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思想干部監督思考

時間:2022-10-17 03:24:00

導語:德治思想干部監督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德治思想干部監督思考

“以德治國”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步入新的發展時期提出的重要治國方略,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治國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它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龐大的系統工程。當前,貫徹落實江總書記“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加大道德規范約束的力度,要以黨員干部為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和教育,切實增強黨員干部廉潔奉公的道德修養和反腐蝕、反腐敗的免疫力,努力使廣大黨員干部自覺成為身體力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的模范,從而影響和帶動人民大眾共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以德治國”是重要的治國方略,干部監督是從嚴治黨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嚴肅黨的紀律,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干部監督工作。干部監督貫穿于干部工作的全過程,涉及的內容多,工作的范圍廣,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各級不僅要從健全法制入手,不斷完善各項監督機制,落實好主要領導負責制,還要隨著形勢的發展,緊緊圍繞“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干部思想道德觀念形成的各個重要環節,進一步強化道德意識,規范道德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觀念的要求真正融于整個干部隊伍建設中,才能有效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滲透和侵蝕,才能使我們的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如何強化“以德治國”重要思想對干部監督工作的指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深化認識,在強化干部監督的“德治”觀念上下功夫。

干部監督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證。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文化有一個重要傳統就是德治,這一傳統對于中華民族文化心理有著深刻的影響,其突出的表現就是中國的老百姓在評價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甚至一個地區的時候,十分注重社會風氣、社會道德水準,尤其是執政的各級官員的道德素質狀況。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社會是一個講究道德、民風敦厚、官員體恤民情的社會,這種追求幾千年積淀于民族心理之中,至今還在發揮著作用。因此,我們在加強干部監督工作中,要以關心愛護干部、提高干部自身綜合素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強化“德治”的監督觀念,把干部監督工作放在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推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大局去考慮,牢固樹立干部監督工作為全黨工作大局服務的思想,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干部隊伍,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豐富內涵,在強化干部監督的“德治”內容上下功夫。

“德治”的一個積極內涵就是對于“治者”的德行和德性有較高的要求。針對這一傳統的積極內容,迫切需要大力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充分發揮其表率和示范作用。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廣義上包括“公德”與“私德”兩個方面。“公德”是大眾化的,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主要依賴于社會的整體約束和個人自我改造來形成的;“私德”是指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和思想作風素養等方面的內容,是干部監督工作的重點,具體可綜合為五個方面:一是政治理論素質;不僅應具備基本的馬、列、毛、鄧理論素養,還要看干部本人平時進行理論學習的基本情況和態度,以及理論學習的成效,看其是否能理論聯系實際,是否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改造主觀世界、解決實際問題,是否真正做到了學與用、行與知的統一。二是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態度;一方面要看其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決定、決議的堅定性和創造性,有無消極應付和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象;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發生矛盾時,有無全局觀念。另一方面要對其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情況進行有效監督,看能否在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看是否忠誠地實踐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否真正掌握和實踐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是否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做工作的根本尺度。四是個人品行修養;看其為人是否品行端正、忠誠坦白、胸襟開闊,處事是否公道正派、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有無艱苦創業精神和艱苦樸素的作風;能否把社會道德規范和黨紀國法的要求變成自覺行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和丑惡現象的侵蝕。五是廉政勤政情況;看其遵守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情況,看有無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能否樹立正確的名利觀、苦樂觀、人情觀,能否經受考驗,過好權力關、金錢關、色情關和人情關。

三、把握關鍵,在強化“德治”規范的環節上下功夫。

干部監督貫穿于干部工作的全過程,即干部教育、培養、選拔、管理等各方面。其中教育培養監督是基礎,選拔任用監督是關鍵。現在有些黨員干部犯嚴重錯誤,與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監督有直接關系,這一方面是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缺乏規范性、嚴密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也在于道德規范在干部工作的各環節滲入的還不夠,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制度規范與道德規范的互補機制。道德規范要滲入到干部監督的各個環節中,重點是把握好兩個方面:一是在“事前控制”的環節中,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的職能作用。堅決按照干部“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要求,教育、培養、選拔、任用干部。在推薦干部時,要提高群眾參與程度,把道德規范的內容細化、分解,認真開展民主推薦、民主評議、民主測評工作,對大多數群眾不擁護的干部不能列入考察培養對象。在干部考察時,要落實干部考察工作責任制。選人用人“以德為選”,實行“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考察方法,不僅要通過考察對象的上級、同級以及直接下級和分管部門了解情況,而且還要延伸到普通干部和人民群眾之中,把觸角深入到“八小時”工作外,拓寬監督渠道,防止一些“兩面人”蒙騙過關。二是在“事中約束”環節中,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各級黨組織定期聽取個人工作匯報制度,切實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平時要及時了解和掌握黨員干部在政治思想、領導活動、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表現。同時,完善公開施政機制,強化群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的作用,形成一個多方位、多層次、強有力的監督網絡。

四、注重實效,在強化干部監督機制的整體性上下功夫。

道德是調節社會、人群相互關系以及行為的規范,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功能,它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大部分范圍,對干部監督工作的全過程有著直接的“座標”參照作用。因此,它對干部監督機制的整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把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內監督制度,完善落實各級領導負責制。同時,充分發揮派、無黨派人士、群眾團體的監督作用。二是要把組織監督與群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在加強組織監督的基礎上,積極動員群眾和黨員監督領導干部,要落實對領導干部“八小時外”監督管理的具體措施,及時發現和掌握領導干部工作時間外的思想和行為中存在的問題。三是要把法制監督與道德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法制監督作用,對違犯黨紀國法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該法辦的法辦,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做表面文章。同時,要強化社會監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和威力,用道德意識來規范約束個人行為。四是要把職能部門的監督與非職能部門的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公、檢、法、司以及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作用,不斷加大抓源治本的力度,人大、組織、審計等部門要聯合成立巡視辦公室,加強信息溝通和工作協調,加大對黨政主要負責人的監督,真正把干部監督的主骨架建好、做牢、筑強,突出干部監督的整體功能。五是要把縱向監督與橫向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互動、橫向互動的監督機制,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監督格局。

加大道德規范的約束,強化干部隊伍的監督,是落實江總書記“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迫切需要。新世紀開局之年,江總書記高屋建瓴提出了“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對加強干部監督、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從各環節強化“德治”思想對干部監督工作的指導,勤奮工作,努力實踐確保我們現代化建設沿著健康、正確的社會主義道路穩步向前,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個方面真正自立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