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14 06:04:00

導語:黨員教育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教育管理思考

為全面加強社區黨的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根據中央、省市和縣委關于加強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要求和《伊春市社區建設五年規劃》,2003年6月,**縣將朝陽鎮原7個居民委規劃為佛山、朝陽、尚志3個社區,同時成立了3個黨總支。由于社區組建時間較晚,受自身條件的限制,社區黨員教育管理正處于舊的居委會管理體制向新的社區管理體制轉變的過渡階段,原有的黨員教育管理方法和措施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黨組織的覆蓋面不廣、黨組織找黨員難和黨員過組織生活難、黨員教育管理不到位、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不明顯,已經成為制約社區黨建工作的突出問題。如何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探索社區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努力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是組織部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

一、社區黨員教育管理面臨的形勢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經濟成份、社區活動方式、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就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對社區黨的建設特別是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情況和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城鎮建設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居委會原有的“縱向為主,橫向為輔”的“垂直型”黨員教育管理體制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一是由于企業兼并、破產、重組以及黨政機關機構精簡,部分黨員下崗、待崗、離崗、轉崗,轉為“社會人”,對這部分黨員的教育管理相對滯后。僅朝陽鎮社區就現有下崗職工黨員和買斷工齡黨員34人,占黨員總數的22.1%。二是隨著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地域不斷擴展,吸引大量外來人員涌向城鎮打工,本地黨員也大量流出,給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增加了難度。全鎮現有27名黨員由于外出打工、搬遷、經商等原因流失,對這些黨員的管理出現“四難”,即“參加組織生活難、交納黨費難、保持聯系難、掌握其表現難”。三是社區各類新經濟中,有的沒有建立黨組織,有的黨組織

不健全、黨建工作癱瘓,對黨員情況難以了解,對黨員活動難以掌握,出現了管理教育工作的空白點。四是由于社會老齡化的加快,社區退休黨員數量越來越多。全鎮社區退休黨員已達到63人,占黨員總數的40.9%。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快,今后社區退休黨員和在職黨員將越來越多地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活動,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顯得十分緊迫。

2、黨員隊伍構成發生新的變化,進入社區的退休黨員、下崗職工黨員、流動黨員等不斷增加,其成份和情況的差異要求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在方法和形式上都必須有新的突破。隨著形勢的發展,社區黨員隊伍的構成也正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突出表現在退休黨員、流動黨員、下崗職工黨員、退伍軍人黨員數量不斷增多,參與社區管理服務活動的在職黨員也日益增多,他們分布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年齡結構、文化素質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年齡上,從80歲高齡的老黨員到20歲的青年黨員參差不齊;文化上,從大學畢業到文盲差距懸殊。如

尚志社區育新黨支部有黨員28人,其中退休黨員11人,占黨員總數的39.3%,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黨員10人,占黨員總數的35.7%,大中專畢業待分黨員1人,退伍軍人黨員1人。年齡最大的已74歲,最小的才24歲,年齡大的、小的,文化高的、低的在一起,缺少共同語言,組織生活開展不起來,偶爾過一次組織生活質量也不高。這就要求必須改變原來“一刀切”,大把抓”的教育管理方式,實現教育管理內容、方法和形式上的新突破。

3、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和經濟利益的驅動,對黨員在社區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提出了新的考驗。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使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這既為廣大黨員創造了發揮才能的歷史性機遇,也給黨員帶來了思想觀念上的新考驗。在這個考驗面前,部分黨員“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的觀念出現弱化,個別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權力欲、金錢欲的趨使,發生了質的變化。有的黨員在工作單位表現好,但在單位外甚至不如普通的居民群眾;有的退休黨員思想上存在退休問題,不僅不愿參加組織生活,更不愿如數交納黨費;還有的下崗職工黨員,由于經濟收入低,生活自己顧不上自己,很難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是當前社區黨員教育教育管理要攻克的重要課題。

