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循環經濟思考

時間:2022-09-26 04:38:00

導語:多元化循環經濟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化循環經濟思考

**供電局多種經營的發展走過了25年的歷程,從小作坊式的加工修理,到后來的福利型、服務型的實體,到今天初步實現多元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格局,多種經營始終與電力主業的改革發展休戚相關,并伴隨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化不斷發展壯大。

一、多種經營現狀

1.規模增長迅速。從多種經營的規模來看,以陽光公司為主體的電力多經體系基本形成,且規模越來越大。陽光公司總資產達到55329.8萬元。電力多經企業法人25個,多種經營年總收入達49892.08萬元,電力多種經營從業人數597人。

2、投資多元化。**供電局提出多元化經營的發展思路,將多種經營定位于以電力輔助產業為基礎,以發電、煤炭開采、化工、冶煉為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支柱產業與小實體項目同步增長的格局。投資領域不斷擴大,獨資、合資建設了發電機組和熱電機組,總裝機47.8萬千瓦。合作建設電石爐、硅鐵爐、1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迅速改變了原有的多種產業規模小效益差、產業化程度低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低的狀況,使多元化經營取得了重大進展。

3、實現了從福利型向發展型轉變。電力多經投資的規模與行業的多元化,多經企業也從完全依附于電力主業的福利型向發展型轉變,與主業之間的關系成為業務發展關系,而不是依附關系。

二、電力多經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電力多經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在主導產業的探索上也有所突破,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思想觀念、運行機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但主要問題在產業和產品結構、產業布局上。主要表現在:

1、輔助產業未能走向市場并形成競爭力。電力多經輔助產業大多是與主業密切相關的領域,如電力基建、電力設計、電力物資供應、電力檢修,業務需求方基本上就是對應的電力主業機構,走向市場參與競爭的企業與產品比重很低,主動出擊、向外擴張的業務也很少,電網改造結束以后,這些輔助產業在市場開拓和發展方面呈弱勢。

2、支柱產業整體關聯度低,產品鏈條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供電局確立的多種經營支柱產業為發電、化工、高耗能產品生產,并實施了一批骨干項目,但由于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受國家產業政策影響比較大。這些項目在建設初期市場前景非常樂觀,特別是高耗能和化工產品市場火爆,但當項目建成投產時市場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高耗能產業,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比較大,投資回報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3、眾多小實體融入市場有難度。依靠網改、服務網改發展起來的一些小實體,如電氣產品制造、水泥制品、鋁材加工、鐵附件加工等,在兩網改造結束以后,經營將難以為繼。

4、規模與效益未能同步增長。單純從數據反映,似乎可以看到多種經營呈現的是一派繁榮景象。但是,我們冷靜地分析多種經營繁榮表象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競爭意義上的市場盈利能力。

如何破解這些矛盾,實踐證明,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多種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發展循環經濟思路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國家“十一五”規劃明確指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重新調整多種產業發展的思路。多元化經營加快了多種產業的發展,但隨著行業領域越來越寬泛、彼此的關聯度越來越小,而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風險也隨之增大。多種產業的發展戰略如何定位,多經的核心業務是什么,要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發展思路和市場需求,按照循環經濟關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原則,調整多種產業發展思路,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拉長產業鏈以降低市場風險,以資源綜合利用降低成本,走節能環保循環發展的路子。

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供電局多經支柱產業集中在發電、高耗能產品生產、化工方面,這些產業又易受國家產業政策的影響,市場起伏跌宕,而且這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都各自為政,互不關聯,市場競爭能力與抗風險能力差。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改變傳統產業的規模和效益增長方式。**市一些民營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取得了環保與效益的雙贏,可以借鑒。

3、延伸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做強多種產業要在延伸產業鏈上做文章,沿著煤電化經營等深加工模式發展,在現有的煤、電、化工、高耗能產業上游和下游拉長產業鏈,提高資源的深加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力求把多種產業每一個項目做精做細。

府谷天龍鎂業公司是一個擁有25萬噸硅鐵、1.5萬噸金屬鎂、1萬噸鎂合金,1萬噸鎂合金、8萬噸焦粉、30萬噸原煤生產能力的企業集團。該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注重拉長產業鏈,生產后廢料的綜合利用,如公司用原煤生產焦粉,焦粉用于生產硅鐵,硅鐵和煤礦生產中產生的煤氣用于金屬鎂生產,金屬鎂生產中回收的鎂粉用于生產空磚。天龍鎂業圍繞金屬鎂生產,努力做好上下游產業,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有效抵御市場風險,在金屬鎂市場疲軟,周邊企業紛紛停產的情況下,仍有較大的盈利空間。天龍鎂業產業鏈模式,給電力多經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4、提高基礎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發展外延產品。對于電力輔助產業來說,除了與行業有關的設計、施工、檢修、工程監理等業務外,也可將一些業務合理地向整個社會延伸。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電信業市場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可待挖掘,相應的通訊鐵塔市場也極具彈性和吸引力,這樣就為我們的鐵塔生產廠提供了向外發展的可能,鐵塔廠除了加工電力工程建設用的鐵塔、鐵附件外,可通過提高質量、服務、信譽、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等競爭手段,打入電信行業所用的通訊鐵塔的加工行列。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供、排水管道、水泥制品需求旺盛,水泥制品廠除生產輸電線路所需電桿外,還可生產城市建設所需水泥制品,而電氣制造則可在街道路燈等方面發展業務。

隨電力體制的不斷深化,主輔分離的推進,電力多種經營的改革勢在必行。電力多經企業,只有以市場為導向,主動面向市場,認真調查研究市場,積極開拓市場,適時調整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在市場的定位中找到市場機會,在創新中培養核心競爭力,這樣就能夠在新一輪改革中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真正撐起企業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