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工作創新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5 05:07:00
導語:組織工作創新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組織工作怎樣才能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求實創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對此,我們在全市范圍內就推動組織工作創新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思考。
一、我市推進組織工作創新的主要做法
在調查中我們感到,幾年來,我市非常注重推進組織工作創新,始終把創新思想、創新行為貫穿到組織工作的各項任務之中,有力促進了組織工作的深入開展。其主要做法是:
1、把握政策,在落實中創新。每年,我市各級黨組織都能夠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組織部門的要求,與本地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和制定適合本地、本部門的發展規劃,并采取了有效的工作舉措,把組織工作各項任務,創造性地落到了實處。在20**年的村級兩委班子換屆中,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同時為強化黨對村民自治的領導,創新性地推行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和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模式。換屆結束后,全市有43個村實現了“一肩挑”,占總數的14%,426名兩委委員實現了交叉任職,占總數的48.6%,為兩委班子協調工作打下了基礎。
2、適應形勢,在發展中創新。改革的逐步深入,開放的逐漸擴大,給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圍繞跨越式發展這個中心,我市在各項組織工作中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創新。針對在農村經濟社會日益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如何改變傳統的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更好地應對入世的挑戰,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這些問題,我市在大量的調查研究、認真的理性思考和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建立黨員合作社這一新型黨員合作經濟組織的構想。這些黨員合作社以黨員干部為核心,以致富能人為主體,以產業發展為依托,以科學技術為支撐,以利益機制為紐帶,以民主管理為基礎,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經濟組織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為農村合作經濟的發展探索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歷經一個階段的規范運作,增加了農民收入,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活力,促進了鄉鎮站所職能的轉變,顯示了獨特的優勢,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經濟形式的多樣化、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給新時期發展黨員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就如何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我市對新的社會階層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探討,特別是對如何解決好對新的社會階層入黨申請人的政治覺悟、思想品質和入黨動機的認定和考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建立了一些新的制度和與新形勢、新任務相吻合的機制,開拓了發展黨員工作的新領域、新途徑,也為上級組織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依據。
3、借鑒經驗,在結合中創新。調查中我們感到,吸收外地的先進成功經驗,將其與當地實際工作科學結合起來,也是推進組織工作創新的一條好方法、好途徑。我市在籌建黨員合作社過程中,市委組織部的領導和同志們對蘇南地區鄉鎮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認真的考察研究,吸收了一些有益的成功經驗,對我市創建黨員合作經濟組織起到了很大的啟發和很好的借鑒作用。為了找到一條讓干部經常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的干部教育途徑,在借鑒外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經過反復研究,創造性地開展了“萬名干部下基層”活動,在教育載體上進行了創新。活動開展以來,我市注意根據不同時期的任務特點和每名干部的不同職責提出不同要求,讓干部在活動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了解群眾呼聲,體驗群眾疾苦,并一直堅持到現在,目前這項活動已被我市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固定下來,并將持之以恒、扎實有效地開展下去,以此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素質,改進工作作風,增強黨政機關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各項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相結合的模式,得益于經驗的總結和借鑒。
4、大膽突破,在改革中創新。面對基層組織建設和干部工作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我市結合實際,積極改進或變革舊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和升華。在建立黨員合作社的同時,各個合作社同步建立了黨組織,這樣就改變了按行政區域設立、劃分黨組織的傳統模式,使黨內活動與黨員群眾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活動有了實質性內容,更容易為黨員群眾所接受,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的吸引力。在干部選拔工作上,我市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設計了選拔干部工作流程圖,并與各個實際操作步驟和流程相配套,制定和完善了14項制度和規定,使選拔任用干部工作步入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
二、推進組織工作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積極推進組織工作創新,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工作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思想保守。有的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創新意識不強,因循守舊,習慣于單純就組工抓組工、就黨建抓黨建,雖然天天也講著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但實際工作過程中還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審視組織工作,不能把組織工作完全置于全市“二次創業”的大環境中,更不能正確看待和透徹理解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規律,因此,創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停留在口頭上。
二是方法簡單。有的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習慣于照本宣科,上面文件怎么寫就怎么抄,不能聯系實際地貫徹落實,工作抓不出特色,僅滿足于上邊部署的都干了。還有的基層黨組織過去工作怎么干現在還怎么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主動想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是脫離實際。有的黨員領導干部不能深入實際,工作飄浮,創新不著邊際,與實際結合不緊。也有的基層黨組織喜好擺花架子、搞路邊工程,上面熱熱鬧鬧,下面冷冷清清,讓群眾感到黨務工作就是造假,不僅工作沒有收到實際效果,反而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響,損壞了黨的形象,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
