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測評經驗交流

時間:2022-11-18 02:20:00

導語:民主測評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主測評經驗交流

民主測評是干部考核中堅持群眾公認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硬”指標。總的看,在近幾年干部考核中,全市多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測評質量比較高,測評結果比較符合實際。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民意失真”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是領導班子優秀率過高;二是“順票”比較多;三是干得好的優秀率不一定高,干得不好的優秀率不一定低;四是無效票和空白票較多;五是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矛盾。上述現象的存在,給準確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帶來了難度,容易導致考核結果失真。

分析上述現象的存在,歸納起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參評人員素質和心態問題。有些參評人員為了維護本部門、本單位的利益,持老好人心態,存有“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思想,在測評時怎么好怎么填;有的認為領導優秀、稱職與否與己無關,在填寫測評票時,隨意打票;有的領導班子成員之間不和或存在分歧,搞小團體,拉幫結派,私下串聯,在測評時共同給某一領導干部打不稱職票;有的參評人員因領導敢抓敢管,觸及了自己的利益,或自己的某種目的沒有達到,對領導班子或領導干部產生報復心理,在測評時打不稱職票;有的因給領導提出的問題未能及時得到解決,或對組織程序的公正性不理解、不信任,存有心灰意冷思想,在測評時要么劃不稱職票,要么故意漏填或干脆不填,要么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矛盾。另一方面是考核工作還不夠到位。一是過于強調測評結果的剛性。在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時,有時存在唯“票”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對參評人員產生了誤導;二是參評人員范圍不夠合理。特別是一些人員比較少的單位,參評人員僅限于本單位人員,范圍不夠廣泛,不能真正反映民意;三是測評方式方法不盡科學。每年的民主測評,一般都集中進行,參評人員不能有一個充分思考醞釀、免于干擾的良好環境,難于真實表達自己的意愿;四是獎懲力度不夠。導致部分群眾認為干部考核是在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的參與熱情。

為提高測評質量,增強測評的效果,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干部群眾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考核前向群眾宣傳干部考核的目的、內容和原則,打消群眾對干部考核工作的顧慮和不信任,增強廣大干部群眾參與考核的積極性。要正確引導群眾拋開個人恩怨,客觀、公正、準確、負責地評價干部。

二是合理確定參評范圍,使民意真正具有代表性。測評中要將與被考核對象聯系較密切、知情度較高的人員作為參評主體。對于人員比較少的單位,除了機關全體人員和下屬有關人員外,將其服務對象及其他聯系密切的相關人員也列入參評范圍。

三是改進測評方式方法,為參評人員提供良好的測評環境。堅持大會述職制度,使參評人員的評價更有針對性。在測評過程中,給予參評人員一定的醞釀思考時間。有條件的單位,在測評會場把參評人員分散排開進行測評;沒有條件的允許參評人員回辦公室填寫,以便打消顧慮。測評表按縣級、科級、一般干部和工勤人員分出類別,分類統計,便于分析、掌握有關情況。

四是改進考核方法,加大獎懲力度。增強參評人員對考核工作的信任度。要加強平時考核,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多角度、全方位了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情況,為年終考核提供依據。加大對測評結果的分析研究,防止和克服考核評價上唯“票”現象,對于有本事,靠得住,肯干事、干成事,因為敢抓敢管,得罪人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即使測評結果不太理想,該評為優秀的也要大膽評為優秀。對怕得罪人,怕擔風險,工作推著干,政績平平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即使優秀票再高也不能評為優秀。要加大考核結果的運用力度,使參評人員真正感到干部考核不是走形式,從而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