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人標準的歷史沿革

時間:2022-06-16 04:36:00

導語:選人標準的歷史沿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干部的選拔工作。早在20世紀30年代,同志就告誡全黨,沒有多數才德兼備的領導干部,是不能完成我們黨所肩負的歷史任務的。他強調,“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必須善于識別干部,善于使用干部,善于愛護干部。在革命時代,一大批信仰堅定、勇于獻身的優秀青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共產黨在與其他政治力量的斗爭中,逐步強大起來,最終領導中華民族實現了獨立解放,建立了新中國。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的干部選拔工作一度被“左”的思想左右,把革命時代的選拔標準“神圣化”和教條化,只強調階級出身,不重視干部才能,導致了干部結構的單一化以及干部隊伍整體能力的下降。顯然,這種情況無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

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同志就提出要重視干部隊伍建設。他說,我們已經有了正確的思想路線、正確的政治路線,如果組織問題不解決好,正確的政治路線的實現就無法保證,我們向黨和人民就交不了賬。干部選拔的“四化”標準就此提出。

“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選拔干部的基本原則,也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提出的新要求。隨著一大批“四化”干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成功地實現了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確保了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值得注意的是,鄧小平特別強調領導層的年輕化。他在*年9月的一次談話中說:“年輕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第一要保持政治的活力,第二要保持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年輕不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中國社會結構的多元化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國交往的深化,中國共產黨對于干部選拔的認識也具有了更廣的視野。同志就曾經談到,“當今和未來的世界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這種人才競爭是全面的,包括領導人才在內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人才,都面臨著各種競爭和斗爭的檢驗與考驗。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能不能不斷培養出優秀的領導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政黨、這個國家的興衰存亡。”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人才選拔與干部選拔具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相互之間開始建立通暢的流動機制。人才隊伍建設為干部選拔提供了更寬廣、更堅實的基礎。同志也一再強調,要正確執行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正確執行黨的干部政策,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把那些群眾公認是執行黨的路線并有政績的人,及時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

相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對干部選拔工作的重視直接導致了相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通過建立公務員制度,實現了大部分官員錄用、提升、培訓、交流等的制度化,形成了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穩定的公務員隊伍;通過把干部“四化”標準的具體化并配合以任期制、回避制、退休制、培訓制、考核制、民主選拔制、公示制等管理制度,提高了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的水平,并為更多優秀人才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渠道。

*年,經過7年的實踐,《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正式頒布,在干部“四化”標準的基礎上,提出了干部選拔的六大基本條件。*年《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具有五種能力: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年,同志在寧夏考察的時候提出,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關注;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干部的干部要格外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干、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干部不能虧待。

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干部選拔方面的實踐和創新為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加明確干部選拔的標準創造了條件。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同志再次強調,要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推動事業發展的開拓創新能力;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習提出,干部選拔要遵守“六大導向”,即:注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干、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這六大導向既是對“四化”標準的發展和豐富,也是對過去幾年干部選拔經驗的總結和提升。

三方面入手正確堅持“六大導向”

首先,要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角度來認識其重要性。干部制度是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選拔出有能力的、群眾認可的干部直接關乎到我們的制度能否有效運行,充滿活力。干部不僅是各項制度的具體執行者,還是制度整體的代表,更是各項制度改革完善的實現者。

其次,要依照“六大導向”,認真地分析干部選拔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雖然我們的干部選拔制度在規定上日益完善,但是其效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比如一些規定過于簡單化,無法操作;一些規定過于形式化,容易被個人操縱;一些規定不清晰明確,有一定的誤導性。這造成了在一些地方、部門的干部選拔中,存在著“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有一些干部不關心群眾疾苦,一心唯上;有些干部不謀求發展,一心求穩;有些干部只關注利益,一心親商;有些干部形式主義嚴重,一心作秀;有些干部不敢堅持真理,一心求安。這些干部在成為制度性得利者的同時,也破壞著整個制度。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措施機制來貫徹“六大導向”。注重實績、聽取民意是我們黨多年來實踐取得的寶貴經驗。今后,應該進一步擴大群眾的民主參與;調整和擴大干部選拔范圍;改革干部評價機制,提高其科學性、合理性;加強對干部行為的引導和能力的培養。干部選拔難于“百年樹人”,重于“失足之恨”,必須順應時勢、堅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