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一流供電經驗交流

時間:2022-09-25 01:14:00

導語:國電一流供電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電一流供電經驗交流

**供電公司在獲得“國電公司一流供電企業”,順利通過了建設國際一流供電企業診斷評價后,堅持與時俱進,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我們提出了“同行領先,國際比較,全面提升國際一流供電企業創建水平”的工作思路,企業呈現一派比學趕超的熱潮,企業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保持在“第一方陣”中闊步前進。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認識自身的優勢,樹立“國際比較”的信心

要不要進行“國際比較”,能不能進行“國際比較”,是建立在自我分析、自我診斷的基礎上確定的。開始我公司一些同志由于自我分析不夠,總感到“國際水平”是只能學,不能比、學不了。也有的同志感到“國際水平”所處的環境、基礎不一樣,與我們的企業沒有可比性。針對這兩種思想反映,我們組織干部職工反復學習國際一流供電企業標準,國際同行企業的先進經驗,引導職工進行自我分析,不但找出優勢,而且找出劣勢,使職工們一方面樹立進行“國際比較”的信心,另一方面從“國際比較”中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通過分析我們找出了以下進行國際比較的優勢。

1、我公司電網發展和電力銷售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企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年供電量175.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12%;售電量163.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21%,總量及增幅繼續在全省乃至全國供電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

2、連續多年開展“創一流”工作,公司職工創一流意識強,各項工作力度大,成效明顯。**年被評為“國電公司一流供電企業”,江陰、宜興市供電局都已成為“國電公司一流縣級供電企業”。**年11月,公司順利通過了華東公司組織的建設國際一流供電企業診斷評價。

3、安全生產保持了相對穩定局面。**年取得三個百日無事故記錄,連續安全無事故記錄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與此同時,供電質量明顯提高,**年供電電壓合格率99.58%,供電可靠率為99.99%。

4、公司領導班子堅強有力,黨政工關系協調,分別被省電力公司黨委和**市委評為先進領導班子、“團結、廉潔、高效、開拓”好班子。

5、電網結構完善,供電可靠性不斷提高。以500千伏斗山變電所為中心,20座220千伏變電所為主干,76座110千伏和73座35千伏變電所為幅射的區域電網。220千伏及以下變電所無人值班率為92.31%。2003年可全部實現無人值班。

6、在全國供電企業中率先開展了**版ISO9000的貫標工作,并通過英國摩迪公司的認證。開發應用了辦公自動化等15個管理子系統,基本覆蓋了本公司核心產業的生產、經營業務領域,并在應用中不斷發展、完善。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戶為中心、城鄉一體化的營銷服務管理體系。繼獲**市首批文明行業后,又首批獲得“江蘇省文明行業”稱號。市區各供電營業廳和104個鄉鎮供電營業所實現了“兩個100%”的目標。

7、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減人增效取得明顯效果。主業從業人員僅占國電公司定員標準的48.03%。崗位培訓率90%以上,上崗合格率100%,持證上崗率90%以上。努力構筑人才高地,積極培養高素質人才,已基本形成了一支高、中、初級相結合的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的隊伍,特別是培養科技創新帶頭人,著力提高“三高”人員的比重,現已達10.19%。

8、多種產業經濟效益、管理水平在省電力系統名列前茅。**年達12.83億元,同比增長34%,實現利潤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9、公司堅持“兩手抓”的方針,努力營造團結和諧、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公司所獲榮譽數量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年公司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被國家電力公司評為“雙文明單位”。

二、選定標桿,進行“對桿比較”

為使“國際比較”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開展,我公司抽調年輕精干人員成立了工作小組,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安排,明確了“國際比較”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具體分工以及各階段的工作任務。為幫助工作小組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國際比較的基本理論知識,在3月初專程組織工作小組人員到杭州供電公司學習培訓,了解“國際比較”的工作方法、主要手段和主要目標,讓每一位工作小組人員開拓思路、盡快進入角色。同時還在3月下旬邀請了國電華東公司專家對開展BPR診斷咨詢作經驗介紹,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有比較才能清思路、善創新才能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我公司“國際比較”啟動后,人力資源、財務管理、電網管理、運營維修、營銷管理、科技管理等6個項目組已開始著手撰寫公司現狀分析報告,通過分析,我們找出了以下差距:一是思想觀念還不能完全適應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尚未走出計劃經濟下的管理陰影。二是電網發展還不能完全滿足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用電“卡脖子”現象。三是人員素質的提高跟不上企業發展,缺乏高、精、尖人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體系還不完善。四是與先進企業相比,管理模式不夠科學,管理力度還不夠,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的程度還不高。五是多種產業結構尚不合理,機制尚不靈活,資源還沒有實現優化配置。

