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工作會議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21 03:22:00
導語:畜牧業工作會議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兩年來,我市按照“主輔換位”的總體要求,以建設畜牧業主導產業為目標,堅持突出發展牛羊、規模飼養豬禽、適度開發特色、推廣種草養畜的發展思路,實施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牽動,標準化升級,著力推進“牛由擴繁增群向集中育肥轉移,羊由流動放牧向舍飼精養轉移,豬由分散飼養向規模發展轉移,禽由家庭散養向大戶小區轉移”四個發展戰略,使全市畜牧業由總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到20*年末,全市黃肉牛存欄達23.1萬頭,比上年增長5%,奶牛存欄4738頭,比上年增長8.5%,生豬存欄46.8萬頭,比上年增長7.8%,山綿羊存欄48萬只,比上年增長6.7%,禽存欄356萬只,比上年增長14.8%,水產品產量6184噸,比上年增長13%,畜牧水產業產值實現19.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占農業總產值的43.2%;人均牧業收入達1280元,比上年增長6.4%。
一、加快養殖基地建設,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緊緊圍繞肉牛、肉羊、生豬、蛋雞產業化,實施規模經營,加快養殖基地建設。在擴大養殖總量的同時,提高畜禽質量,滿足龍頭加工企業需要。一是在黃肉牛生產上,突出肉牛快速育肥。重點發展年出欄育肥牛50頭以上規模肉牛養殖專業戶和養殖場,提高肉牛的出欄率和肉牛質量。XX鎮通過招商引資吸引遼寧鞍山等地客商,總投資350多萬元,興建年出欄1000頭鑫源肉牛養殖小區,年產值達340萬元,純效益達70萬元。XX鎮為了扶持肉牛養殖大戶,鎮政府無償投資20余萬元,給養牛戶新建牛舍1600平方米,以優惠的價格承包草原1100畝,飼料地350畝,建糖化飼料廠7個,年產糖化飼料6000多噸。以鑫源肉牛養殖小區為依托,組建XX鎮養牛協會,發展會員87人,為養牛戶提供系列服務,促進全鎮養牛業的快速發展。北方食品公司利用世行貸款項目投資500多萬元,在111國道沿線的XX鎮燈塔村建立肉牛養殖園區,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牛舍面積3000平方米,年可出欄育肥牛2000頭。全市新發展肉牛養殖大戶47戶,養肉牛100頭以上專業戶達417戶。二是在山綿羊生產上,突出舍飼精養。
推廣肉毛兼用型品種,提高山綿羊產肉率和羊肉質量。市財政利用支農資金5萬元,在和盛、團結等鄉鎮培養肉羊舍飼育肥典型20戶,引進德國肉用美利奴、無角道塞特、薩福克等優良品種,改良本地羊,提高了肉羊的品質。新發展舍飼養羊100只以上專業戶210戶,使全市規模養羊戶達710戶。三是在生豬生產上,突出規模養殖。重點發展出欄100頭至500頭的商品豬養豬大戶,全市新發展百頭以上養豬大戶412戶。拉哈鎮通過招商引資組建年出欄育肥豬1萬頭、種豬4000頭的才子牧業有限公司。訥河鎮前衛村養殖小區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年出欄育肥豬1萬頭。學田鎮利用移民開發資金100多萬元,組建萬頭生豬養殖小區,圍墻、水電、道路等配套設施已全部完成,已有5戶養豬戶進入園區。全市有萬頭以上養豬小區6個,千頭以上養豬大戶16戶。四是在家禽生產上,發展經濟效益高、市場銷路暢的蛋雞、蛋鴨和大鵝養殖。通南鎮以通南村為重點,大力發展養鵝業,全鎮大鵝養殖量達6萬余只,比上年增加2萬只。二克淺鎮蛋雞養殖專業村發展到3個,蛋雞存欄達50多萬只。通南鎮、興旺鄉、老萊鎮新建養蛋雞5萬只以上的養雞場各1個。
全市養蛋雞1000只以上的養雞戶達364戶,其中5000只以上的達118戶,蛋雞飼養總量達150多萬只,比上年增長18%。學田鎮明星村充分利用緊靠尼爾基水庫的自然優勢發展蛋鴨養殖,總量達1.2萬只。五是在特色動物養殖上,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全市已有養鹿專業戶21戶,鹿存欄500頭;有養狐貉專業戶346戶,狐貂存欄達3.6萬只;有獺兔專業戶112戶,年出欄獺兔14萬只,特色養殖已成為畜牧業生產的新亮點。六是在水產養殖上,突出發展名特優養殖新品種。重點發展經濟效益高,市場銷路暢的河蟹、雅羅魚、黃桑魚、鯰魚,河蟹養殖已發展到1.2萬畝。同時充爭利用尼爾基水庫豐富的水面資源,發展網箱養漁,加快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步伐。到20*年底,全市養殖專業村達到68個,養殖小區達24個,養殖場達216個,養殖大戶達1860個,養殖專業戶達11780個。以專業村屯、養殖小區、養殖大戶為重點,推廣普及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帶動廣大養殖戶按技術標準組織生產,全面提高畜禽養殖標準化生產水平。
