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省金融業發展情況簡析

時間:2022-08-01 04:52:00

導語:關于我省金融業發展情況簡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我省金融業發展情況簡析

我省金融業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對全省經濟社會的穩定和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與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目標的要求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下面僅就我省金融機構、融資及發展等問題作一簡要分析。

一、組織體系漸趨完備,但金融機構的數量、規模有限,質量也有待提高

1、管理機構(“一行三局”)。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省金融業已形成了“一行三局”新的管理體系,為確保我省金融業的穩健運行提供了組織保障。“一行”,即人民銀行南昌中支,主要是履行轄區中央銀行職能,貫徹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等。“三局”分別是,*銀行業監管局,主要職能是對轄區內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監管;*證券業監管局,主要職能是對轄區內資本市場進行監管;*保險業監管局,主要職能是對轄區內保險市場進行監管。

2、銀行業金融機構。逐步形成了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共同發展的格局。(1)政策性銀行:2家,即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2)國有商業銀行:4家,即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3)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家,即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發銀行正在籌建)。(4)城市商業銀行:3家,即南昌市商業銀行、九江市商業銀行、贛州市商業銀行。(5)城市信用社:7家,撫州4家,上饒1家,景德鎮1家,新余1家(已停業)。(6)農村信用社:目前,全省成立了*省農村信用聯社,是由全省市、縣農村合作銀行及縣級農村信用社入股組成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地方性金融機構,接受銀行業監管機構的監管。全省農村信用社共有1499家法人機構(按照我省農村信用社改革方案,這些法人機構將改成2家市級農村合作銀行、10家縣級農村合作銀行、67家縣級法人聯社、13家兩級法人信用社)。(7)金融資產管理公司:4家,即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進行處置。

3、非銀行金融機構。(1)信托投資公司:2家,即*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江南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證券公司:2家,即國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江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并有16家外省證券公司在*設立了分支機構。(3)保險公司:11家,主要是全國性保險公司在*設立的分支機構,其中人壽保險公司5家,財產保險公司6家。(4)其他:1家財務公司,即江鈴汽車集團財務公司,1家期貨經紀公司,即瑞奇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我省金融機構門類在增加,但數量、規模、質量還存在不足。一是目前還沒有1家外資(海外或境外)金融機構在南昌落戶,而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很快,世界500強企業已有20家引進南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只有2家,只占全國股份制12家的六分之一,遠低于湖南(7家)、湖北(9家)的水平。地方性金融機構少,我省11個設區市城市商業銀行只有3家,金融租賃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還是空白。二是金融機構資產規模不大,質量也有待提高。據*年11月末數據顯示,按四級分類口徑核算機構的不良資產率達28.35%。三是金融品種單一,服務手段、創新水平和競爭能力也非常有限。至*年底,全省銀行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200.48億元,占資產運用總計的95.38%,票據融資僅占各項貸款的2.23%。中間業務規模小,如農業銀行*年全行實現中間收入5852萬元,僅占貸款利息收入的3.9%。

二、金融市場得到發展,融資渠道和規模擴大,但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融資任務還很艱巨

1、間接融資方面。*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239.6億元,比*年末增加1272.8億元,存款規模增長39.3%。貸款余額2545.3億元,比*年末增加805.4億元,貸款規模增長31.6%。同時,*年全省金融機構票據業務快速發展,融資規模明顯擴大。全年累計辦理票據貼現金額269.84億元,同比增長162%。年末票據融資余額為51.08億元,同比增長88.42%。票據融資業務快速發展,已成為企業融通資金的又一重要渠道。

*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得到落實,成效明顯。我省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運行總體情況是:各項存款穩中有升,各項貸款增勢回落。下半年開始,存款穩定增加,貸款出現回升。至12月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3822.89億元,比年初增加514.38億元,同比少增15.6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2912.91億元,比年初增加422.49億元,同比多增2.49億元。票據融資也出現回升,12月末,票據融資余額為99.42億元,比年初增加40.76億元,同比多增17.69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仍然存在。目前,*有一萬多家中小企業,占企業數的95%以上,吸納的勞動力人數占工業企業人數的70%以上,提供的國內生產總值占60%以上。據統計,*年6月底,全省商業銀行貸款余額為2053.8億元,其中,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僅為347.3億元,占全部貸款的16.9%。尤其是在實施宏觀調控中,各商業銀行采取了上收貸款審批權限、實行信貸計劃管理等傳統方式,加劇了中小企業資金趨緊局面。

2、直接融資方面。至*年6月,我省已有上市公司24家,共發行股票26只(不含香港創業板2只:金鼎軟件和行知軟件),其中A股24只,B股、H股各1只。證券市場累計融資130億元。24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規模506.6億元。*年,23家上市公司(不含*年上市的洪城水業)凈資產總規模221.69億元,比上市前增長了3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8億元,占全省GDP的9.8%;實現利潤16.7億元,相當于全省國有工業企業利潤的66.8%。

同時,我省居民和機構投資股市的意識增強。據統計,*地區證券營業部,*年全年A股票基金累計成交量為752億元,客戶資產總額(指股票基金市值和保證金)為164.1億元;*年1—10月,累計成交量為938億元,客戶資產總值為158億元。無論是成交量,還是客戶資產都超過我省企業在市場上實際累計融資的總數。

