務”的宗旨在我局同志的思想中牢牢扎根。局領導對同志們的服務思想、服務態度是嚴管、嚴查、嚴處,從而增強同志們為民服務的自覺性。有一次一位同志因家庭瑣事心不順,將情緒帶到工作崗位,使來窗口辦事的群眾很不滿意。局領導發現后,責令她下崗反省,并做深刻檢查,向當事人賠禮道歉,使當時人由不滿意到滿意、到為我們的做法而感動。為此我們在全局進行服務理念再教育,提出不帶情緒上崗,不將情緒轉移。現在群眾來辦事,我們是笑臉相迎,問有答聲,答必清楚,使來者滿意而歸,而我們也從工作實踐中提純了為民服務盡職盡責的公仆意識。二是堅持協調功夫鍛煉,提高辦事效率。我們民政工作從組織上,上靠領導下靠群眾,從工作范圍上,上到貫徹執行各級黨委、政府的指令,下管群眾的柴米油鹽,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我們要有較強的協調能力,對此我們進行有意識的強化鍛煉。我們局年輕干部較多,在人員分工上我們合理整合人力資源,采用老帶新的方法,手把手教給年輕人工作方法。進行典型事例分析,讓年輕人舉一反三學習協調方法。還為年輕人創造機會,讓他們多接觸領導、多接觸群眾、多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從中探索適應性較強的工作路子。由于我們采用了強化訓練,使我們的協調功夫爐火純青,辦事效率明顯提高,使自己管的工作都能及時辦結,群眾滿意率也不斷攀升。三是堅持走訪制度,及時反映群眾呼聲。走訪是我們做好民政工作的前提,是不可缺少的功夫。為了把群眾的事辦好,堅持發現問題在走訪中,解決問題在調查后,將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秀傳統傳承下來,使我們能及時聽到群眾的呼聲,為政府解決群眾的問題提供決策依據。我們對8000戶低保戶、2000多名殘疾人分類抽樣走訪,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及時幫扶。
由于我們從服務理念、服務方法、服務作風上加強基本功訓練,使民政局干部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用我們的辛勤勞動讓區的窗口服務真正的亮了起來,為樹立區在全市爭先創優的大形象抹上了靚麗的一筆,思想真正達到“由舊變新”。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為民服務的平臺
群眾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為了滿足群眾求新、求樂、求高的生活需求,我們堅持民政事業社會化的工作思路,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想辦法下工夫,并取得了顯著效果。一是爭取主動投資,改建多功能服務大廳。我們采用掙一點、省一點、擠一點的辦法,籌措資金改建便民服務大廳。我們多次上省廳爭取資金,經過不懈努力,僅年省民政廳就給我們區下撥60萬元民政基本建設資金。區委、區政府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敢于大手筆,大動作,大投入,不惜犧牲區財政收入,也要把老百姓小事辦好,收回東五條路門市房,投入500多萬元改建了3000平米社區服務中心,建成了居全市之首的一站式多功能服務大廳。購置了新型健身體育器材、觸摸式電腦和大屏幕數字顯示屏。社區大廳從優撫、康復、信息、婚姻指導、再就業培訓等方面向群眾服務提供了平臺。二是整合社區資源,形成網絡化服務格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我們參與了三個街道辦事處辦公環境的改造,改建了多功能服務大廳,與區的服務中心對接。對市區的19個社區也普遍進行了辦公條件提檔升級,95%的社區達到了規范化標準,也建成了相對應的一站式多功能服務,這樣就完成了三級社區服務網絡,初步實現了社區網絡化,使便民服務縱向形成體系。我們善于利用社會資源,各社區普遍開展了全科醫療、老年健康、托老助老、法律咨詢、職業介紹、家政服務、健身娛樂、洗浴美發、信息服務、小學生飯桌等近百項服務項目,使便民服務橫向拓寬,這樣就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便民服務網絡。三是突出重點工程,讓老年人安居樂業。社區服務中心設有養老院,我們掃除了怕麻煩圖清凈的思想障礙,將養老院由租賃經營變為自主經營,從環境上首先進行徹底改進、從老人起居方便著想,建成小戶型、衛生洗浴齊全的新型老年公寓。從生活管理上我們選派了責任心強,有愛心的同志負責管理,使公寓的老年人找到了溫暖如家的感覺。
