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事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

時間:2022-07-09 04:40:00

導語:老年教育事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教育事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

老年教育是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在我國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后,特別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特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和發展老年教育事業,不斷滿足廣大老年人口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世紀新階段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手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要求

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迫切需要加強老年教育事業

*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1.43億,占社會總人口1l%,已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老齡人口已占亞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世界老齡人口的1/5。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老年人口將繼續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將超過2億,約占總人口的14%;到2025年將達到2.8億,約占總人口的20%;到2050年將達到4.4億,屆時我國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從我區情況來看,目前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70多萬人,占人口總數10%左右,老齡人已開始呈現增長速度加快,高齡化趨勢明顯、“空巢”老人迅速增加等特點。如此龐大的老年群體已成為社會的重要特征,他們的思想認識,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等狀況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面對這些新變化,新問題,我們必須認真研究人口老齡化以及老年教育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帶來的困難和問題。當前,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如養老保障制度不盡完善,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愈來愈突出;老年醫療保障還十分薄弱;老年福利設施嚴重滯后;廣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很貧乏,老年教育體系建設不健全、不完善,諸如網絡建設,教育設施、設備,辦學條件,師資配備,等等,都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滿足不同層次老人的需求。社會上虐待、毆打、謾罵、遺棄老人,視老人為“包袱”,“累贅”等事件還時有發生。這些問題都是社會不和諧的因素,與構建和諧社會及不相符,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

老年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且也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穩定因素和希望所在。多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解決老齡問題,加強老年教育工作,既要加快經濟發展,不斷滿足老年人的物質需求,努力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而且還要加快發展老年教育,不斷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使他們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如果不重視和加強老年教育,就難以用科學的、先進的思想去占領老年群體這塊陣地,難以保持老年群體及其關聯群體的和諧穩定,也就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二、老年教育事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是“十一五”時期的戰略重點和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內涵相當豐富的概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條件下,和諧社會實質上是一個民主與法治的社會、秩序與法制的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社會、寬容與友善的社會、誠實與信任的社會。建設和諧社會,既要發展經濟,不斷增強社會和諧的物質基礎,又要倡導社會公德、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團結合作的社會氛圍以及和睦相處的人際環境,還要加強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的生活秩序。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期,同時也是各種矛盾交匯的時間,發展和穩定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龐大的群體,是穩定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構想了“大同”社會,就是一個能“使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大同篇》)。故有“老人安、天下安”的說法。

發展老年教育,不斷提高老年群體思想文化素質,是形成和諧的代際關系,誠信友愛、融洽相處、秩序良好、安定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內在要求。

老年人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中間相當一部份在長期而殘酷的革命戰爭時期,出生入死,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為民族的解放,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們同全國人民一道,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又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同時,老年人與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普遍資歷深、閱歷廣。老干部、老專家、老模范們的影響更大,尤其老干部、老專家,他們不僅是我國干部隊伍中的重要群體,也是社會老年人口中的特殊群體,作用和影響不可忽視。其次,老年人也是構建和諧家庭的重要因素。“家有老,如獲寶”。老年人不僅在大社會中充當著重要角色,在家庭中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傳承文明、教育子孫、尊老愛幼等等,他們是維系家庭和睦的有力支撐者,是搭建社會與家庭文明和諧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的整體素質是發揮老年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重要作用的有效載體。畢節地區老年教育事業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通過不斷的摸索、總結、完善,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地、縣、市老年大學為中心,鄉鎮、村老年學校為基礎的四級老年教育網絡,進老年大學(學校)學習的老年學員已達4000多人。他們在老年大學通過學理論、學政治、學科學、學文化、學健身養身之道,積極參與三個文明建設,為建設和諧畢節起到了積極的推動運用。實踐證明,老年大學已經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

三、加快老年教育發展,推進和諧進程

老年教育是時展的要求。老年教育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如此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構建和諧社會、推進和諧進程,要求加快發展老年教育事業。