總體上講,我省直接融資規模較小,任務很重。一是上市公司數量少,且海外上市和國內創業板還是空白。至*年11月末,湖南省上市公司44家,湖北省63家,安徽省44家,浙江84省。省政府明確提出,我省上市公司力爭在三到五年內翻一番,達60家,任務還很艱巨。二是債券融資有待突破。我國企業債券發行80年代開始起步,現在正處于政策調整過渡時期。*年以后,國家計委以報國務院特批的方式,共安排62家國有大型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發行規模1374億元。其中,沒有1家我省企業。

3、保險市場方面。近年來我省保險市場發展很快,有力地支持了我省經濟社會建設。*年1—12月,全年實現保費收入69.77億元,同比增長47.4%,高出全國平均增速約21個百分點,是去年同期總保費的1.47倍;賠款和給付16.06億元,同比增長25.9%;全省各保險機構總資產106.1億元,同比增長63.4%,為全省社會和居民提供保險保障7654.83億元。至*年11月末,全省保險公司累計實現保費收入76.05億元,同比增長18.04%;賠款和給付14.35億元,同比減少0.20%;全省保險公司擁有總資產145.82億元,同比增長43.05%。

但是,也應該看到,我省保險市場發展存在嚴重失衡問題。一是業務險種發展不平衡。企財險、貨運險及責任險等業務持續下滑,至*年12月底,同比降幅分別為12.66%、30.6%和平35%。尤其是農業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二是由于目前我省的保險公司都是全國性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沒有獨立的資產運用權,所以聚集的社會資金實際上都調向了外省。

三、積極做好“引導、推動、協調”工作,進一步拓寬和疏通融資渠道,促進金融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1、加強金融工作的統籌協調。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金融與經濟的關系。事實上,金融業既是重要的調控手段,又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產業不僅可以創造GDP,提供稅利,而且可以創造就業崗位。在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金融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甚至動力引擎,如香港、新加坡等。我國經濟發達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也都提出了金融強省、強市的戰略。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我省又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全省金融業的統籌協調,把金融業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并作為重要的產業來培養,是充分選擇和合理運用金融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必然要求。

2、健全和完善金融組織體系。一是要應對WTO關于金融業開放要求,尤其要利用CEPA為香港金融機構提供的優惠條件,加強贛港區域金融合作,積極引進境外金融企業和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到*設立代辦處,參股或控股省內金融企業。二是要繼續引進國內資產質量好、治理結構優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來我省設立分支機構。三是支持其他設區市創造條件,設立城市商業銀行。并在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壯大的基礎上,組建“*發展銀行”。同時,要積極組建新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如金融租賃公司,保險公司及保險中介機構,集團財務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

3、提高金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一是要針對我省地方金融機構規模小、資產質量不高等情況,加大增資擴股、資產重組力度,可考慮動用部分地方財力或運用國有資產進行置換等措施,努力幫助金融機構化解不良貸款,增強資本實力。二是通過深化改革,明晰產權,規范金融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完善金融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金融企業活力。三是適應信息化、網絡化、電子化發展的趨勢,加快我省金融服務現代化建設,逐步建立較為完備的網絡體系和基礎平臺,以滿足金融市場的需求變化以及與國際接軌的要求。四是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我省金融業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提高業務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

4、改善金融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一是轉變政府職能,繼續加大政府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各級政府要把金融機構當作一般企業來對待。同時,要提高金融意識,少干預,多支持。二是加大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力度,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使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通過完善法規、健全制度、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建立統一、規范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積極推動金融安全區創建工作,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維護金融債權,支持金融機構保全、清收、盤活不良資產,共同抵制逃廢銀行債務等行為,維護銀行業的合法利益,為金融業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三是制定必要的財稅、土地等優惠政策,支持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5、強化金融與經濟相互促進的機制。政府、金融、企業共同努力,加強信息溝通、形勢分析和工作調度,充分利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各方面金融工具為經濟建設服務,實現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相互配合,促進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一是促進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人民銀行要加強“窗口指導”,引導金融機構在地區、產業間合理投放信貸資金,加大對我省“六大支柱”產業和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企業的資金供給;金融機構應完善信貸管理,制定切合實際的企業評級和貸款審批程序,簡化貸款手續和辦貸環節,切實提高信貸服務工作效率;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推進擔保機構的發展與整合,建立政府、社會、企業多方集資的資金補償機制,完善擔保公司操作程序,為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助力;政、銀、企應繼續采取“項目推介會”、“信息交流會”、“金融服務座談會”等有效形式,搭建金融與企業合作平臺。二是加大直接融資工作力度。要圍繞“六大支柱”產業,大力推行企業股份制改造,培植企業上市后備隊伍;支持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及其他效益好、償債能力強的骨干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選擇海內外信譽好、實力強的金融中介,為我省企業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提供融資服務,實現海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三是充分發揮保險市場的作用。繼續支持各類保險機構在我省開展業務,積極推進產品創新,如探索農業保險業務等,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險提出的新要求。同時,積極籌建地方性法人保險公司,改變“清一色”外來機構的格局,為發揮保險業在我省融通資金、安全保障等全方位的作用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