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基層培育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19 03:07:00
導語:工商所基層培育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工商局山口工商所立足基層實際,不斷探索梯隊層級培育、隊伍規范管理、創優內外環境的新路子,創造性地把上級工作部署與轄區實際緊密結合,履職盡責能力顯著提高。*年和20*年,先后兩次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全國工商系統先進工商所”。
一、定位管理,層級培育,鍛造團隊執行力
基層建設,關鍵是定好位、帶好隊。我們始終將工商所定位為“領導決策的實現地、監管執法的第一線、服務發展的排頭兵”,注重培育和發揮班子、集體、個人三個層級的積極性,團隊精神和執行能力得到強化。
(一)做好上下結合文章,提高班子帶動力。山口工商所是老先進,但隨著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管理相對人法律意識的提高,整體工作狀態與發展形勢仍然存在著不相適應的地方。為了盡快適應新的形勢,黨支部一班人認真結合上級制定的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改善部門形象的意見,邀請鎮黨委政府領導、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代表征求意見,制定出臺了禁止轄區購物的“禁購令”,工作日中午禁止在外就餐的“禁請令”,班子成員分別與同志們結對幫扶簽訂“廉政聯保令”,相互擔保、相互監督,一般人員發生違規違紀問題的,相聯保的班子成員同樣要連帶從重處理。為確保承諾落到實處,每周平均要召開四次班子成員碰頭會,回顧檢查,消除隱患。20*年以來,全所共扣除管理、廉政保證金5000余元,其中,班子成員嚴格自律,連帶從重處罰3000余元,強化了班子威信。
(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高隊伍合作力。面對工商轉型,山口工商所未雨綢繆,積極優化人力和物力資源配置,達到“1+1>2”的效應。根據人員年齡大小、對轄區熟悉程度、法律法規掌握程度、與企業業戶的親和程度,能力互補、科學組合,分成監管巡查組、執法辦案組、服務發展組,并配備了先進的辦案設備。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各組之間相互幫助,遇到大案要案全員出動,需要人員隨叫隨到,既能化整為零,又能合為整體,使基層執法的靈活性得到充分發揮。
(三)健全能力拓展機制,提高個人創新力。為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多年來,我們為大家訂閱了專業報刊13種20份,堅持組織大家定期學習,及時交流學習體會。同時,采取以強帶弱、以會代訓、以案釋法等多種方式,大搞業務技能培訓學習。尤其是在停征“兩費”后,全所掀起了新的學習高潮,并結合業務開展和基層黨建,創新性地提出了爭創網格化監管先鋒片區的新思路,副所長張智睿設計了電子監管臺帳和電子監管檔案,實現了網格化監管的影像化、直觀化,分局采納后在全局推廣,提升了監管效能。
二、精細管理,強化規范,努力實現行政效能最大化
基層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我所在對以往經驗進行梳理歸納的基礎上,從制度化、精細化入手,軟件硬件雙管齊下,總結提煉出一套隊伍規范化建設的新機制,提升了隊伍管理層次。
一是強化硬件,打牢基礎。按照統一、規范、齊全、實用的原則,建設了“開放式”服務受理平臺、“標準化”政務公開信息、“高品位”工商文化版面、“現代化”執法維權體系,安裝了規范化管理版面12塊,文化格言版面10塊,內容包括:政務公開、監管制度、12315進農村、黨建、文明經營區建設、素質建設園地等,把辦案情況、分類監管情況、紅盾風采等,全部向社會公示,加深了各界對工商工作的理解。實踐證明,及時公布收費、執法等方面的情況,增強了工商工作的透明度。我所于20*年率先在所內設置了“假冒偽劣展廳”,每月1-10號對外開放,設置專人向群眾和業戶講解打假知識,提高了人民群眾的識假辨假能力。
