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優質糧種植與市場流通

時間:2022-06-13 06:31:00

導語:我縣優質糧種植與市場流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縣優質糧種植與市場流通

一、優質糧種植情況

截止2002年底,我縣優質種植面積32.6萬畝,占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的41%,其中優質小麥16.2萬畝,玉米15萬畝,稻谷1.4萬畝,分別占同類作物播種面積的51%、35%、60%。優質糧食總產量為13.64萬噸,占全縣糧食產量的42%,其中優質小麥6.48萬噸,優質玉米6.49萬噸,優質稻谷0.67萬噸,分別占同類作物總產的50%、37%、62%。

1、小麥。

全縣小麥播種面積31.3萬畝,較為典型的優質品種有京9428和中優9507,面積為16.2萬畝。其中,京9428面積14.8萬畝,占小麥面積的47%;中優9507種植面積1.4萬畝,占小麥面積的4%。

小麥總產量12.84萬噸,優質小麥產量6.48萬噸,占小麥總產的50%,其中,京9428產量5.95萬噸,占總產的46%,中優9507產量0.53萬噸,占總產的4%。

小麥平均單產410公斤,其中普通小麥單產421公斤,優質小麥單產400公斤,與普通小麥單產相比低5%,其中京9428單產402公斤,與普通品種比低4%,中優9507單產380公斤,與普通品種比低10%。

優質小麥種植主要集中在南部平原地區,約10萬畝,占優質面積的62%。其中優質小麥面積達到80%以上的鄉鎮有3個,洇溜、下窩頭和禮明莊;種植萬畝以上的鄉鎮有6個,分別是楊津莊2.0萬畝,下窩頭1.8萬畝,下倉1.4萬畝,尤古莊1.2萬畝,禮明莊1.2萬畝,東二營1萬畝。其中中優9507集中的鄉鎮有2個,分別是下倉0.7萬畝,東施古0.3萬畝。

2、玉米。

全縣玉米播種面積43萬畝,較為典型的優質品種有四個,即春播的農大108和高油115以及夏播的中原單32和高油298,面積為15萬畝。其中農大108面積10.9萬畝,占玉米面積的25%;高油115面積1.2萬畝,占3%;中原單32面積1.9萬畝,占4%;高油298面積1萬畝,占2%。

全縣玉米總產量17.33萬噸,優質玉米產量6.49萬噸,占總產量的37%。其中農大108產量4.84萬噸,占玉米總產的28%;高油115產量0.51萬噸,占玉米總產的3%;中原單32產量0.72萬噸,占玉米總產的4%;高油298產量0.42萬噸,占玉米總產的2%。

全縣玉米平均單產為403公斤,其中普通品種平均單產387公斤,優質品種平均單產433公斤。在優質品種中,平均單產最高的是農大108,平均畝產444公斤,其次為高油115,畝產428公斤,高油298,畝產425公斤,中原單32平均畝產378公斤,分別較普通品種增產15%、11%、10%、-2%。

全縣優質玉米分布情況:農大108分布范圍較廣,萬畝以上種植地區為出頭嶺、禮明莊、楊津莊和下窩頭四個鄉鎮;高油115主要分布在上倉、楊津莊和候家營三個鎮;中原單32主要在洇溜和東施古兩個鄉鎮;高油298主要在候家營和東二營兩個鄉鎮。

3、稻谷。

全縣稻谷種植面積2.35萬畝。種植面積較多的優質品種有京育系21、花育27、超優1號和早花2號等四個品種,面積達到1.4萬畝。其播種面積分別為0.25萬畝、0.65萬畝、0.2萬畝、0.3萬畝,分別占稻谷面積的28%、13%、11%、8%。

全縣稻谷總產量1.08萬噸,其中優質稻谷產量0.67萬噸,占總產的62%。

全縣稻谷平均單產462公斤,其中優質品種平均單產480公斤,普通品種單產432公斤。四種優質品種單產大都在470-495公斤之間。

從優質稻谷種植情況看,超優1號主要分布在東施古和楊津莊一帶;京育系21主要分布在下倉鎮,東施古和出頭嶺兩鎮也有一部分;早花2號主要分布在下窩頭和出頭嶺兩個鎮;花育27分布在下窩頭鎮。

二、優質糧流通情況

1、優質小麥。

(1)、品質。目前,我縣優質小麥主要有兩種,即京9428和中優9507。經有關部門鑒定,京9428屬優質中筋麥,品質接近或達到強筋麥標準,其蛋白質含量、濕面筋、沉降值、面團形成及穩定時間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面包小麥標準,通常作為優質面條小麥使用;而中優9507屬優質強筋麥,其加工制成的面包品質優良,烘烤品質超過了國家一級優質面包小麥標準,達到國外一級優質麥標準,是優質的面包小麥。

