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思想意識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5 03:04:00
導語:社會思想意識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國際地位逐步提高。與此相適應,廣大干部群眾對我國社會思想意識發展變化的主流持肯定態度。一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先進性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戰略決策日益深入人心。人們對黨和政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進一步增強。二是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得到鞏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主旋律鮮明有力,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社會風氣日漸濃厚,謀發展、求穩定,建設美好生活的愿望進一步增強。三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建設和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一系列思想意識進一步增強。同時也要看到,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意識更加開放、務實、復雜、多元,其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也明顯增強,在更大的范圍內、更深的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
具體來說,當前我國社會思想意識的主要特點是:
1.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思想與多樣化的社會思想意識并存。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絕不能搞多元化,這是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得出的一條基本經驗。同時,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許多新思想、新觀念、新意識應運而生,人們的價值選擇、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樣,一些非馬克思主義、非社會主義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也在滋長、滲透,社會思想意識呈現出紛繁復雜的發展態勢。應當承認,一元化的指導思想與多樣化的社會思想意識并存,是一種既成事實。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并不否定社會思想意識的多樣化發展趨勢,關鍵是要用馬克思主義去引領、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想意識。
2.獲取物質利益的追求與實現多種人生價值的愿望并存。當今社會,人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趨利性明顯增強,利益觀念不斷強化,已成為社會思想意識變化的一個重要特點。通過合法經營、誠實勞動,追求相應的物質回報,提高生活水平,成為人們的正常要求。物質利益的大小成為決定人們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局限于物質利益的滿足,成就動機更加明顯,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日益強烈,精神需求的層次逐漸提高。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與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相互滲透、相互貫穿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
3.道德觀念的進步與道德行為的失范并存。市場經濟的發展,催生了一些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在得到滿足之后,道德意識、道德情感也在增強。總體來說,人們的道德觀念在不斷進步。同時,在新舊體制轉軌的過程中,道德標準的多元化與人們行為的趨利性,容易造成人們道德行為的失范。由于制度缺陷和人們自律意識不足,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和自身弱點日益顯現出來,引發了人們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不道德行為。道德觀念的進步與道德行為的失范并存于當今社會生活中,使人們的道德困惑更為普遍,道德選擇更趨復雜。
4.個體自主意識的強化與群體歸屬感的弱化并存。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使每個人都成為相對獨立的主體,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和選擇性日趨提高,自主意識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們適應社會的要求,進行自我設計,追求自我發展。同時,人們由“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階層分化不斷加深,在社會變革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無主管單位的人和游離于社會管理體制之外的人逐漸增多。這使得人們在利益訴求和精神家園上找不到或缺乏群體歸屬感。個體自主意識的強化與群體歸屬感的弱化相互作用,將會在很長一個時期內存在。
5.傳統思想觀念和現代思想觀念相互交融。傳統思想觀念中既有剛健自強、艱苦樸素、孝親敬老等積極的內容,也有安于現狀、固步自封、不重效率等消極的一面,對今天人們的現實生活仍然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同時,現代思想觀念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也發揮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現代思想觀念中既有反映社會實踐特征、體現時代要求的平等、自由、民主、科學、法治等積極內容,也有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的東西。傳統思想觀念與現代思想觀念相互交融、相互影響,使人們的思想意識兼有傳統和現代兩種取向,在二者之間選擇、徘徊。
6.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激蕩。中國的本土文化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產生了廣泛影響。作為民族文化核心和靈魂的民族精神,是推動民族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中,流淌在每個民族成員的血液里。同時,對外開放的擴大與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傳播手段的興起,使得外來文化在我國傳播的速度、廣度、深度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大,并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產生不小影響。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與腐朽文化相互激蕩,相互碰撞,使人們的思想意識變得復雜多樣。
7.貧富分化的加劇與社會公正的訴求相互交織。近年來,我國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行業和部門之間,同一行業、同一職業、同一地域的人們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貧富分化的加劇,使得不少群眾有強烈的不公平感和挫折感,產生了不滿情緒。同時,對公平正義的呼喚成為社會的共同心聲。貧富分化的加劇使人們越來越重視和呼喚社會的公正,而對社會公正的訴求使人們越來越關注貧富分化問題,兩者互相交織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
- 上一篇: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意見
- 下一篇:街道社區黨建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