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軟環境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2 04:56:00

導語:優化軟環境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化軟環境經驗交流

所謂經濟發展軟環境,涵蓋的內容極其廣泛。經濟發展環境中除物質技術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都屬于軟環境的范疇,包括社會制度、法律制度、意識形態、經濟體制、政策規范、管理制度、人文環境、社會治安、辦事效率等等。發展軟環境是一個地區市場發育程度、經濟競爭能力、對外開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會文明進步的綜合體現。對于地方而言,所要研究和優化的經濟發展軟環境,主要是指有效的政策、完善的機制、優質的服務、向上的社會氛圍等,即通常所說的政務環境、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及人文環境。

一、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必要性

環境是形象,環境是生產力,環境是競爭力,環境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最大品牌。國內外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環境是助推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哪里環境好,那里就會形成強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就充滿生機和活力。一個地方能否具備對外開放的巨大吸引力,關鍵在于環境的好壞,環境優勢是經濟發展最大優勢,沒有環境水平的提升也就沒有經濟的大跨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市加快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市委一屆八全會要求我們必須堅持承前啟后,保持連續性,與時俱進,增強開拓性,以新的理念力求新的突破,開辟**發展的新局面。開辟**發展的新局面,首要的是**經濟要有大的發展。近年來,**經濟發展比較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跳出**看**,我市經濟還顯得很薄弱,從人均GDP來看,到20**年,我市人均GDP僅為536美元,比全省少270美元,比全國少555美元,在水平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要想與全國一道如期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就必須走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欠發達的**來說就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二、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的現狀

近幾年來,我市把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作為推動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全市各級設立了辦證服務中心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投訴中心,建立了部門形象測評制度,相繼建立了投資洽談中心、招標投標中心,開辦了“行風熱線”節目。通過這些活動和措施,全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從形象測評、受理客商投訴及有關部門調查了解的情況來看,影響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誠信意識淡薄,重承諾,輕兌現。有些部門存在單純任務觀念,重引進,輕服務,招商時好話說盡,項目到手后不聞不問,挫傷了投資者的積極性。有的部門為完成招商任務,盲目承諾優惠條件,造成承諾難兌現,失信于客商。二是部門利益驅動,造成執法混亂,使投資者感到不堪其擾,難負其重。有的單位部門利益至上,想問題、辦事情,考慮部門利益多,考慮整體利益少,在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上,往往注重局部利益,忽視全局利益,有的為了部門利益不惜犧牲整體利益。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法制觀念不強,不嚴格依法辦事,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利用行業管理職權,謀求部門利益;有的執法人員自由裁量權較大,隨意執法。三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微觀經濟的干預過多,人為設置審批條件。四是少數機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差,特權思想嚴重。有的態度生硬蠻橫,工作推諉扯皮,辦事效率低下;有的濫用手中權力,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五是社會治安環境還不盡人意。六是部門之間不夠協調,存在重復和多頭交叉管理的現象。這些問題和現象雖然發生在個別單位和少數人身上,但影響很壞,危害極大,損害了**的形象,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對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三、優化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對策與建議

(一)深化認識,加強領導,把軟環境當成硬任務來抓。市委一屆八次全會后,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科學發展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有效途徑,是全市廣大群眾、企業、投資者的強烈愿望,也是加快我市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優化經濟環境,它既是一項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涉及面廣、工作范圍大、要求標準高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場小局服從大局、局部服從整體利益的利益格局大調整。為此,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抓環境就是抓機遇,優化環境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切實把優化環境工作作為大事抓在手,放上重要位置,列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常抓不懈;要采取措施,加強對優化經濟環境工作的組織協調力度,完善工作機構和制度,要把環境建設放上和經濟建設同樣重要的位置來抓,做到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環境建設,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良好局面;要認真研究和制定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使優化投資環境成為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并進一步狠抓落實到位。