[NextPage]二、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提高產業化運作水平
我們始終把強化龍頭企業建設做為加快畜牧業產業化進程的重點,通過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市場體系建設和養殖協會建設,完善畜禽產業化鏈條,加快畜牧產業化步伐。一是通過招商引資組建大型龍頭企業。20*年,利用原大興公司的冷凍設備,吸引北京客商來我市投資組建北方食品有限公司。在上年投資1000萬元的基礎上,20*年又投資1080萬元,新上現代化、全自動的肉羊、肉牛屠宰加工設備,年可屠宰肉牛10萬頭,肉羊20萬只。可生產高檔次、高質量的綠色牛羊肉食品,占領國內市場,打入國際市場。二是加速原有企業擴建改造。訥河市宏利明膠廠去年又投資1.2億元進行二期擴建工程,新建廠房2100平方米,年加工骨骼由500噸提高到2000噸,達產后年產值可達1.2億元,利稅可達4000萬元,成為全國大型明膠生產企業之一。
到目前土建工程廠房已封頂,今年底可投入生產。訥河市昌遠生物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增加2條雞蛋加工生產線,使雞蛋日加工量由原來15噸提高到30噸,改造后企業年加工雞蛋可達1萬噸,占全市雞蛋產量的30%。到上年底,全市共有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8家,其中肉牛、肉羊、生豬、大鵝屠宰加工企業15家,骨骼加工企業1家,雞蛋加工企業1家,乳品加工企業1家,形成了肉牛、肉羊、蛋雞、大鵝4個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完整的畜牧產業鏈條。三是完善畜產品營銷體系。全市共有牲畜交易市場27個。今年以整頓市場秩序,優化發展環境為重點,加強市場管理,使市場畜禽購銷兩旺,交易活躍。同義鎮牲畜交易市場年成交量達4萬多頭,成為齊市地區較大的牲畜交易市場。抓好各類養殖專業協會和經濟人隊伍建設,積極組織協調龍頭企業、養殖大戶、飼料加工營銷企業和經濟人,組建了蛋雞、肉牛、生豬、大鵝、毛皮動物等各類養殖專業協會31個,發展會員達4100多人,做到了市場、信息、資源、技術共享,提高了養殖業的社會化組織化程度,實現了養殖戶、經紀人與市場或龍頭企業的共同協作、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
三、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對養殖戶服務水平
為盡快改變基層服務體系基礎設施落后,不適應畜牧業快速發展問題。我們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快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投入,增強服務功能。我們充分利用國家和省財政加大對基層服務體系建設投入的有利契機,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先后爭取了3個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投資220萬元,用于改擴建市級防檢疫試驗室,使動物防疫、檢疫部門達到設施配套、信息暢通、診斷準確、全省一流的水平。20*年省基層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對剩余的8個鄉鎮144個村全部武裝,投資達260萬元,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項目建設,同時還多爭取40個村項目,多投入資金40萬元,增強了畜牧獸醫服務體系的功能。市級財政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三年來,在市級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國家和省基層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安排匹配資金180多萬元,確保了項目的實施。今年市鄉兩級財政又投入146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禽流感防控、牛羊布病檢疫和村級獸醫人員工資,實現了9種重大動物疫病的防疫全部免費,減輕了養殖戶的負擔,確保防檢疫工作的開展。二是加強防檢工作,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