三、在“國際比較”中邊實踐、邊提高

“最佳實踐”,不斷改進是“國際比較”的主要目標。我們按照制定的“國際比較”整體方案,將在省公司的領導下,根據標桿管理原理、研究確立潛在標桿,收集有關信息、選擇專題,切合實際,尋找國際標桿,進行“對桿”比較,找準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和實施方案。為此我們提出了以下工作措施:

1、堅持理論指導,實踐“三個代表”,為加快發展奠定思想基礎。以發展為主題,認真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同志“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用“三個代表”思想武裝頭腦,牢記“兩個務必”,緊緊圍繞關系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中心,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努力完成各個階段的工作目標。努力提高領導干部的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創造性,掌握工作主動權,力爭各項工作有新成效。

2、堅持安全第一,夯實安全基礎,為加快發展提供基本保證。嚴字當頭,強化對安全生產的全員、全過程管理,掌握安全生產的主動權,從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實現安全管理的可控、在控;繼續完善以行政一把手為核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位。深化教育,強化培訓,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工作技能;鞏固安全性評價成果,全面落實并跟蹤驗證各項整改措施,全面開展危險源點分析、預防和控制活動,以堅實的安全基礎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供電企業創造條件。

3、堅持科技進步,建設一流電網,為加快發展奠定物質基礎。提高電網的科技水平,夯實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大無人值班變電所改造力度,在110千伏及以下變電所全部實現無人值班的基礎上,在2003年實現220千伏變電所全部無人值班。統一全公司變電運行管理流程,做到運行管理信息網絡化。擴大功能、信息共享,滲透到全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建立高性能、企業級、廣域范圍的高速網絡、構造電力行業信息化的基礎網絡平臺。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完善配電管理系統的功能。建立科技創新機制,重獎科技人才,逐步改變科技項目開發短腿的面貌。

4、堅持以人為本,培育一流隊伍,為加快發展提供動力支持。構筑公司人才高地,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發展后勁。創建學習型企業,規范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技能水平。要加強對職工的考核,建立符合實際的職工綜合評價體系,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要以人才優勢為動力,建立起規范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培養出能夠擔當建設國際一流供電企業重任的員工隊伍。

5、堅持優質服務,實現角色轉換,為加快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滿足經濟發展和客戶需求為目標,建設現代化的營銷體系和技術支持系統,建立優質服務常態運行機制,實踐服務理念,優化服務機制,兌現服務承諾,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樹立企業良好形象。要不斷力口快建設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現代化營銷管理系統,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力口大用電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更新,擴大功能,進一步方便客戶。堅持“社會服務承諾制”、“客戶代表制”、“首問負責制”、“一次申告查實待崗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過嚴格的內部管理,促進工作作風的轉變,提高客戶滿意率,為公司加快發展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

6、堅持改革創新,提升管理水平,為加快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以創新為靈魂,積極探索發展的新思路,推出工作的新舉措,用創新的方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要以規章制度為準則,嚴格規范辦事程序和人員行為,營造“事情有人負責、執行有章可循、結果有人考核”的管理環境。通過科學、完善的規劃和管理,努力實現體制、機制和管理創新。要進一步拓展貫標成果,抓住學習、實施、檢查、考核重要環節,對公司主要的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逐步實行過程控制、流程管理,增強質量管理體系的活力。

7、堅持規范經營,提高經濟效益,為加快發展提供實力保障。突出經濟效益中心,以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為目標,繼續強化管理,加快發展,真正把多種產業做強做大,為公司穩定發展增強后勁。要鞏固和壯大建安業,調整和發展制造業,探索和涉足房地產及其他前景好、效益高的產業,為主業分流人員提供出路,盡快形成多產發展新優勢。加強對現有多產企業管理,按市場化要求進行資產重組,做到資源優化配置,經營行為規范合法。要完善多產管理模式,提高整體競爭力。要正確處理好主業與多產、依托與開拓、積累與分配的關系,進一步理清多產的發展思路和運作體系,確保多產發展每年有新的突破,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8、堅持“兩手抓”,關心職工生活,為加快發展增強凝聚力。努力提高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職工多辦實事,解決職工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尤其要緊扣職工的心愿,從急辦、能辦的事情抓起,解決職工后顧之憂。與此同時,要繼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企業文化的功能,加強對職工的教育和引導,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特別要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同職工的溝通,疏通言路,理順情緒,穩定職工隊伍,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使職工與企業榮辱與共。各級領導干部要按照作風建設的要求,改進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端正思想作風和生活作風,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好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