二是制定“規范”,健全機制。山口工商所探索制定了《工商所工作日行為規范》、《工商所人員日常行為規范》和《工商所工作規范》,將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和各項工作全部納入“規范”的范疇。如:“每日規程”,把工作人員上班、著裝、安排工作、監督管理、工作規范、午餐時間、學習記錄、匯報點評、整理衛生、下班時間、夜間值班等全天的工作流程和每一個工作環節,都分解明確加以規范制約。“行為規范”細分為“考勤、學習、衛生、巡查、廉政、著裝風紀、征費、辦案、節假日及夜間值班”等九項規范,涵蓋了工商所工作的各個方面,緊張有序,忙而不亂。“三個規范”涵蓋了工商所工作的方方面面,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形成了用制度來規范所有人和事,使各項工作,各個崗位,各個步驟,各個環節都置于有效監控之中,全所干部處處有章法、人人懂規范。實行以來,極大地促進了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山口所探索規范化建設的做法,在全市工商系統推廣。
三是加強考核,確保效果。山口所將績效考核與規范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三個規范”的落實情況納入對全所人員的季度百分考核體系,一季一考,年終匯總。主要包括“德、能、勤、績、廉”和內部評議、社會形象及加分條件8大項目。考核的形式包括聽取匯報、實地走訪業戶、隨機抽查監管臺帳、工作日記等,工作人員全年總評90分以上的為優秀候選人,70分以上的確定為稱職;60~69分的確定為基本稱職;60分以下的確定為不稱職。通過季度考核,增強了工作人員規范自身行為的自覺性。
三、人本管理,積極作為,創優內外環境
山口所是農村所,條件相對艱苦。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為同志們創造優良的工作、生活環境,形成了人員與環境的良性互動,實現了工作環境優化和人員素質提高。
(一)管理親情化,以所為家。為了營造“家”的氛圍,所內同志有家屬、老人生病住院,班子全體去探望,每名同志生日都會收到以全所名義贈送的鮮花、蛋糕。元旦中午請全體家屬聚會已成慣例,所長代表全所向他們匯報工作,感謝家屬對我們工作的支持。這些家人式親情管理,換來的是“磁石效應”和干部隊伍精神面貌的巨大變化,全所先后有3位同志放棄了調入機關工作的機會。
(二)樹立守土有責意識,視駐地如故鄉。制定了“紅盾幫扶”的20條具體措施,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積極為業戶排憂解難。為轄區3家企業申報省級著名商標。申報國家、省級“守重”企業7戶,自2006年以來招商引資200萬元,為企業和轄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年全鎮共新增企業23戶,個體工商戶70戶,是近幾年山口新增業戶最多的一年。山口鎮黨委、政府每年都要撥付專項資金,支持我所監管服務工作。在全省食品監管“四項制度”試點期間,看到我們分秒必爭、加班加點,時常工作到深夜,黨委書記、鎮長非常感動,不但親自調研和調度工作,還專門送來了2萬元慰問金。由于鎮委書記對“四項制度”十分了解,在省市領導來山口調研視察時,親自講解,如數家珍。
(三)心系民生冷暖,把群眾當親人。2005年春節前夕,山口鎮東碾疃村的張青、張秀姐妹失去雙親成為孤兒,同志們主動送去了衣物和*多元捐款,看著兩姐妹家徒四壁,今后的生活學習無依無靠時,全所同志與兩姐妹簽訂了長達13年的愛心捐助協議,干部職工每月捐款400元,直到將兩姐妹撫養成人,預計捐款總額達6萬多元,在當地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中央電視臺《道德觀察》欄目及省市電視臺等媒體也對此作了報道。山口個體戶梁某因大雨遭受損失,生產生活遇到困難,我們自發捐款*元送到梁某手里,解決了梁某的燃眉之急。五年來,全所共為下崗、困難、患病職工捐款3萬多元,許多接受過資助的困難群眾都說:“工商所就是我們的貼心人”。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使工商人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群眾的冷暖疾苦,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風氣得到升華,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回報鄉里鄉親蔚然成風。
- 上一篇:工商局基層考核機制監管經驗交流
- 下一篇:基層工商所建設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