(2)、占面粉加工的比重。我縣按比例使用優質小麥生產面粉的企業有兩家,即興盛面粉廠和華信面粉公司,其優質麥占原料的20%-40%,年需求量約2.3萬噸;其他80余家面粉加工企業對優質麥使用比例不確定,但從混合原料及面粉食用口感分析,其優質麥含量應在10%左右,估計用量在2.3萬噸左右;而優質麥產區代農加工的面粉,其優質麥使用比率非常高,有的甚至達到90%以上,如下窩頭鎮程子口村,其小麥全部為京9428,農民普遍以自產小麥加工面粉,其食品質量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3)、流通價格。優質小麥在我縣的流通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縣產優質麥沒有專業市場。我縣所產優質小麥除農戶自留和食用外,進入市場流通的約有30%,即2萬噸左右,而這些小麥一般由小商販混同于普通小麥輸送到本縣面粉加工企業,價格一般在1.08-1.10元/公斤,沒有形成優質優價的專業流通渠道。據調查,按我縣所產的兩種優質小麥品質來講,在外地的部分大中型面粉企業,京9428的價格應為1.28-1.30元/公斤左右,較普通小麥高出近20%,中優9507則可達到1.36元/公斤,高出普通小麥26%,而部分專業面粉生產企業其收購價格更高;二是外地優質麥悄然進入我縣市場。我縣興盛、華信兩個較大的面粉企業為穩定面粉質量,推出自己的品牌,嚴格按照面粉生產標準配比強筋麥,但所需的優質中強筋麥幾乎全部由外地購進,價格一般在1.22-1.24元/公斤,較普通小麥高出13%左右。

(4)市場需求。優質小麥在加工中因面粉品種不同,其所占比重差別很大。強筋麥在通用粉的生產中一般占10-20%,在富強粉的生產中需要40-50%,餃子粉的要求則達到90%左右,而面包粉對小麥品質的要求更高。目前,全國小麥年消費約在12000萬噸左右,其中年需面包小麥360萬噸,占消費總量的3%;餃子粉、面條粉1200萬噸,占消費總量的10%,而目前優質麥產量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致使面粉加工企業和商品生產企業不得不進口優質專用麥或高檔面粉。我縣優質小麥產量6.48萬噸,如剔除農民自留用糧4萬多噸,進入流通領域的僅2萬噸左右,遠不夠本縣企業使用,即便興盛、華信兩個面粉企業使用亦顯不足。

2、優質玉米。

(1)、品質和用途。我縣種植的優質玉米主要有四種,即農大108、高油115、高油298和中原單32。按品質可分為兩大類,即普通優質玉米和特種優質玉米。農大108屬普通優質玉米,特點是穩產、高產,主要用于普通的飼料加工和工業生產;特種優質玉米因其用途不同,品質有較大差別,我縣主要有高油115、高油298和中原單32。

高油115和高油298既是特種飼料玉米,又是特種工業玉米。在飼用方面,經專家驗證,用高油115做飼料,雞、豬單位飼料增重提高7%-9%,肉牛日增重9%-10%,奶牛產奶量增加2%-3%。同時,除籽粒喂養牲畜外,其優質綠色秸桿也是良好的飼料,特別是牛的高能飼料,每3畝地所產綠色秸桿可滿足一頭肉牛的全部粗飼料的需求;在工業方面,高油玉米主要是生產玉米油和高果糖漿。玉米油主要成分是不飽和脂肪酸,同時富含多種維生素,經常食用可減少人體膽固醇含量,增強肌肉和心血管機能,提高對傳染病的抗病能力,具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壓、防治干眼、夜盲、皮炎等病癥,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被稱為健康營養油。而高果糖漿是一種高品位、富營養、低熱值、不增加血糖濃度的增甜劑,將糖類的副作用降到了低點,可使食用者免除憂慮。同時,高油玉米加工的副產品仍為優質飼料原料。

中原單32是優質蛋白玉米,在飼料和工業生產中應用較為廣泛。在飼料方面,據專家實驗,用優質蛋白玉米替代普通玉米做飼料,可節省豆類原料50%以上,其營養價值相當于脫脂奶,以豬做對比實驗,日增重10%-20%;在工業方面主要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此外,我縣還種植了少量其它優質玉米,如普通優質玉米東凌白,具有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的特點,主要用于玉米粉和玉米粒的加工,作為主食食用;再如特種食用玉米紫糯玉米,因其適口性強、營養價值高,被廣大群眾作為餐桌食品。

