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資產管治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08 10:06:00

導語:事業單位資產管治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事業單位資產管治交流材料

根據“深化財政制度改革,健全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的要求,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要進一步完善四個體系:政府分級監管的管理體系、行政事業資產集約化監管體系、行政事業資產精細化管理體系、行政事業資產監管信息體系。并對行政事業資產改革做了明確闡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改革的成效,最終體現在與部門預算的有機結合,節約資金、用好資金,適度控制新增,盡力挖掘存量資產,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我縣自年清產核資以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資產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精細化管理,但仍有許多問胚亟待解決。本文結合我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實際,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脫節。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造成資產重購置輕管理,閑置浪費,影響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有的單位實物資產購置后,不及時辦理財務手續和固定資產增資手續。有的單位對上級調撥或捐贈資產未及時入賬。調入領導帶入的“嫁妝”,如小車、手提電腦等,轉到新單位后領導不主動申報入賬,形成賬外資產等。年度決算不能很好的反應單位實際資產情況,往往是單位資產實際情況、單位決算、資產管理網絡幾張皮。

(二)資源配置不合理,各單位資產配置苦樂不均,缺乏統一的資產配置標準和資產合理流動機制。資產配置是各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開展工作的必要手段,但長期以來資產配置缺乏統一標準。資產采購預算沒有細化,而且由于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占用上的免費性.造成單位追求各種辦公條件完備,自成體系,不考慮資產的使用效率,更為嚴重的是,有些資金來源充裕的單位為了追求時尚,對尚能使用的資產提前更新,導致了尚能使用的資產處于閑置狀態,特別是更換小汽車表現的比較突出。資金來源較差的單位,需添置資產不能及時到位,影響了日常工作。而行政事業單位間資產合理流動機制還不健全。資產部門所有的意識依然很強,跨部門調撥資產很難實現,資產短缺單位無法通過調劑手段得到所需資產,出現了資產重復配置,閑置浪費與資產短缺并存的現象,降低了資產配置的效率,造成了國有資產的隱性流失。

(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有償使用管理不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在保證履行工作職能,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前提下,將其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用于經營活動并取得相關收益的行為,主要包括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出租、出借及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擔保等事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絕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是為了滿足和保障其履行職能、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需要,具有非營利性和服務性的特征,是用來實現自身工作職能的自用資產,并不應該投入經營使用。但從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推動資產有效使用的角度出發,將行政事業單位閑置不用或低效運轉的國有資產進行有償使用確是有效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彌補財政經費供給不足,緩解財政資金壓力的有效舉措。但由于對這些資產的有償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一是房產出租沒有經過財政部門的審批,租金標準也沒有經過評估。二是房產出租沒有進行公開招標,承租人的確定和租金定價存在隨意性。三是房產租賃收入不入賬,未納入單位財務統一核算管理,直接坐收坐支,或者用于單位的福利費開支,或者直接沖抵單位的招待費或其他費用,引起收入不實。

(四)“資產單位所有制”的思想依然存在。少數單位領導對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認為資產管理工作無所謂,做好做壞一個樣,未經財政部門審批和評估,私自處置單位資產。甚至有單位私自轉讓轉讓汽車給個人后,個人去辦理過戶手續,交管部門要求出示財政資產管理部門審批手續,個人又找財政資產管理部門要手續時,財政資產管理部門竟然毫不知情。資產管理意識淡薄,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

二、對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我與我省其他地區的同事多次進行交流,并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李景友教授共同探討,認為主要從六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改變觀念,明確各項權力行使主體。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國家所有,這個觀念人所共知,但由于資產管理者長期短位,造成了個別行政事業單位部門管理者認為是國家單位,自然行使部門掌握的國有資產的各項權利的情況。所以,我們應該首先從認識角度出發,明確國家、資產管理部門、使用部門三者的關系。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屬國有資產。國家擁有所有權及派生出收益權和處置權和占有使用權。其次各級政府代表國家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行使所有權,各級財政部門作為政府的專業職能部門,具體行使資產收益權和處置權,最后各使用部門行使占有使用權。

(二)做好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對接工作。要根據單位實際存量資產編制資產預算,并根據預算購置資產。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單位資產預算的監督管理,對于重復或超標的資產預算不予審批。單位的資產購置,要嚴格執行單位資產預算,從源頭上把關。

(三)建立資產配置標準,從流量管理轉向既流量、又存量的管理。科學制定資產采購預算,建立健全資產合理流動機制,優化資產配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為解決單位間資產配置不均衡的問題,需要由有關部門制定出資產配置標準,按照標準編制資產采購預算,同時,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占用資產均由財政性資金配置,按照公共財政管理原則,應當建立有序的資產流動體制,打破部門所有的現況,合理調配使用存量資產,加大對行政單位國有富余資產調整力度,做到物盡其用。

(四)動態管理與靜態管理相結合。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各單位網上資產和實物資產要保持一致,確實做到“網賬相符、賬實相符”,網絡資產卡片信息完整,要真實有效的反應實際資產的信息。資產變動信息完整,在進行業務流程的同時,電子流程也要按步就位,隨時反應資產的實際情況。

(五)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有償使用管理,確保資產保值增值。一是將房產出租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行陽光操作,接受社會監督。行政事業單位報經批準的出租房產必須經中介機構評估后,進入合法的公共交易平臺實行公開統一招租,做到公開、公正、透明,改“暗箱操作”為“陽光工程”,必要時由審計部門對房產租賃收入進行專項審計。這樣不僅可杜絕出租過程中的各種不規范行為的發生,更能實現國有資產的價值最大化,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目前很多地方都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管理進行著不斷的探索和改革,對房產出租實行公開招租已形成了共識,如宜都、枝江等地都已對出租房產實行公開統一招租,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三是國有資產處置收益和公房出租收入全部納入單位財務核算,足額記入應繳財政專戶,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四是縣財政局根據國有資產處置協議和公房出租合同直接開具行政事業性統一收費票據進行專票集中管理。把握住國有資產所有者、使用者和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時,就必須以使用者即行政事業單位為紐帶,建立起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權、責、利關系,以書面形式保證各自的職能和職責到位,落實好資產的投入與經營責任。

(六)建立激勵和約束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獎懲制度,要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對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和調動社會資源,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一方面利用財政部門管理資金的優勢,統配統管資產,把好資產入口、出口關,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審計、紀檢監察部門的作用,把好資產監督關。對各種違法、違紀損害國有資產權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行為要依法查處,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