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產業集群工業園區與區域經濟的發展
時間:2022-07-22 06:42:00
導語:論產業集群工業園區與區域經濟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創新
產業集群就是某個產業的許多相同、相近與相關的企業在某地聚集成群的現象。產業集群的本質是一種生產組織方式,它通過產業與區域的有機結合,使該產業在該地區的發展獲得較高的生產率,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產業集群以其較強的產業競爭優勢促進本地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拉動本地的經濟增長,提升區域的系統創新能力。
一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的培育與形成,需要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企業的戰略與競爭的時空背景、相關與支持性產業四大因素的互動與有機結合。生產要素與需求條件直接決定一個地區能否培育一個較好的產業,而另兩個因素則決定了該產業能否形成競爭優勢。產業集群能否發展取決于四個因素能否互動。
1、產業集群具有獨特的空間集聚優勢。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為創造競爭優勢而形成的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其具有的群體競爭優勢和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是其他形式無法比擬的。目前從世界范圍看,產業集群化已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大多是集群模式。由于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和其他機構聚集在某一特定區域內,且存在創新的條件和環境,如果各行為主體間的創新活動能夠以網絡或系統的聯系方式出現,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創新體系就構成必然的聯系。區域經濟創新的重點是培育技術開發、轉移、應用、擴散能力和相應的區域社會支撐體系,并呈現更多獨具特色的制度安排,產業、技術專業化程度更強,企業的創新性也更明顯。
2、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創新的關聯性。主要包括:地域關聯、結構關聯、功能關聯、目標關聯。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和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創新建設的有效途徑,產業集群的多樣性和特色正是區域經濟創新的活力所在。積極培育和推進地方產業集群已成為目前區域經濟創新體系建設的重點和政府制定政策的著眼點。以產業集群推進區域經濟創新向縱深發展的政策導向主要在于:將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創新建設緊密結合;在區域范圍內要從產業政策轉變為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創新政策;建立以產業集群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平臺,形成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創新網絡;努力消除區域產業集群的制度壁壘,整合區域經濟資源;加強區域經濟創新體系要素間的互動,推進產學研合作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培育促進產業集聚的區域社會文化環境;推進區域產業集群融入全球產業價值鏈。
二、工業園區發展的優選目標是培育產業集群
工業園區是指由政府或企業為實現工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域。工業園區是在一定范圍土地上聚集若干工業企業的區域,它包括工業園、工業村、科學園、技術園、技術城、企業區、出口加工區等。
縱觀國內外工業園區的發展,一些成功的工業園區都是專業化的園區,即入駐園區內的企業之間存在著某種產業聯系,從而形成了一種產業集群,如我國臺灣的新竹園區與北京的中關村高新技術園、上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等。事實上,產業集群就是某產業的相同、相近、相關的企業在某地域的集中,它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化的產業區。工業園區創立之初不一定很快成為產業集群,而產業集群卻一定會成為一個工業園區,因此我國的眾多工業園區需要借助產業集群戰略予以調整,從而獲得較快發展。同時,許多新型工業園區發展的優選目標也應該是培育產業集群。
一般來說,產業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類:一是自發形成,二是“自下而上”地培育與發展,三是“自上而下”地規劃而發展。自發形成的產業集群是指有關企業與機構自發地在某地聚集成群,政府與有關單位只是被動地發揮作用;“自下而上”方式是指政府與有關單位在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后,能夠主動積極地運用產業集群發展方式加以培育,使之發展為高效的產業集群;“自上而下”方式是指政府與有關單位根據自身的目標制定出清晰的產業集群發展戰略規劃,加以有效的實施,從而培育出產業集群。我國在全面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主要是運用“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方式來培育與發展產業集群。就具體培育方式而言,可因地制宜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利用本地的優勢條件吸引外地關鍵性企業落戶本地而逐步培育與發展。這是珠三角產業集群形成的重要方式,如東莞IT產業集群的形成,其做法是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有選擇性地吸引關鍵性企業在本地落戶。