由于我們忠實執行了區委、區政府的意圖,在社區的環境改造上舍得投入人力和物力,使我區的便民服務平臺真正“由小變大”,在全市占領先地位,為樹立區“跨越追趕式”發展提供了時代舞臺。
三、加強主題實踐活動,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工作讓我們體會到:民政局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我們將黨和政府的關懷送給群眾,通過我們將群眾的呼聲傳送給政府,這是歷史的重托。為了完成這個神圣的使命,我們用一顆親民、愛民、為民之心履行了我們的職責。為了提升為民服務的水平,我們開展了多項主題實踐活動,使我們肩負的工作無遺漏落到了實處。一是常規工作超長化,業務職能“由淺變深”。低保工作,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可做起來有許多實際問題,人手少、責任大、政策性強,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較強的原則性,又要有個事特辦的水準。主管低保的副局長孫慧萍同志,是個黨性較強政策水準較高的復合型干部,她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不批人情保,受到老百姓的稱贊。她對前來辦事的群眾真是和風細雨,百答不厭,顯示了民政人的“愛心”。她從實踐中得出了一句發自肺腑的體會:低保給我帶來的快樂是解決了低保戶的實際困難,給我帶來的痛苦是解決不了一些人的需求。由于有孫慧萍這樣的同志為弱勢群體服務,使我們的常規工作“由淺變深”將黨的關愛及時送給人民群眾。二是扶貧解困多元化,救助能力“由弱變強”。扶貧解困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頭戲,光靠民政唱獨角戲是不行的,要展示社會大舞臺。而我們在其中起到牽線搭橋、尋找載體、組織設計工作走向的作用。探索出一條多渠道、多元化的救助路子。實施了政府撥款、社會捐助合理分配使用,堅持急需先辦,特事特辦。建福社區由于一個精神病放火,造成火燒連營,五個家庭嚴重受災,我們及時送去急需物品,使受災居民感動地說:還是共產黨好,困難之中見真情啊。當我們聽說在我區20多戶因為困難買不起電視,我們就逐戶走訪,為32個特困戶購買了電視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我們還為一些困難戶設立了定點洗澡,理發點,有200多人次享受了此項優惠。我們開通了“愛心直通車”定期將米、面、油送到特困戶家中。我們創辦了“愛心超市”實施日常幫扶。在幫扶解困工作中,領導帶頭,促進了工作到職、到位。馬區長主管我局的工作時,總是以一個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支部活動。他將自家的洗衣機送給困難戶,在領導的帶動下,我支部10名黨員全與困難戶結成對子,在“手拉手”“心連心”活動中發揮了共產黨員的作用。三是雙擁共建制度,把軍民關系“由疏變親”。我區沒有駐軍,可我們為了響應黨的擁軍優屬號召,主動遠拉硬靠,與雷達營結下了雙擁對子。我們成立了嚴密的組織領導機構,建立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在制度的規范下,使我區的雙擁工作常抓常新,邁進了省級先進行列。我們竭盡全力地為他們解決了孩子上學難、軍嫂擇業難、高山洗衣難、信號不好看電視難等問題。逢年過節我們總會送去豐厚的慰問品,這些工作讓雷達營的官兵們真正感受到了區的擁軍是真誠的。今年春天大雪封山,雷達營的官兵一個禮拜下不了山,給養面臨危機,知道這個情況后,我們組織興隆鎮的推土機,晝夜奮戰,給官兵們打開了給養通路。雷達營的領導感動地說:區真是我們的家呀!
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了一個民政人應做的工作,在“爭先鋒,當旗幟”的黨建活動中發揮了共產黨員該發揮的作用,雖然我們付出了許多,可是讓我們的“民心工程”堅實起來了,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
- 上一篇:村干部個人工作匯報
- 下一篇:電子優惠券營銷運用以及發展走勢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