(2)、流通價格。我縣所產優質玉米幾乎全部在本縣消化。普通優質玉米因其產量高,農民從中受益明顯,但特種優質玉米在消費領域沒有顯現出其特殊作用和優質優價,僅作為普通玉米混合流通。以農大108為代表的普通優質玉米,因其單產較普通品種高57公斤,按市價1.06元/公斤計算,每畝可增收60元左右,因此受到農民的重視;而以高油115為代表的特種玉米,由于大部分飼料加工和養殖戶對其作用認識不足,收購價格與普通品種沒有差別,單產又較農大108低20公斤左右,因此造成農民收入降低,導致種植面積減少,影響了市場的流通數量。以高油115主要種植鄉鎮候家營鎮為例,雖經鎮政府多方工作,僅有一家養牛專業戶愿意以高出普通玉米5%左右的價格收購,即便如此,也不如種植農大108經濟效益穩定,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種植積極性。

與大面積種植的特種玉米相反,一些小范圍種植的優質玉米流通情況和經濟效益良好。如下營鎮種植的東凌白,這一品種在北京地區有一定市場,價格在1.16元/公斤左右,較普通玉米高出9%左右;再如少量農戶種植的紫糯玉米,雖然面積很小,但市場暢銷,經濟效益可觀,每畝收入在1200-2000元之間。

(3)、市場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養殖業和工業的快速發展,玉米需求逐年上升,尤其是優質玉米需求增長較快。目前餐桌玉米發展最快的是美國,其中甜玉米在鮮蔬菜銷售中總產值排在第四位,在蔬菜加工中排在第二位;飼用特種玉米在我國屬起步階段,其所蘊涵的高營養、高效益正在逐步展現,其發展將進入快速期;高油玉米因其營養價值正在逐步被人們所認同,市場需求潛力被各國專家所看好;食用普通優質玉米適口性強,營養成分優于稻米、薯類,做為營養、調味食品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市場需求逐年增加。我縣玉米需求總量在56.4萬噸左右,其中養殖業需求約45.7萬噸,工業(酒精釀造)需求10萬噸左右,食用需求約0.7萬噸。而全縣玉米總產量只有17.33萬噸,缺口達38.67萬噸。目前,我縣優質玉米產量6.49萬噸,其中特種優質玉米產量僅1.65萬噸,與市場需求差距很大。

3、優質稻谷。

(1)品質。我縣優質稻谷主要有京育系21、花育27、超優1號和早花2號等四個品種,屬普通型優質稻,具備較強的抗性、較廣的適應性和較大的增產性,尤其是在青甸洼地區,水土、光照、溫差等外部環境較好,所生產的稻米質量高、適口性強,但由于加工工藝存在欠缺,米粒外觀不盡如人意,優質性顯現不足。

(2)流通價格。我縣優質稻谷種植面積相對較小,又沒有企業單獨收購,加之宣傳不到位,其流通性不強。除農戶自留使用外,僅有20%左右在本縣流通,大部分品種價格與市場普通大米無區別,僅部分農戶單獨出售超優1號這一品種時,高出市場價6%左右。而外地進入我縣的優質大米,其價格較普通大米高出6%-10%,部分特優米則高出近20%。

(3)市場需求。優質稻谷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于食用。從本地區城鎮居民主食結構看,大米消費所占比例已從原來的20%左右上升到40%左右,增幅達1倍以上,同時對米質的要求明顯增強,口感較差的大米基本無市場。目前,我縣食用稻谷需求4.3萬噸左右,全縣稻谷總產量1.08萬噸,而優質稻谷產量僅0.67萬噸,供求缺口非常明顯;從國際和國內大米市場看,優質稻谷同樣供不應求,且有進一步增大缺口的趨勢。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糧食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因此,優質糧食的市場前景將非常廣闊。

