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08-07 05:34:00
導語:關于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國家財富不斷積累的同時,國民收入差距卻越來越大,到2007年底,我國的基尼系數已達0.48,遠遠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線。黨的十七大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已成為事關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戰略問題。我認為,要深入推進我國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提高社會保障水平。1、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轉移支付。通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會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福利的投入,逐步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能力,這樣,從經濟上可以切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質量,縮小貧富分化的差距,從政治上講,可以消除很多不安定的社會因素,利于國家的穩定,為市場經濟的良性循環提供保障。2、完善社會救助政策,擴大醫療保障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由于我國的醫療保障水平低下,廣大的老百姓往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施行以后,絕大部分農民享受到了醫療保障的好處,而農村合作醫療雖使廣大農民受益了,但總體而言,保障水平極其低下。如傷風感冒等小病均不在保障范圍內等,這就需要國家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政策。3、健全養老保險制度。我國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口和許多自由職業者都沒有購買養老保險,這部分人一旦失去工作能力之后,沒有了收入來源,生活水平將急劇下降,必須把這部分人納入養老保險范疇,使得他們的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第二、整頓收入分配秩序。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如果制度本身就不合理,那么整頓既不會有好的效果,也不會有持續性。二是對不合理的既得利益進行調整,特別是針對壟斷企業的調整,壟斷企業依靠壟斷社會資源獲得超額利潤,然后又把超額利潤轉化為員工收入,這種局面必須盡快得到改變。三是提高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借助金融實名制和信用手段,建立嚴格的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并在一定范圍內透明,同時,還要建立個人,特別是有關公職人員的財產申報制度等,使人們的收入在既保護隱私,又依法監控的條件下得到規范管理。
第三、強化稅收調節。1、個人所得稅。改革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征收辦法。作為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其調節貧富差距的強烈手段之一,個人所得稅法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但必須加以改革和改進。其次,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重點應該放在高收入人群上,應通過建立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檔案、繳費檔案和信用檔案的方式,建立起對高收入人群的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從而從最大限度上避免其逃稅、漏稅行為。從法律上界定民營企業主公司財產和個人財產。通過財產界定避免一系列看似合法但極不合理的現象的蔓延,使得高收入人群特別是民營企業主們能夠按照規定足額繳納其應繳的個人所得稅款。2、開征奢侈品消費稅和遺產稅。作為在分配的強力手段,遺產稅和消費稅的征收,在西方資本主義已經非常普遍,而且事實也證明是一個很好的解決之道。通過對高檔消費品(亦即奢侈品)征收消費稅和對繼承超過一定額度的財產征收遺產稅,一方面可以調節過高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高收入人群特別是民營企業主把通過直接注資或設立風險投資的形式把自有資金更多的投入到第一、二、三產業中去,從而形成有效市場,進而促使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社會經濟的發展性循環,達到一個良性循環。
第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進形成橄欖形的社會結構。一是要建立整個社會的公平競爭機制,即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了獲得相應的職業和收益。二是要為中小創業者提供良好的投資和成長環境。三是要為由突出貢獻的研究人員搭建更有利于出成果的平臺。四是進一步改革國家公職人員的薪酬制度,發揮國家政策在收入分配方面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第五、更加重視發展教育。實踐證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越高。一些高素質的勞動者因對社會能提供更多的貢獻而獲得的高收入,是與其受到的良好的教育密切聯系的。即使對普通勞動者而言,只要他們能通過教育或培訓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技能,也會改變其就業及相應的收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