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思想道德根基思考
時間:2022-10-03 03:35:00
導語:社會思想道德根基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誠實守信,在黨的十六大被確定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全社會誠實守信意識”,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前不久,中辦、國辦制定了有關誠信建設方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分工,中央文明辦制定了貫徹落實這一通知要求的實施方案。黨中央、國務院這樣重視誠信建設,多次研究落實,在黨的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一、誠信建設的現實意義
“誠信”是中華民族古老的道德準則,“誠”表示真實無妄,表里如一;“信”則表示忠于承諾,誠實無欺。即“言必信、行必果”。誠實守信是中國傳統美德,是古代先哲們倡導的立言立德立功三大人生目標之一,我國傳統文化歷來對誠信道德教養很重視,“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民無信不立”,誠信被看作人的立身處事之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素。我們黨歷來對思想道德建設十分重視,改革開放以來,先后提出: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等等。
1、誠信建設是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道德需求。眾所周知,近些年來社會上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不講信用、欺騙欺詐已成為社會公害。總理在今年兩會上指出,依法打擊制假售假、虛假廣告、商業欺詐、傳銷和變相傳銷、偷逃騙稅、走私販私等違法活動。食品和藥品的安全問題也已威脅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這些現象嚴重地擾亂了當前市場經濟秩序。完善的市場經濟,必須以誠信道德基礎上的個人信用和社會信用作行為規范,建立以道德約束為支撐,以法律法規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使市場經濟秩序呈現良好態勢,才能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誠信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總要求,即“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誠實守信,是其重要內容之一。國民素質事關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誠信建設是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社會的基礎工程,解決誠信問題,推動和諧文化建設,正是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打牢思想道德根基。科學發展觀要求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必須協調發展,如果發展不協調,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就會動搖社會基礎,造成諸多社會矛盾,影響全社會的和諧與安定,最終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
3、誠信建設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和諧文化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追求全社會的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取得空前進步,中國的成就和國際地位舉世矚目,誠信問題如果解決不好,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就無法建立,就會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這與我國的國際地位是不相符合的。據有關研究部門對“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抽樣調查和網上調查結果,“信”被認為是當前最需要加以弘揚的傳統美德,排在所有品德之首。做誠實守信的公民,建立誠信的社會,是當前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
4、誠信建設是改進機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徑。人民群眾歷來對政治生活和社會風氣中不誠實守信的現象深惡痛絕,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講假話不講真話,報喜不報憂,掩蓋矛盾和問題。這些不誠信的表現和言行不一的作風,嚴重妨礙政務誠信、商業企業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總書記指出:“建設誠信政府,就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就要以誠為本,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古人曾說:“匹夫行忠信,可以保一身,君主行忠信,可以保一國。”黨和政府的求真務實、清政廉潔的作風,事關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事關人民政府的威望、事關政權的生死存亡。誠信建設是改進思想工作作風的切入點,是樹立黨政機關勤政、務實、廉潔、高效良好形象,增強社會公信力,為社會誠信建設起模范帶頭作用的有效途徑。
二、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把誠信建設落在實處
造成社會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有歷史原因,有管理機制原因,也有主客觀原因,但其中建立全社會的誠信環境氛圍是非常重要的一條,社會成員整體素質的高低、社會誠信環境氛圍是否良好,直接影響群眾的道德取向,影響整個社會風氣的導向。完善的信用體系,健全的信用制度,需要全社會高素質的民眾來推進和建立,有了好的制度和體系,還需要全社會民眾來共同遵守和執行,這些都離不開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和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加強誠信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推進和諧文化建設,是宣傳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努力在全社會營造誠信的濃厚氛圍和文明道德環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1、加強誠實守信宣傳教育,不斷增強誠信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誠信建設的基本要求和首要前提。要牢牢把握思想道德、和諧文化建設的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科學理論武裝指導下,積極推動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自覺踐行“八榮八恥”道德規范。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誠信意識,提高公務員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通過政務誠信建設,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帶動全社會提高誠信道德水準。積極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傳媒在誠信建設方面的輿論引導作用,宣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信用體系建設,及時準確地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假冒偽劣問題進行批評曝光。積極推廣與誠信有關的主題教育活動,協調推動有關部門在社會廣泛開展“共鑄誠信”、“百城萬店無假貨”等活動,增強誠信責任意識。
