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破難題安全發展保增長

時間:2022-02-10 04:02:00

導語:信心破難題安全發展保增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心破難題安全發展保增長

在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監局、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新疆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以來,在全區范圍內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和大企業大集團戰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全區煤炭工業得以安全、協調、高效發展,新型工業化建設取得了新突破,為實現新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跨越式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煤炭產量大幅增長,由2005年的3938萬噸增長到*年的6220萬噸,增幅達58%,平均年增長19%。煤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建成了一批高產高效現代化大中型礦井,正在建設一批千萬噸級礦井、大中型煤電項目和以煤炭為依托的深加工利用轉化項目。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年全區各類煤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75起,死亡93人,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百萬噸死亡率為1.67。與2005年相比,在煤炭產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煤礦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了24%和59%;百萬噸死亡率減少了4.5,下降了73%。另外,煤田火區治理、煤礦安全生產支撐體系建設、煤礦安全管理隊伍建設都取得了長足進展。

但是,影響和制約新疆煤礦安全生產的問題仍很突出:一是煤炭產業結構調整依然處于過渡期,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從根本上改變,與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的又好又快發展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二是煤炭行業人才斷檔,煤礦職工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員和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嚴重缺乏,從業人員尤其是特種作業人員隊伍不穩定,給推廣、掌握和運用先進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帶來較大困難。三是在煤礦安全生產方面,還普遍存在著重生產、輕安全,重建設、輕管理,重眼前、輕長遠,重投資、輕效果,重用人、輕教育,重招工、輕培訓,重硬件、輕軟件,重物質、輕精神,重查處、輕預防,重行政、輕服務等不符合安全發展的思想觀念。

2009年,中央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新疆自治區貫徹中央部署,積極推進煤炭及煤電煤化工產業發展,建設國家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國家和自治區“一主兩翼”鐵路以及水利、電力、公路等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我們將圍繞新疆經濟建設中心,把加強煤炭行業管理作為促進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促進發展的主攻方向,把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作為促進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全力以赴做好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和煤炭行業管理各項工作,確保新疆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為促進新疆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保駕護航。

(一)堅定煤炭工業安全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促進新疆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目標任務的實現。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各項決策部署,更加自覺地把應對危機、保持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煤炭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次實實在在的實踐。樹立戰略思維,審時度勢,冷靜思考,積極應對,把危機和挑戰化為轉變煤炭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煤炭工業安全發展的良好機遇。著力破解上述“十重十輕”問題,把思想觀念從不適應、不利于科學發展的認識中解放出來,真正把全區煤炭工業引入安全、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堅定實現新疆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的信心和決心,充分發揮煤炭工業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以煤礦安全生產的成果,保障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推進新疆煤炭工業新型工業化進程。

(二)大力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著力推進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加大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作力度,推進中小煤礦的戰略重組與聯合改造,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提高新疆煤炭工業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煤礦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全面啟動吐哈煤炭基地大型煤炭項目建設,力爭“一主兩翼”鐵路建成之日,就是實現“西煤東運”之時;抓好準東煤炭基地千萬噸級以上煤炭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煤電煤化工主戰場。積極引導和鼓勵30萬噸/年以下規模的礦井進行資源整合,或與大企業大集團進行戰略重組,形成以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為主體、中小煤礦為補充的協調發展格局,提升煤炭工業發展的整體水平。緊緊抓住新疆煤炭工業大發展之機遇,保障在煤炭大項目的實施上,達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優化、高效率服務、高水平發展”的“五高”標準,建設本質安全型礦井。

(三)嚴格準入制度,強化煤礦安全生產源頭管理。嚴格落實行政許可制度,強化源頭管理。加強對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煤炭經營資格許可證等行政許可事項的管理,嚴把安全準入、生產準入、建設準入、市場準入和資格準入等關口,全面提高自治區煤炭行業整體素質。加強煤礦安全培訓和勞動組織管理,“三項崗位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執行井下勞動定員相關規定。堅持規模發展,在煤炭基地新建礦井,露天煤礦不低于1000萬噸/年,井工礦單井規模不低于300萬噸/年;在重點礦區新建礦井,露天煤礦不低于400萬噸/年,井工礦單井規模不低于90萬噸/年;在一般礦區新建礦井,露天煤礦不低于120萬噸/年,井工礦單井規模不低于60萬噸/年。

(四)大力推進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強化煤礦安全基礎管理。認真編制并組織實施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的規劃,分解落實年度達標計劃。到2010年,全區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率80%;在國有重點煤礦推行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活動;新建、改擴建礦井項目竣工驗收時均達到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標準。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提高礦井技術裝備水平。以開采方法、支護改革、瓦斯治理、“一通三防”、防治水等為重點,加快新技術、新設備和先進適用工藝的推廣應用,提高采掘機械化、系統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水平。通過加強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推動新疆煤炭工業走出一條具有新疆特色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五)加大監管監察力度,牢牢掌握煤礦安全生產主動權。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隨著煤炭產能的高速增長,煤礦安全生產壓力加大,煤礦安全監管監察任務十分艱巨。為此,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結構性和深層次矛盾,著力解決目前煤礦安全基礎薄弱和事故多發等突出問題。加強聯合執法,提高監管監察效能;嚴肅查處事故,打擊違法違規生產行為,有效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建立健全嚴格的安全生產標準和重大隱患排查、重大危險源監控制度,構建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強、作風好、有能力、會干事,能夠擔當重任的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隊伍,為推動煤炭工業安全發展,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六)采取“有保有壓”政策,在安全前提下保障煤炭市場供需。隨著內地省份對新疆煤炭需求量的逐年快速增長,保障和維護區內外煤炭市場供需形勢的穩定,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政治和經濟任務。我們將充分發揮國有重點煤礦和露天礦等安全保障程度較高礦井的主導作用,加強安全生產,保障市場供需。對其它各類礦井要加強監管監察,堅決做到“不安全、不生產”。

最后,請駱局長及各位領導放心,我們將牢記新疆是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區情,在金融危機面前堅定信心,凝聚全疆煤炭行業各族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全力以赴、一如既往、盡心盡力地做好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和煤炭行業管理各項工作,為新疆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應有的作用!

以上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在牛年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衷心祝愿各位領導和同志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