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教育思考

時間:2022-11-29 08:38:00

導語:農村黨員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員教育思考

黨員教育管理是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縣委不斷更新觀念,創新載體,健全機制,夯實舉措,全面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鞏固了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增強了黨員隊伍和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全縣**個鄉鎮黨委和**5個村黨支部分別達到“五個好”鄉鎮黨委、“五個好”村黨組織標準,分別占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總數的**.3%和92.8%。

抓關鍵,夯實工作基礎

采取“財政撥一點,黨費補助一點,有關部門專項經費支持一點,黨員個人交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措黨員教育培訓經費,為抓好黨員經常性教育提供有力的經濟后盾。縣管黨費每年用于黨員教育培訓費用占支出總額的60%以上。縣上出臺優惠政策,對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參加學歷教育給予學費減免,參加技能培訓給予一定生活補貼。今年為40名黨員參加農廣校學歷教育減免學費3萬余元。

全縣形成以縣委黨校、縣職教中心為龍頭,鄉鎮黨委業余黨校、黨委中心學習組和村黨支部活動室、遠程教育終端接收點為主體的農村黨員教育網絡體系。鄉鎮黨委業余黨校達到“有班子、有制度、有計劃、有陣地、有師資、有教材”的“六有”標準,建立了學員登記、上課考勤、培訓紀實、結果考核“四項制度”。在全縣基本實現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公房化、電教化的基礎上,自20**年開始,分兩批共完成26個項目村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任務。20**年7月,啟動了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首批建成并投入使用8個。建立起“縣委組織部電教中心—鄉鎮黨委電教站—村黨支部電教室—農家院落電教中心戶”四級黨員電教網絡。縣委組織部為124個村、**戶電教中心戶配發了電視機、VCD或DVD機及音像教材。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了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師資庫。在主導產業知識培訓方面,注重聘請各類鄉土人才、科技示范戶、致富能手充實教師隊伍,傳授實用技術知識、科技致富經驗。縣委組織部編印了《白河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事跡集萃》、《保持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文件匯編》、《村干部培訓講稿匯編》等培訓教材。制定了《***黨員教育培訓規劃(20**年—20**年)》,各鄉鎮黨委依據規劃,結合實際制定黨員教育培訓年度計劃,明確目標任務,抓好組織實施。

抓創新,搭建教育平臺

創新內容。注重因人施教,對村“兩委”黨員干部,重點進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法規教育,提升領導經濟工作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對普通農民黨員,重點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形勢教育和農村主導產業知識教育,增強黨員意識和致富本領;對外出務工黨員,重點進行黨員標準、組織紀律觀念教育和實用技術、技能教育,提高黨性觀念和經營管理水平。近5年來,全縣70%以上的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參加了縣農廣校農村基層干部、黨員學歷教育。除老弱病殘外,全縣90%以上的農村黨員掌握了一技之長。

創新方法。針對農村黨員表現出來的厭學傾向,轉變“灌輸式”、“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實行“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黨校培訓與網絡教育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典型教育、電化教育為主。每年“七·一”前后,縣委和基層黨組織集中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員,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積極開展爭創“學習型黨組織”活動,形成領導干部帶頭學、黨組織負責人引導學、黨員干部認真學的良好局面。

創新手段。注重運用教材、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手段,采取召開形勢報告會、觀看電教片、參觀交流、實地考察、知識競賽、業務技能比賽等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村民綜合服務中心定期組織開展文化知識、實用科技、勞務技能、政策法規等學習培訓活動,黨員茶余飯后可以到“農家書屋”自由“充電”,到信息服務室上網沖浪。8個村民綜合服務中心今年上半年開展各類培訓145場次,培訓黨員**00余人次。

抓重點,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十六字方針,堅持和完善推優制、集中培訓制、公示制、預審制、責任追究制,推行發展黨員票決制,嚴把黨員“入口關”。近3年,全縣共發展黨員617名。堅持教育與懲處并重,把民主評議黨員與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結合起來,規范不合格黨員的處置程序,形成黨員隊伍“吐故納新”、保持活力的良性機制。近3年,處置不合格黨員42人,開除黨籍13人,除名、取消預備黨員資格**人,達到了純潔隊伍、教育黨員的目的。

建立健全黨委中心學習組、黨支部“”、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流動黨員管理等制度。建立黨員定期談心制度,組織黨員開展經常性談心活動,溝通思想,交流情感。在流動黨員中開展帶富余勞動力向發達地區流動,帶資金、信息、技術向家鄉流動的“雙帶”活動,農村**余名流動黨員年帶農村剩余勞動力1萬余名在外務工。健全黨員教育培訓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把黨員教育管理情況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采取書面形式考學、民主測評評學、查閱筆記督學等多種辦法,對黨員參加教育培訓的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嚴格考核。在鄉鎮黨委機關黨支部中開展“四個一”活動,即:“一天一讀”,每天抽出一定時間讀報紙、學文件;“一周一學”,每周利用不少于兩個小時的時間學習政治理論、法律知識和專業知識;“一季一講”,每季度安排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上黨課、作形勢報告;“一年一評”,對黨員的學習情況實行一年一考評,并將學習考評結果計入年度考核之中。

抓保障,健全長效機制

構建黨內幫扶關懷激勵機制。推行黨員先進性承諾制度,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組織黨員開展扶貧幫困、文明創建等活動,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提供平臺。全縣***余名黨員每年承諾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2萬余件,黨員受到了教育,群眾得到了實惠。縣委制定出臺《**黨內幫扶關懷激勵制度》,建立了困難黨員幫扶基金。建立離任村干部榮譽金制度,對連續擔任村主要干部10年或累計擔任村主要干部20年且年滿55周歲的離任村干部,按實際工作年限每年20元計發榮譽金。

構建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動機制。開展以領導聯點、支部聯建、黨員聯幫為主要內容的“三聯共建”活動,探索構建機關、農村雙向互動機制,推動城鄉之間黨的基層組織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幫互助、共同推進。參與“領導聯點”的黨員領導干部**1人,聯系農村黨支部105個;參與“支部聯建”的黨支部70個,聯建農村黨支部68個;參與“黨員聯幫”的黨員875名,幫扶農村困難黨員454名,困難戶4**戶。

構建黨內民主參與機制。充分尊重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大力推行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凡屬黨內的重大問題,都要經黨委會議或黨員大會討論,聽取和吸收黨員的意見和建議。按照“簡便、易行、靈活”的要求,組織黨代表開展視察調研、提案建議、聯絡黨員等活動,充分發揮黨代表在黨代會閉會期間的作用,暢通黨內信息溝通反饋渠道,保證農村黨員的合理化意見建議能得到及時反映、認真落實。今年以來,組織黨代表開展各類活動76場次,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余條。

構建黨員考核評價機制。建立黨員先進性評價體系,結合民主評議黨員工作,采取個人自評、黨員互評與群眾測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年度考評工作,初步形成了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20**年年終評議出“具有先進性黨員”****名,“基本具有先進性黨員”62**名,“不具有先進性黨員”**5名,分別占全縣黨員總數的****通過定性分析,量化考核,確保了黨員參加教育培訓、履行崗位職責、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