三、優質糧種植和流通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對優質糧流通情況的分析,我縣優質糧在種植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未形成統一規劃的商品種植規模。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土地過于分散。目前,絕大部分糧田分布在農民手中,各戶的土地相對較少,而在種植上隨意性較大,約束性較小,對于種植什么品種很難達成共識,這是至今未能全面形成優質糧連片規模種植的直接原因。二是存有一定的守舊思想。當推廣一個新品種時,對其管理、產量、價格等諸多方面心存疑慮,等、看、靠思想較重,加之推廣品種因種植面積小而效益不明顯,推廣起來越加困難;三是種植與銷售脫節。有關部門和鄉、鎮、村組織在優質糧推廣上均下了很大功夫進行引導,但因缺乏解決種植與流通脫節的具體措施,使農戶對種植優質糧是否能夠產生預期的效益充滿疑慮,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優質糧的種植;四是糧食價格不盡如人意。由于近幾年糧食價格始終在低位徘徊,農民種糧收益低微,一定程度的挫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在推廣優質糧種植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優質糧在流通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優質不能優價的問題。其原因歸納起來有五點。一是優質糧種植分散。由于是各戶種植,分戶銷售,在同一地區就有很多糧食品種,且品質優劣不一,收購當中,流通企業不便于逐戶鑒別、驗質,只能混收、混存、混售,其價格自然與普通品種沒有差別;二是優質糧品質不穩定。由于分散種植,田間管理不能統一,其產品品質差異較大,此外,因同一地區品種較多,部分優質糧食出現混雜現象,品種純度不夠,品質降低,這些都是造成優質糧品質不穩定的因素;三是對優質糧缺乏認識。目前,絕大部分糧食流通企業和用糧企業對我縣以至周遍地區到底有什么優質品種以及其數量、品質和用途了解不足,因此也就沒有對經營和使用優質糧所能產生的效益進行過詳細分析和測算,造成了本地優質糧無市場的現狀;四是與優質糧使用單位聯系較少。由于我縣糧食加工企業其產品對于原料品質要求相對較低,而對其他地區用糧企業生產哪些產品、需求什么優質糧了解相對不足,致使優質糧生產與銷售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優質糧的流通。

四、建議

針對優質糧種植及流通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以下五點建議。

1、建立種植與銷售相聯的訂單農業機制。為解決優質糧生產與銷售脫節的問題,讓農戶在種植之初即可大體推算種植效益,增加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同時也使收購企業能夠預知所需品種的大體數量,便于提前運做,其最佳途徑就是以簽訂產銷合同的形式開展訂單農業。此種方式國內正在推廣,部分地區已見成效,而國際上產糧大國也大部分采用此種形式。但在開展訂單農業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是合同履約率問題,即信譽問題。訂單農業成功與否,合同的履約率是關鍵。為了農戶和企業的長遠利益,應建立一個專門的服務組織作為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服務橋梁,向雙方收取一定數額的合同履約保障金,專戶管理,履約返還,并在糧食種植、收購過程中積極為雙方服務,以確保合同的履約率,從而使訂單農業成為富農、利企的金鑰匙。

2、大力扶持優質糧加工企業。對我縣現有的使用優質糧的面粉、飼料企業,要進一步加以引導,從科技投入、品牌打造、產品銷售、企業管理以及各行政執法部門的管理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使其逐步成為帶動我縣優質糧發展的龍頭企業。同時,出臺優惠政策,以內部引導、外部招商等形式,積極組建新型優質糧加工企業,進一步帶動我縣優質糧的發展,增強我縣糧食工業發展后勁,從而使優質糧生產與加工協調發展,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目的。

3、加快糧食市場信息化建設。糧食的消費趨勢決定著糧食生產趨勢,而糧食種植與流通只有適應這種趨勢才能產生更好的效益,每一個環節發生變化,都會對整個市場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政府應指定一個牽頭部門,由農業和糧食部門聯合運作,加快糧食市場信息化建設,及時捕捉糧食市場信息,為農民和糧食企業進行綜合服務,從而使糧食種植結構符合消費需求,流通形式適應市場變化,最大限度的在優質糧種植、流通和生產領域獲取收益,為我縣糧食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4、規模種植、規模流通。優質糧的種植和流通,只有形成規模,才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目前,我縣優質糧種植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其品種較雜,種植較為分散,形不成商品規模。為了使我縣優質糧種植和流通能夠產生預期的效益,應根據市場需求以及各地農民的種植習慣,對優質品種進行篩選,劃地區,分品種,集中連片種植,統一管理,實現生產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如以高品質、高附加值為主的高效種植區,以增產增效為主的高產種植區等。既便于糧食作物的管理,又便于企業收購、下訂單,同時也可提高糧食品種純度,保持較高品質。在流通方面,由于糧食品種明晰,用途清楚,數量穩定,企業可根據

市場需求,統一收購,專項操作,經濟效益必然增加。

5、打造地區品牌。一個品牌,標志著質量的特殊性。在國際上,如泰國大米、美國小麥、巴西大豆等,都代表其優良的品質;在國內,如山東白硬麥、河南白軟麥、北京黃玉米、小站稻、增城絲苗稻、承德黃豆等同樣標志著品質的不同凡響。與優質的品牌相聯的是較高的經濟效益。為此,我縣應從改善優質糧品質、擴大優質糧種植規模、加強宣傳力度、增強銷售手段、出臺扶植政策等多方面入手,走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道路,積極打造我縣優質糧品牌,如“青甸洼大米”等,為我縣糧食產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