2、積極踐行基本道德規范,形成濃厚的社會誠信氛圍。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集中體現了當代社會條件下全體人民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誠信道德建設的主線,也是衡量檢驗道德建設的重要尺度。要認真踐行“八榮八恥”基本道德規范,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誠實守信的道德風尚,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推動全社會形成揚榮棄恥、共促和諧的良好風氣。作為黨政領導機關我們要帶頭遵守基本道德規范,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要求。積極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誠信教育從小抓起。宣傳誠信建設的先進個人、企業和單位,運用“時代先鋒”和“勞動者之歌”等專題專欄宣傳先進典型事跡,讓大家學有榜樣,做有標桿,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積極倡導并自覺遵守符合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文明規范,知榮辱、講正氣,促進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
3、廣泛開展創建活動,提高群眾誠信建設的積極性。思想道德建設離不開群眾的積極參與,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廣大群眾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生動實踐,是黨的群眾工作的有效方式,也是誠信建設的有效載體。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號召全社會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我們要準確把握和諧創建的本質要求,充分利用群眾參與創建活動的特點,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緊密結合誠信建設的目標要求,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機關、當好人民公仆”活動,率先垂范,為全社會做出表率。在評選文明先進活動中,要把誠信建設目標納入評選表彰的考核范圍,提出明確要求。進一步深化主題創建活動,擴大活動覆蓋面,比如文明禮儀、公共秩序、社會服務、城鄉環境、旅游出行、文化市場、互聯網管理等,積極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堅持“三貼近”原則,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密切的利益問題,廣泛開展和諧單位、和諧機關、和諧家庭創建活動。抓住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從群眾反映強烈的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等問題入手,配合食品、藥品、涉農物資等領域的假冒偽劣行為的專項整治工作,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做好輿論導向,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和社會環境,讓群眾享受到和諧創建帶來的實惠,在參與創建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
4、改進黨政機關作風,帶動全社會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黨政機關是黨和國家的職能部門,擔負著重要職責,抓好自身的誠信建設,不僅能夠為全社會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而且能夠樹立良好的作風形象。兩會代表提出“要使企業和個體誠實守信,政府首先要做到誠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說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應該真正做到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團結廣大人民群眾,認真聽取群眾不同意見;說清正廉潔,就應該真正做到拒腐防變、勤政為民;說依法行政,就應該真正做到有法必依,不搞長官意志。改進機關作風就是不搞說一套做一套,不搞形式主義、弄虛作假。領導干部、領導機關的誠信建設要和改進作風緊密結合起來,自覺踐行總書記提出的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堅持公平正義,說真話、辦實事、求實效。黨員干部帶頭增強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增強誠信意識、公仆意識。開展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宣傳道德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地位觀、權力觀,取信于民,帶動群眾匯聚起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的強大力量。
5、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切實落實誠信建設的各項舉措。誠信建設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領導重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才能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第一,建立健全學習教育、考核獎懲制度。把誠信教育作為公務員隊伍思想教育的必修課,納入思想理論、形勢政策教育、干部培訓和普法宣傳等各項工作之中。把誠信道德建設作為考核內容、評選標準,與機關干部職工管理考核、評優評先、黨員評議、年終述職、文明創建、和諧創建等活動結合起來,建立誠實守信的獎勵和懲戒機制。第二,建立健全管理、監督機制。堅持用制度規范行為,科學管理、民主管理,加強對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制度落到實處。修訂完善機關干部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規范,積極探索誠信教育管理等有效手段,推動政務黨務公開透明,完善黨內監督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制度,使機關誠信建設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軌道。第三,建立健全經驗交流、典型宣傳制度。總結誠信建設的經驗,不定期召開以誠信道德建設為重點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座談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用身邊的先進事跡、先進典型推動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第四,建立良好的輿論監督機制,增強媒體的公信力。不斷改進輿論宣傳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工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健全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機制,及時準確信息。進一步加大輿論監督力度,提高輿論監督水平,反映人民心聲。加強新聞隊伍建設,堅決查處假新聞、假廣告、假記者,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輿論氛圍。
- 上一篇:現代化建設措施
- 下一篇:社會重要理論探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