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四大建設

時間:2022-07-23 04:43:00

導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四大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四大建設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協調推進,始終使四大建設有機地融為一體,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是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我們必須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規律層面去認識總體布局的重要作用,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推進四大建設

從基本矛盾認識總體布局的必然性

堅持四大建設協調推進,是由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決定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四大建設中的體現,主要表現為彼此之間不能相互適應。尤其在經濟發展還相當落后的階段,生產力的迅速變化,極易造成生產關系的不適應。政治建設、文化建設滯后于經濟建設,就是其集中表現。協調好四大建設之間關系,將為生產力發展開辟道路,進而創造使社會主義中國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條件。

堅持四大建設協調推進,是由現階段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決定。主要矛盾是社會發展某一階段的集中表現,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支配和決定作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能否正確認識和把握這一矛盾,并以此確定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務,事關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呈現多個層次,它既表現為基本生活需求,也表現為精神和發展需求,滿足這些需求,必須通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協調推進去實現。

堅持四大建設協調推進,也是總結過去經驗教訓得出的,它反映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雖然世界上率先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國家,有大量經驗可以借鑒。但是,中國作為一個后發展的人口大國,不僅面臨特殊的歷史背景資源,面臨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而且在發展的目的、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發展的方式等方面,都與其他國家有顯著差異,如果簡單照搬它人經驗,只注重經濟發展,忽視其他方面發展,讓經濟建設孤軍深入,缺乏政治、文化、社會的保障和支撐,不僅將付出慘重代價,而且可能葬送正在興起的事業。

用科學發展觀把握總體布局的協調性

我們對四大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作用,認識已經比較清楚。從總體上看,經濟建設為其他建設提供物質條件,政治建設為其他建設提供體制保障,文化建設為其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社會建設為其他建設提供社會基礎,四大建設共同構建了現代化建設基本內容。

然而,在全面推進四大建設中,四者之間關系如何更好地把握,仍然存在不少疑惑。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我國所處發展階段和國情去認識各項建設之間關系,促使其保持動態平衡。譬如,建國后的幾十年中,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落后,不僅制約著政治文明建設,而且制約著教育、科學、文化發展水平以及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制約著社會組織的發育。為盡快改善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為其他建設創造發展的物質條件,我們必須將經濟建設置于四大建設首位,讓經濟適度超前發展。經濟建設先行,既體現了廣大群眾的迫切愿望,也符合加快發展的要求。而在物質條件發生很大改善的今天,盡管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還不能被取代,我們仍然需要通過加快經濟發展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通過又好又快發展提高質量。

與此同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尤其是社會建設滯后,也導致各項建設之間的不協調,引發了經濟與政治、經濟與文化、經濟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倡導的協調發展要求。因此,在今后一段時間,加強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既符合廣大群眾的新愿望和新期待,也符合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的新要求。同樣,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之間,也需要根據發展階段的不同明確相對具有的主次關系。

促進四大建設之間的協調發展,還需要在各項建設內部形成相應結構。經濟建設如果仍然以傳統增長方式為主,那么,政府管理體制、企業經營的價值觀、勞動者培訓、科學技術發展、社會管理和社會事業等,就會有與之相適應的內容。

根據四大建設需要發揮政府主導性

四大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產物,將在基本規律的支配下和政府的引導下,形成與此相適應的自我協調與更新和政府促進機制,促進四大建設由不協調走向協調,由簡單聯系走向復雜聯系,由松散聯系走向緊密聯系。

雖然四大建設的自我協調與更新要受市場機制調節,具體表現為各項建設按價值規律要求建立相互聯系,形成相應比例關系。如政治建設將按照市場競爭要求推進政府和國有企業改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將按照價值規律發展,社會事業將引進市場機制進行建設等。但政府的引導和推動,是全面推進四大建設并使之保持協調的更為重要的機制。尤其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方面,大多數建設內容都與市場沒有直接關系,而是政府職能所在,或者是市場不能發揮作用、需要政府彌補的空缺。在經濟建設領域,要提高節能環保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必須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實現。在政治建設領域,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和加快職能轉變,建立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和經濟民主,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實現政企分開等,只能以政府為主體進行。在文化建設方面,要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多元社會文化中的主導地位,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加對文化的投入等,主要由政府來承擔。在社會建設領域,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發展社會事業、擴大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更是政府的主要職責。政府在上述領域發揮作用的程度和效果,將是檢驗執政能力的重要依據。

總之,按照“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全面協調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不斷完善和優化人的社會關系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