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問題的思考

時間:2022-05-24 06:05:00

導語: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問題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問題的思考

穩定低生育水平是未來幾十年我國計劃生育國策的目標,但更替水平左右的低生育水平實際上區分為兩種:一是接近或達到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其結果是人口的低增長或接近零增長的人口再生產趨勢;另一是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其結果是人口發展的負增長趨勢。如果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以下且長期持續,必將帶來人口的長期下降和人口嚴重老化等問題。

低生育水平帶來的良性效果是緩解了我國龐大的人口增長壓力,為社會經濟的現代化創造了相對良好的人口環境。但同時,低生育也使我們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就目前情況來看,計劃生育國策的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北京市人口發展形成了四個突出特征:

第一龐大的獨生子女群體

據推算,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計劃生育政策條件下的獨生子女群體,至2000年,北京市獨生子女累計達150萬。8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獨生子女累計約111萬人,占同齡人口的52.3%;9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約41萬人,占同齡人口的60.2%。由此可見,一方面90年代出生人口總量下降幅度近50%,另一方面獨生子女群體占同齡人口比重已在1/2以上。

第二未來二三十年的“雙獨”婚育高峰

根據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可以生育兩孩的計劃生育政策(簡稱“雙獨”政策),未來二三十年政策允許的二孩生育總量將增多。根據《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生育二孩女方需年滿28周歲或兩孩間隔4年的政策,政策允許的二孩大約將從201O年前后逐漸增多,8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獨生子女將在2020年前后完成二孩生育任務;9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將在2030年前后完成二孩生育任務,本世紀前二三十年將形成“雙獨”婚育高峰期。

第三持續的低生育水平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掌握的數據,北京市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80年代末下降到1.3,1990年降到1.26,2000年進一步降為0.68。若以總和生育率低于1.3為超低生育水平的界標,且已持續10余年,遠遠低于全國1.8的平均生育水平,也大大低于發達國家大城市人口平均生育水平。

第四十分嚴峻的老齡化趨勢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升至2.5%戶籍人口這一比例為14%,高于全國城市人口老齡化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根據我們對未來50年北京市人口變動趨勢預測研究,即使充分考慮幾百萬流動人口對首都人口年齡結構的遷移替代作用,到2020年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也將上升到20%以上,即將提前10年達到全國2030年人口老齡化的水平,2050年進一步升至40%以上,將超過聯合國預測的全國老齡化水平15個百分點,形成嚴重的人口倒金字塔結構。屆時,60歲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將從2000年的17%升至50%左右。

持續的超低生育水平是未來北京市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重要因素。從人口發展規律看,由于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逆轉;未來二三十年符合政策二孩數量的微增,也不能減少未來50年老年人口的絕對數童。但人口結構與數量具有同樣的慣性發展特點。一般說來,生育率下降越快越低,人口的自然結構變化的幅度越大,人口老化速度越快,而且人口結構急劇變化會對人口本身、社會經濟結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負面影響。

時至今日,必須將人口結構的合理化發展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從人口年齡結構發展規律看,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大前提下,“雙獨”生育政策條件下二孩的生育數量成為改善未來年齡構成的重要因素,雖然它對于年齡結構的調整作用十分緩慢,但從長遠考慮有利于改善嚴重老化的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