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人才培訓工程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3 11:02:00

導語:農業人才培訓工程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人才培訓工程經驗交流

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之后,農業局以實施“金土地人才工程”為龍頭的四項培訓為抓手,加大農業人才培訓、培養工作,為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的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加快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首先抓好自身隊伍的專業素質的培訓

農業局積極鼓勵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深造,目前局里正在深造本科學位的有20名、在職研究生16名,20*年引進了1名博士作為農業局總農藝師,這些人都帶動了農業局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搞好農村各類人才的培訓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結合農業四大培訓工程,加快對農業人才的培養步伐

四大培訓工程分別是:“金土地人才工程”(農民綠色證書培訓)、“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和新型農民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

通過綠色證書培訓,在初中以上文化中青年農民中,開展具有一定學時的種植業、養殖業等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能的培訓,合格后發證,力爭到2010年培訓20萬人次,即每5戶農民中要有1名綠證學員。通過“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和新型農民培訓”,對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民利用農廣校、農民夜校等結合農時季節,圍繞種植業、林業、農產品加工等開展技術培訓,經過在*縣、滑縣等地實施成效顯著。通過“勞動力轉移培訓”即陽光工程的開展,針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開展了包括家政、餐飲、保健、建筑、電子等十多個行業,形成了建筑業、摘棉業、紡織業等多個勞務輸出品牌,04年全市全年勞務輸出人數達59.5萬人,帶回工資性收入30多億,為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

在培訓過程中,首先是領導重視,建立健全了組織機構,保證了培訓工作順利進行。第二是加強管理,分類施教,確保了培訓質量。聘請專家舉辦了10余期師資培訓班,并采取登臺授課,綜合打分法進行師資結業考試,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嚴抓培訓工作,管理到位,同時積極開創新思路,因人而異,實施了分類培訓。面向農村基層、青壯年農民、農村婦女及農民企業家等,開展了形式多樣、各有側重的6類培訓。分別是:1、面向廣大農民開展“綠色證書培訓”。2、為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和建設新農村的中堅力量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3、對農村基層干部和致富帶頭人開展學歷教育培訓。4、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引導性和職業技能培訓。5、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供技術、信息和咨詢服務的農業遠程培訓。6、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科技培訓計劃”。通過一系列的形式多樣、因地制宜的培訓,全面覆蓋了農村的各類人員的培訓需求,為農村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的科技型、實用型人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創新載體,為農民提供全方位服務

為解決市場經濟下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缺信息、缺技術的問題。開創了“農技110”的新型載體,設立了農業科技110服務中心,通過信息網絡為農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服務。目前市、縣兩級都開通了農業科技熱線電話,市農業科技110及滑縣農業科技110都制作了網業,農民可以通過電話、互聯網24小時請教專家解答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和了解致富信息,還可以在網上進行信息和產品銷售。如滑縣的100萬畝花生和100萬畝優質強筋小麥靠互聯網及時信息及時找到了市場。*縣永和鄉的5000畝櫻桃番茄也靠互聯網銷售一空。另外,為正確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我市成功拍攝了50集大型系列片《希望的田野--農業結構調整萬里行》、32集專題片《奔向小康的征程》等,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四、多方籌集資金,為培訓提供經費支持

在培訓經費上,我們為了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多方籌集采取財政拿一點,教育附加費提一點,鄉鎮經濟補助一點,受教育者交一點,農業基礎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和各類科技項目中安排一點的形式和方法,及時保證了經費需求。三年來為農業培訓工程的實施,籌措資金達300多萬元,切實保證了各項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