二、加強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幾點思考

(一)以理順社區黨員管理關系為前提,完善社區黨員分類管理辦法。

1、強化對社區直屬黨員的管理。健全社區黨支部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以黨員責任區為載體,以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承包一塊綠地,創建一座文明樓幢,聯系一戶貧困家庭,幫助一個下崗職工)為抓手,以建立“責任卡”制度為保證,對社區直屬黨員實行“全權管理”,激勵每一名直屬黨員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2、強化對退休黨員的教育管理。制定下發《關于退休職工黨員參加社區建設和接受社區管理的意見》,為退休黨員建檔立卡。加強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之間的聯系,及時接轉組織關系,消除管理上的“肓點”。在退休黨員集中的居民委建立獨立支部,較為分散的建立聯合支部,提供發揮作用的場所,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余熱。

3、強化對下崗職工黨員的教育管理。拓寬下崗再就業,在社區創辦社區服務站和便民利民服務點,安置下崗職工黨員,實施“下崗再就業工程”;協調縣婦聯、工會等有關部門,組織下崗職工黨員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增強就業本領。建立下崗職工黨員求職檔案,根據特長進行定向推薦。積極引導、鼓勵、幫扶他們自謀職業,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4、強化對在職黨員的教育管理。建立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和社區“在職黨員聯絡站”制度,對在職黨員實行“雙向管理、雙向聯系、雙向反饋”;建立社區在職黨員檔案,登記在職黨員的基本情況、職業特點、個人專長、聯系方式、參加社區活動情況等,組織開展“社區志愿者”活動;建立《在職黨員聯系卡》,實行“在職黨員社區考評”制度和“在職黨員社區活動情況反饋制度”,加強社區群眾對在職黨員的監督。

5、強化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對流動黨員登記造冊,根據流動黨員的不同特點,通過建立流動黨員支部、臨時黨支部,流動黨員聯絡站等形式和直管、代管、協管等辦法進行有效管理;經常與流動黨員保持聯系,及時了解掌握其工作和生活情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黨的組織生活,認真聽取他們對社區黨建工作的建議。

6、強化對社區內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黨員的教育管理。建立黨組織,理順隸屬關系,消除管理上的“空白點”,使黨員“有家可歸”;開展適應和促進企業發展的有益活動,增強其使命感,消除雇傭觀念。

(二)以完善組織管理體制為基礎,健全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有

效機制。

1、抓好組織升級工程。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原則,對社區黨政領導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調整,實行社區黨支部書記與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并增設領導和工作人員職數,擴大社區黨組織的職能;探索建立新的社區黨建工作網絡,加強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企業黨組織的協調聯系,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格局。

2、抓好素質升級工程。把配齊、配強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班子作為社區組織建設的首要著眼點。按照“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在社區中的領導,有利于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和政權建設,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原則,通過“組織選派、公開招考、組織考核、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形式,將政治素質較好、文化程度較高、事業心較強、工作能力過硬,熱愛社區工作的年輕干部選拔充實到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工作崗位,改善社區干部隊伍的結構,增強班子的戰斗力。

3、抓好硬件升級工程。隨著社區黨員隊伍的日益壯大和社區職能的不斷擴大,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原有的辦公條件已不能適應開展工作的實際需要。應加大投入,協調解決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的辦公場所、辦公設施和必要的黨員電化教育設備為開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4、建立協調機制。在建立黨委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從廣泛參與社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機制的基礎上,協調社區內各單位黨組織參加社區建設各項工作,建立以黨建聯席會議為核心的協調機制,為加強社區黨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5、建立約束激勵機制。建立社區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考評責任制,把社區黨建工作列入各級黨委年度工作責任目標,實行文明單位和先優模評定征求社區黨組織意見制度,提升社區黨組織地位。制定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規定,實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和參與社區服務工作表現反饋制度,調動黨員的積極性。

(三)以創新活動載體為手段,拓展社區黨建工作領域。

首選,以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為目標,創新共建載體。實施基層黨組織“牽手工程”,引導各社區開展“五聯五共”系列活動,即“思想工作聯做,共育時代新人;公益事業聯辦、共建服務設施;生活環境聯建,共創文明社區;文體活動聯誼,共同陶冶情操;社區經濟聯抓,共圖經濟發展”。

其次,以社區服務為主線,按照“社會化、產業化、實體化”的要求,創新服務載體。組織下崗黨員大力興辦便民利民服務業,組織社區黨員開展“黨員志愿者”、黨員“一幫一”等活動,組織退休黨員開展“黨員認崗活動”;組織青年黨員開展“三爭三比”活動,讓黨員在各種形式的社區服務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