(二)結合實際,用硬措施來治理軟環境。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要動硬招、用實招,要客觀分析現狀采取有力措施,嚴明紀律,確保工作到位。針對我市實際,當前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塑造信用環境,打造誠信品牌。建議在全市深入開展“優化信用環境,打造誠信**”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全市公民的信用意識,政府部門要帶頭講誠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堅決制止那種“開門招商,關門宰商”的短期行為;要建立企業誠信評估體系,使合法經營、誠實守信者得到實惠,使不講信用的經營者寸步難行。二是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審批行為,推進依法行政。要認真清理和廢止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規范性文件和有關審批項目,嚴格規定審批內容,明確審批條件,嚴格限定審批人員的自由裁量權;對技術性比較強的審批事項,制定審批技術規范,科學、嚴格地規定每項審批事項的審批時限,制定嚴密的審批操作程序,對申報事項不予批準的,實行否定報備制;積極推行聯合審批制度或定期會簽制度,廣泛實行“窗口式辦文”,對審批關聯性強的部分事項適當進行合并,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強化審批監督,防止濫用權力。三是進一步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從源頭上解決“四亂”問題。要切實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嚴格“收支兩條線”資金管理體制;要加大清費治亂力度,清理各類收費罰款,推行收費陽光工程,實行統一收費、聯合檢查和亂收費責任追究制,切實解決亂收費、亂罰款、亂集資、亂攤派問題,減輕企業負擔。四是要繼續有效地開展行風評議活動。要在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加大行風評議力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我市形象測評制度及“行風熱線”節目,把評議的重點轉到經濟環境上來。評判一個機關部門行風好不好、工作到不到位,最根本的是要看這個部門究竟為投資者、為基層和企業辦了多少事,為寬松經濟發展環境和完成發展任務作了多少貢獻。要以行風評議為有效抓手,進一步推進經濟環境的優化。五是加大社會綜合治理力度。社會治安問題是客商最關注,反映最敏感的問題,對干擾和破壞企業生產經營和不法行為、侵商、擾商事件,要從嚴懲處,真正使投資者住得放心、工作安心、創業舒心。六是嚴格責任追究制度。要加強效能監察,確保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廉潔高效,使各項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和要求;要強化責任追究,對群眾意見集中、社會反映強烈、事實清楚、情節惡劣、嚴重影響投資環境的人和事,果斷處理,凡發現違規繼續搞“四亂”的,嚴肅查處,并依據有關規定追究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

(三)激活機制,大膽探索優化經濟環境的長效機制。優化經濟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進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程度和創新發展的力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大膽探索優化經濟環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一是要研究建立科學的經濟環境評價和激勵機制。堅持每年組織投資者、機關干部、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投資投資者、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投資環境綜合分析評估。對工作效率高、服務積極主動、熱情周到細致,且在評估中名列前茅的給予表彰,對評估較差的部門,給予公示,限期整改。逐步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整套有利于優化經濟環境的制度,并不斷健全、完善、充實、提高。二是要激發機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要勇于改革機關的工作機制,以是否有利于改善和優化經濟環境為標準,不斷采取措施,激發和調動廣大機關干部參與優化經濟環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把優化經濟環境轉變為一種自覺的行動;要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大力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建議把我市新干縣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的做法在全市推廣,切實提高機關工作效率,改進工作作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三是結合實際、大膽創新。要積極探索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各種辦法和措施,著力拓展新思路,借鑒新方法,實現新突破,要注重構筑優化發展軟環境的長效機制,注重從遏制性治理向預防性治理,從應急措施向長效性制度建設方向轉變,打造**投資興業的樂土。

(四)廣泛發動,形成全民參與優化經濟環境的強大合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為此,必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上下齊心、左右協調、內外互動的良好工作局面。要發動干部群眾形成一種營造經濟發展環境的合力,特別要抓住領導干部和機關干部這個關鍵。經濟環境好不好,各級領導是關鍵。要把優化經濟環境工作列為考核部門工作和領導實績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領導和機關干部提拔使用的一個重要依據。要使廣大機關干部在工作中認真參與,努力用自己踏實有為的工作態度、令人信服的工作實績來為優化經濟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要提高群眾的參與程度。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造聲勢,使廣大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工作。同時,對影響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各種行為,敢于抵制,敢于舉報。通過建立健全各項機制和廣泛發動,在市上下合力打造優化經濟環境的濃厚氛圍,形成一個“人人都是經濟環境、事事相關經濟環境、處處維護經濟環境”的工作格局,從而使我市以優良的環境吸引人、激勵人、鼓舞人,以環境的大優化促進經濟的大發展,實現**在**中部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