(一)加強對老年教育的領導。各級都要切實加強對老年教育的領導,把老年教育事業列入政府教育體系及老年齡事業的重要內容,把發展老年教育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老年教育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財力物力,并將老年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同時,加大對老年教育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和教學研究的投入。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多方籌集資金,為老年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創造更多條件。

(二)要結合社會和時代特點,創新老年教育。老年教育要與時展的要求相適應,與老年人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相適應。當前,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老年大學也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在教學管理、學籍管理、教學手段、教育方式上也要與時代同步,逐步實行網絡化,數字化,以適應當今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需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使老年大學(學校)成為傳播先進思想和科學知識,提高老年人政治文化素質的陣地,把老年大學(學校)辦成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和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要根據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內容的全新變化,信息化是時代社會生活方式的高平臺,也是老年人全面提高生活質量的新手段,調整創新老年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上要堅持以人為本,以老年人的需要為基礎,堅持康樂教育與進取教育結合的原則。課程設置既要滿足部分老年人學習向上的需要,又要滿足部分老年人怡情養性的需要。既要有傳統的書法、國畫,聲樂、武術等學習班,又要根據老人的需求設置電腦基礎、股票證券、英語等學習班。在教學上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身心特點,教學內容突出實用性、趣味性、科學性。在教學方法上應重點突出,深入淺出。要保護老年人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時要形象生動,在指導操作時要耐心細致,以激發他們渴望學習的積極性和追求進步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各種形式,使老年教育的辦學方式和老年學員的思想觀念與時展同步。

(三)建立城鄉老年教育網絡,解決老年教育發展的難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六個必須”的原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老年教育是按照社會需要和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要求,對老年人進行再教育的一種活動。目前,盡管我區老年大學發展還很不平衡、參差不齊,差距很大。總的看,我區老年教育體系從組織領導機構設置、人員編制、教學設施、師資配備等已逐步得以落實,并初步形成網絡,發展趨勢向好。當前,我區老年教育工作的難點在農村、在社區。要實現我區已制定的老年教育十一五規劃目標,工作任務還很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這就要求全體老年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學習和領會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增強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事業心、責任感,把發展老年教育工作的重心轉向農村,轉向社區、轉向企業。在著力抓好以城市為中心的老年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城鎮社區和農村老年教聲,逐步實現地、縣(市)、鄉鎮、街道、社區和村四級老年教育網絡。

(四)積極發揮老年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老年人是穩定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古語云“老人安、天下安”。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整體素質則是發揮老年人構建和諧社會中重要作用的有效載體,推動老年學員參與社會、服務社會,是老年大學辦學宗旨的重要內涵,也是老年大學全面升華辦學實效的重要方面。圍繞老年學員“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滿足老年學員“服務社會,展示自我”的需要。通過展示體現老年學員的人生價值,喚起老年學員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老年人不僅有“求知求樂”的需求,還有“服務社會、展示自我”的強烈愿望。老年大學是全面推進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因此,各級老年學校要積極組織學員參與社會活動,通過參與當地的文化體育活動,參與當地的政治文明建設,參與信訪民調,參與普法宣傳,為當地的發展建言獻策等,為老年人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搭建舞臺,從而擴大老年大學的社會影響,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

(五)完善和健全老年教育體制。根據老年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尋求一種比較完善的適合發展要求的管理體制和規范化管理模式,是進一步推進老年教育科學、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方面。只有理順管理體制,健全組織機構,落實人員編制,完善保障措施,才能使教學高質量,管理規范化。同時,還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管理人員隊伍,這是辦好老年教育的關鍵所在,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要積極選聘那些熱愛老年教育事業,有奉獻精神的同志,不斷充實老年教育工作隊伍。

總之,抓好老年教育,辦好老年大學,是新時期黨和政府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只要我們不斷深化認識,更新觀念,從理論上探索,在實踐中創新,老年教育事業定會朝著更新、更高、更活的方向邁進,也一定能夠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