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戰略小康建設交流

時間:2022-11-26 10:59:00

導語:人才戰略小康建設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戰略小康建設交流

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作出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判斷,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我們要借黨中央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東風,從解決人才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入手,大力推進“人才強縣”戰略,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1、堅持教育優先,壯大人才總量。小康大業,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本。因此,解決人才問題,必須堅持教育優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要按照上級要求,加強和改進基礎教育,推進和提升素質教育,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鼓勵和促進民辦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要在鞏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礎上,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要優化專業結構,調整課程設置,擴大招生規模;技能教育,要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利用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崗位技能培訓。與此同時,全面推進創建學習型社會活動,緊緊圍繞創建學習型領導班子、學習型機關、學習型村鎮、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家庭等學習型組織,深入開展“五學一推廣”活動;嚴格堅持“學習日”制度和考學、述學、評學制度,牢固樹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加強繼續教育和人才培訓工作,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逐步形成時時皆能學習、人人享有學習和成長機會的新格局。要通過強化人才引進,增加人才總量。把引進人才和引進項目、引進資金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三者聯動。要進一步創新人才引進方式,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來去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動方式,以項目、資金引進為依托,多形式、多渠道地引進人才;鼓勵企事業單位采取短期聘用、聯合技術攻關、對外有償項目咨詢等方式引進智力;加強企事業單位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設立技術中心、研究所和重點實驗室等,縣里計劃每年配套專項科研資金100萬元,吸引高層次、高新技術人才來石工作。此外,還要大力促進各類人才回流,吸引石門籍的學子、石門籍的老板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回鄉創業。

2、實行重點培養,優化人才結構。當前,我縣教育、衛生等社會服務類人才占了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83.74%,行政事業單位占據了全縣人才資源總量的93.5%,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工程技術類的人才嚴重不足,企業人才嚴重不足,優化人才結構的問題十分突出。為此,一是要重點培養造就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企業家是一種極為重要的人才資源,一大批企業家的成長和奉獻是實施工業強縣的迫切需要。要圍繞工業強縣、產業富民這個發展主題,在全社會營造辦企業光榮,當企業家光榮的氛圍,大力鼓勵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才領辦、創辦企業,支持現有民辦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催生本土企業家的成長。同時,要積極開展職業經理人的評價、推介工作,培養職業企業家隊伍。二是要重點培養造就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圍繞化肥、建材、機電、煙草、電力、林果、食品、紡織、藥材、化工等重點產業發展,培養、引進一批專門研究人才和技術攻關人才,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三是要重點培養造就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切實加大農村人才開發力度,加強農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每年選派20名優秀管理人才到發達地區跟班學習,選派50名鄉土人才到大專院校深造。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培養一批農業科研、農產品加工、種苗繁育、農產品流通、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等方面的專家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四是要重點培養造就優秀教育人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圍繞實施教育優先工程,大力培養、引進高素質的教育管理人才和教學專門人才,造就一支職業校長隊伍和高級教師隊伍。

3、實施三大工程,提高人才素質。一是大力實施“精英人才工程”。力爭到2010年,全縣培養2—3名達到國家先進水平,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優秀專家;5—10名具有較高學術技術水平,在省、市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帶頭人;30—50名具有一定發展潛能,在各行業發揮骨干作用的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與此同時,實行重獎激勵。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每兩年評選1次,每次評選2名,每人獎勵10萬元;對“優秀黨政人才”、“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每年評選1次,各10名,每人獎勵1000元。二是大力實施“企業人才開發”工程。鼓勵、引導大中型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同類先進企業協作,開展人才交流培訓、掛鉤培訓或創辦培訓基地。三是大力實施“萬名科技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積極創造條件,分批選派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到國內高校、科研機構深造,赴境外進行中長期培訓和研修,繼續鼓勵本地知名企業(含民營企業)向國內高校輸送合格人才,攻讀緊缺急需專業,大力提倡中青年人才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4、優化人才環境,激活現有人才。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使用才人比擁有人才更重要。在人才的使用上,我們要真正做到不惟學歷、不惟職稱、不惟資歷、不惟身份,一切以真才實學為標準,只要有本事、有能力,就要不拘一格,大膽使用;二要創新人盡其才的政策。在廣泛調查研究國內縣級行政單位和周邊地區人才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石門實際,研究出臺鼓勵各類人才在石創業的優惠政策,在省內和周邊地區形成人才競爭的政策環境優勢;三要搭建人盡其才的平臺。抓住國家重點工程皂市水庫開工、湖南石門電廠二期工程上馬、石門工業園區招商等大好時機,充分利用石門現有優勢企業和項目、優勢產業和資源吸引招攬人才,通過生產力的聚集帶動人才的聚集,努力為優秀人才提供發展平臺。每年從下崗人員中選拔10—20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到事業單位工作,讓其為打造工業石門大選身手,貢獻力量。四要大力培育人才市場,搞活人才流動。積極發展人才公共服務事業,開展人事、人才測評等新型人事服務工作。簡化人事人才服務手續,對人才來石工作實行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