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組織工作的創新發展,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決。
三、推進組織工作創新的幾點思考
在社會各項事業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創新也是組織工作的靈魂,是組織工作的生命所在、活力所在、力量所在,唯有創新,組織工作才能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共識,開拓新境界。對此,要推進新時期的組織工作創新,應該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實現組織工作的創新,必須首先實現觀念的創新,樹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新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人們觀念的改變,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會越來越多,比如新階層發展黨員問題和組建黨員合作社的問題,單靠過去的陳舊觀念和思維方式很難理解,工作很難開展。因此,推進組織工作創新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決破除那些與事業發展不合拍的落后思想和陳舊觀念,要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和“三個有利于”標準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組織工作指導思想上,要破除單純就組工抓組工、就黨建抓黨建的思維定勢,確立跳出組工抓組工,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和全黨工作大局抓組工,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和保證功效的新觀念。要改變組織工作固守攤子、被動適應的習慣認識,確立超前謀劃、主動服務的新觀念。工作要體現特色,破除滿足事務性、完成任務型的思維定勢,確立善于理性總結,提高組織工作質量和效益的觀念。在選人用人上,要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遷就照顧等思維定勢,確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公開民主、競爭擇優、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新觀念。沒有觀念的創新,就不可能有組織工作的創新。因此,作為組織工作者必須盡快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組織工作的全新觀念。
2、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組織工作只有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來進行,才能與時俱進,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服務和促進作用。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這一主題,為我國新時期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決定了開展組織工作的大方向。因此,推進組織工作創新,必須從全局工作的需要出發,從經濟建設中心對組織工作的具體要求出發,在服從服務大局上作文章、下功夫。組織工作不僅要服從服務于當前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而且要用長遠的眼光分析全局,把握全局,有針對性地確定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和措施,為確保經濟和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以及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具體工作中要切實抓住三個關鍵點。一是吃透上情,找準工作對接點。要深刻領會上級組織部門對組織工作提出的任務、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去思考、去定位、去設計、去運作,在對接點上集中力量,做到主動服務、超前服務和高效服務。二是摸清下情,找準工作的結合點。組織工作不能滿足于“上級布置的都抓了”,要深入調查,摸透下情,使工作貼近實際,更好地把上級的指示精神同基層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實,力爭抓出新意,抓出特色,抓出經驗來。三是立足實情,找準工作的切入點。要把組織工作放在全局工作這個大系統中去考慮,確定組織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把工作難點、熱點作為組織工作的切入點,研究新辦法,解決新問題,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3、必須改進方式,改變方法
組織工作歷來重視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學的方式方法,然而社會在進步,事物在發展,一些傳統的方式方法,在新的歷史時期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要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及時調整工作內容,拓展工作領域,改進工作方法。一要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因此,也迫切需要組織工作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進一步增強組織工作的透明度和開放程度。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將組織工作的內容、過程和結果公諸于眾,破除習慣于“暗箱操作”的思維定勢,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批評、意見、建議,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評價和參與,增強社會公信力。在基層組織建設上,應大力推行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廠務公開等制度,改革傳統的工作方式,創新工作方法,大力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干部制度改革中,應改變少數人選人和在少數人中選人的方式,大力推行考察預告、差額考察、任前公示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及試用制、任期制、聘任制等制度,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二要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新的歷史條件下,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不探索不創新,就難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如在新階層發展黨員等問題,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和創新,才能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對上級沒有作出統一規定的事情,應根據實際,主動出擊,大膽探索,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方法。三要由單一性向多樣性、靈活性轉變。在經濟成份多樣化,就業方式、組織形式多樣化的今天,我們在工作指導方式上必須做到分類指導,避免單一標準、單一模式對人對事,進而避免由“一刀切”帶來的簡單粗淺的成果。
4、必須深入調研,勇于實踐
組織工作創新,絕不是憑空想象,搞花樣翻新,擺花架子,而是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大膽進行實踐。調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謀事之基。要在全市組織系統大興調查研究的風氣,努力構建完善的調研機制,通過調查研究出思路、出對策、出成果;通過調研開闊視野,掌握脈搏,形成科學的理論;通過調查研究,加強規律探索,提高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對于有創新的調研成果,要敢于放在實踐中大膽試驗,成功了可以總結經驗,失敗了可以吸取教訓;對一些成熟的經驗,要提升為加強黨的建設的辦法、意見和規定,指導基層工作,提高整體工作水平。離開了調查研究,離開了實踐,組織工作創新只能是紙上談兵,成為一句空話。因此,作為組織工作者必須騰出精力、抽出身去做艱苦的調查研究,大膽地進行實踐探索,反復地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才能為推進組織工作創新發展開辟一個新的天地。
- 上一篇:電化教育播放站點制度
- 下一篇:領導分類監督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