2、利用本地的特色資源和既有的企業基礎,通過規劃而培育與發展產業集群。如江西景德鎮培育發展極具競爭力的陶瓷產業集群,安徽銅陵培育發展與銅加工業為主的產業集群等,都是充分利用特色資源吸引、凝聚企業,從而形成產業集群的。
3、在一些專業化交易集散地建立大型專業化市場,從而形成產業集群。如浙江溫州的紐扣大市場形成了紐扣產業集群,海城西柳服裝大市場形成了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等。
三、連云港應注重培育八大產業集群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培育與發展產業集群的主要目標是形成一種有效的經濟增長方式。因此,其思路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或幾種適宜的產業,尤其是產業鏈長、中間環節多、迂回生產方式明顯的產業,運用產業集群方式加以培育與發展,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從而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提高稅收。
從連云港的整體條件看,區位交通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非常明顯;從連云港的發展目標和構想看,是向著國際型、生態型海濱城市和山海相擁的知名旅游城市、現代化的港口工業城市目標邁進。因此,連云港的經濟發展必然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支柱產業支撐,而形成支柱產業的基礎就是產業集群。根據連云港的實際情況,連云港現在至少應該培育八大產業集群:臨港工業產業集群——發揮國際性交通港口優勢;港口城市服務產業集群——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生態旅游產業集群——發揮生態型海濱城市優勢;化工產業集群——發揮能源、資源綜合優勢;醫藥產業集群——發揮當地龍頭企業優勢;海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發揮近海漁業資源優勢;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發揮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水晶加工產業集群——發揮當地特色資源優勢。
在上述八大產業集群中,港口城市服務產業集群將對其他七大產業集群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從世界發達國家、地區和我國的經驗來看,現代服務產業集群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若工業要在國內外具備競爭優勢,就必須有高度發達的服務業作為支撐,只有致力于金融、保險、法律、會計、教育、培訓等服務業的發展,才能有效支撐和推動工業的發展。
從理論上講,基于地點競爭戰略,某些產業在某些特定地點發展時更容易形成競爭優勢,因此應該主動運用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提升本產業的競爭優勢。一是要認真研究分析本產業的特性,確認其是否對地點具有較強的選擇性;二是對于那些具有明顯地域選擇特性的產業,應根據本產業的發展現狀識別出基于地點的成功關鍵因素;三是根據這些成功關鍵因素,篩選出若干地域作為產業發展的基地;最后,通過科學論證形成地方產業發展指南,由政府引導和市場資源配置相結合,共同培育產業集群。應在產業集群中創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并制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從而使產業集群中的中小企業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四、建立產業集群的要素
連云港要從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培育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盛行于世界各地的、行之有效的生產組織方式,產業集群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連云港的經濟發展絕不能因循守舊,而應該樹立新觀念,接受新思維,開創新路徑,實現跨越式發展。
要在產業集群產品具備差異化與技術可分性的同時,通過技術創新建設一個集群技術平臺,一旦有新的產品或工藝技術在集群內出現,很快就會在集群內傳播、溢出和滲透,通過大“技術平臺”將一個創新活動發展成一群創新活動。同時,要建立一條上下無縫對接的產業鏈,既創造出最佳生產分工,又大大提高了整體市場競爭力。要形成全覆蓋的服務體系,借此對企業結構進行優化,使人力和資金成本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各產業集群要形成自己的核心企業,再由核心企業將集群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的價格中心,然后向世界級標準中心邁進。
政府在發展產業集群的過程中應積極引導,提前做好規劃,促進形成集群內外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和氛圍,這樣才能使集群內每個鏈上的企業都真正接受市場的洗禮而獲得旺盛的生命力。
在本地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力實施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產業集群是一種介于市場與企業之間的組織形態,它既有產業屬性又有區域屬性,同時它的微觀構成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因此發展涉及面較廣,能夠充分利用和發揮區域資源及潛能,推動整體區域經濟發展。連云港要根據本地情況制定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在刺激自發性產業集群不斷出現的同時,實施“自上而下”的產業集群發展方式。
產業集群是產業與區域的有機結合,它是通過本地特有的、不可移動的生產要素粘住在全國甚至全球流動的生產要素落戶本地,從而形成資源的有效配置。連云港要充分利用寶貴的資源筑巢引鳳,特別要對現有資源節約使用,并預留出未來50年以后的發展空間,增強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