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創新觀念交流
時間:2022-11-26 04:58:00
導語:小康創新觀念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作抓得好不好,首先在觀念。在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新時期,要確保經濟提速,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在思想觀念上與時俱進。結合我市當前的實際,創新觀念要重點處理好八大關系。
一是求真與包裝的關系。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實事求是。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一名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任何時候都要把求真放在第一位,決不能舍本逐末,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但是追求真理,并不是只講內容,不要形式,相反,好的形式,好的外在更能完整地反映和體現內容,更能充分展示內在的本質。而包裝就是在注重內容的基礎上講究形式,它不是為形式而形式,更不是作假、不是偽裝,是使事物變新、變美。現在搞市場經濟,是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什么都需要包裝,“包裝就是票子,包裝就是效益,包裝就是吸引力。”一個產品要包裝,包裝上了檔次,價格就能提高。一個企業,一個地方也是如此,好的包裝能給人以良好的形象,就能提高知名度,就能吸引客商,搞旺人氣,加快發展。我們各級領導干部,既要具有求真務實的精神,又一定要有強烈的包裝意識。要通過抓好包裝,推介我們的產品,推介我們的企業,推介我們的津市。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在城市包裝上做文章,擴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環境,強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努力創造一流的人居環境。
二是樸實與大氣的關系。“成由勤儉敗由奢”。艱苦樸素、忠誠老實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這一優良傳統和作風,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不分條件和對象,一味地就樸實而講樸實,就顯得小家子氣、小市民氣。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做事要大氣,不能斤斤計較;做人要大氣,人窮志不窮;交往也要大氣,該氣魄時就氣魄。對內,我們要提倡勤儉節約的作風,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寧肯自己過苦日子,但是對外交往一定要大氣。當前,各級領導干部在招商引資抓項目時,更應大氣一些,要用誠懇的態度、寬廣的胸懷、熱情周到的服務把外地客商吸引到津市來辦廠興業、共謀發展。
三是跑外與跑下的關系。跑下就是要深入基層,體察民情,為民解難。跑外包括對上跑資金,對外跑項目。跑下是我們聯系群眾、傾聽群眾意見和呼聲的有效途徑,也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我們作為黨的基層領導干部,一定要經常帶著問題往下跑,經常深入到鄉村和企業一線,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絕不能無事而去擾民,這一點相當重要。在跑下的同時,面對當今開放的市場經濟社會,也要重視跑外。跑外能引項目、爭資金、求支持,能開眼界、長見識、換思維。特別是我們,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短缺,資源匱乏,在某種程度上,跑外比跑下更為重要。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轉變觀念,在經常深入基層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同時,圍繞爭取項目、招商引資多跑上、多跑外,為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四是聚財與理財的關系。理財重要,聚財更重要。會賺錢并不等于會理財,但不會賺錢的人,要想理好財,那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地方,不會聚財、聚不到財,什么事都辦不成。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們要創造機遇,選準項目,尋找商機,要制定更多的優惠政策,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廣泛吸引外地客商和大老板來津投資,想盡一切辦法為津市經濟的發展聚好財,多聚財。要鼓勵那些會聚財的人早聚財,快聚財,讓更多富有經營頭腦的人積累資本,擴大經營,為我們下崗職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我市提供更多的財稅收入。
五是破舊與立新的關系。破舊方能立新。一味地留念陳舊的東西,過分保守,過于求穩,其結果只能是無所作為,一事無成。正因為我們敢為人先,敢破過去農村陳舊的征管體制,才換來稅費改革試點的成功,開創了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正因為我們敢于沖破原有經濟體制的禁錮,改公有為民有,變國營為民營,才使一大批企業恢復了生機;同樣,沒有當初“大破”舊城的膽識,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城隍廟商貿城和津城廣場。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今后,在城市建設上要大手筆,整體規劃,分步開發。在改革上要鳳凰涅槃,堅決徹底,不留尾巴。“不破壞之建設,未有能建設者”,我們要大力提倡破舊立新,人人爭當破舊之勇者,個個成為立新之能人。
六是小虧與大利的關系。劉少奇同志曾說“吃小虧占大便宜”。現階段,在我市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的情況下,要解決現有困難,求得經濟大發展,就必須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只要是有利于津市經濟發展,寧肯犧牲一點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吃點虧也值得。為了加快企業改革與發展,當前我們尤其要處理好小虧與大利的關系。只要能引進老板、引進項目,企業能發展,寧愿自己作出點犧牲,也要先讓老板在津市安營扎寨。項目來了,企業活了,老板發財了,我們也就發展了。近些年,曾有部分外商愿意購買我市企業,但是有些干部職工就是怕吃虧,為了幾個蠅頭小利,嚇跑了外商,喪失了機遇,結果小虧變大虧。現在,我們要牢牢抓住沿海地區的中小企業正在尋求發展,力求擴張的機遇,寧愿暫時吃虧,甚至吃點大虧,也要求得企業發展。
七是管好與放活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但現階段市場經濟體系并不完善,各種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市場主體運作也處于一個逐步規范的階段。在這特殊的發展時期,我們既要嚴格加強管理,逐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引導企業規范運作,健康發展,同時也要最大限度地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為放活企業創造最優的條件。要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亂”。特別是對引進和新建企業,要“放水養魚”,打破常規,允許邊發展、邊規范。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實行“進一扇門,認一個人,辦所有事”的政務公開全程機制,為企業經營者提供一流的服務,讓他們省心、舒心、放心。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不管什么原因,不論是誰,都要一查到底,在處理當事人的同時,單位負責人同等受罰。
八是無功與有過的關系。我們一些干部總認為“無過便是功”,在工作中因循守舊,不思進取,認為抓好了常規性工作,就是成績,就是有功,只要不犯錯誤,就是無過。這種觀念與當前的形勢極不相適應。當今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不發展就是落后,發展慢了也是落后。如果我們領導干部不樹立新的功過是非觀,不增強開拓進取的意識,不跟上加快發展的步伐,還是老步子走舊套路,工作不創新,發展不突破,就是無功,就是有過。過分強調本部門工作,不過問經濟發展,沒有引進招商項目,就是無功;沒有對地方發展做出貢獻,就是有過。我們每個部門和單位,每名黨員和干部,都要立足本職,著眼全局,圍繞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事,開拓創新,爭創佳績。
- 上一篇:食品安全經驗交流
- 下一篇:和諧社會干先行部構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