以防制牲畜口蹄疫和禽流感為重點,全面加強防檢疫工作。明確各級政府主要領導為動物防檢疫工作第一責任人,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在春秋兩次免疫會戰中,市政府專題召開免疫會戰動員會,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應急預案,選派技術人員包鄉包村督促檢查指導,確保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免疫注射率達100%。全力抓好布病檢疫凈化工作。去年秋季市財政專項投入15萬元,購買檢疫器材和抗源,對牛羊全面開展了布病檢疫,對檢出的陽性牛羊全部捕殺,并無害化處理,對健康牛羊全部進行免疫接種,使牛羊布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以食品安全為重點,全面開展檢疫工作。各村都設有產地檢疫協管員,使產地檢疫開展面達100%,保證把疫病控制在源頭。認真開展運輸檢疫,確保上市動物產品安全。三是推進良種化工程,提高畜禽及其產品質量。今年全市奶牛、肉牛、生豬、山綿羊繁育改良分別達到3298頭、43242頭、37293頭、25644只,分別比上年增長6.5%、8.1%、4.2%、18%。在繁改工作上,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配種站點的標準化水平為重點,結合基層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對現有的配種站點進行全面整頓,使全市配種站點的標準化率達91%。加強種畜基地建設,對現有的才子牧業種豬場,新鑼種豬場、大興肉種雞場、青色草原種羊場進行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種畜禽檔案,確保為養殖戶提供優良種畜禽。通過申請省種畜基地項目資金80萬元,引進德國肉用美利奴等優良種羊185只,瘦肉型種豬266頭,提高了種畜的質量,滿足市場需求。
四、抓好技術人員培訓,提高專業隊伍整體水平
面對畜牧業生產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精通,技術過硬的畜牧專業隊伍,是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我們通過不斷強化對畜牧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加強技術人員再教育,努力提高技術水平。一是建立合作伙伴,尋求技術支持。積極爭取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與合作。通過多次洽談,20*年10月,我市與東北農大簽訂了校縣共建協議,充分利用東北農大的人才優勢、設備優勢、技術優勢和科研優勢,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東北農大幫助我市培訓技術人員,解決畜牧業生產中的疑難問題,優先推廣轉化科研成果,我市為東北農大提供教學實習和科研基地,使教學科研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兩年來,東北農大幫助制定了訥河市畜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協助我市規劃設計了通南鎮10萬只蛋雞養殖小區,世行貸款項目奶牛養殖小區等10處養殖小區,并由資深教授擔任小區的養殖技術顧問。
東北農大教授還多次來訥河講學,為我市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帶來了新理念、新技術。通過開展校縣合作,使我市畜牧業發展更具活力,畜牧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二是組建培訓基地,抓好素質教育。我們以市職教中心為依托,組建了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先后投資20多萬元,聘請高、中級專家做為兼職教師。市人事局、畜牧局聯合下發了培訓規劃,每年定期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針對鄉村技術人員基礎知識薄弱的實際,舉辦了畜牧獸醫中專和大專班各一個,學費由市鄉財政負擔,解決了部分專業人員中的非專業問題。20*年還選撥45名優秀的后備人才和業務骨干到東北農大進行了半年的脫產培訓,學習先進技術,培養撥尖人才。目前,在市鄉146名專業技術人員中有本科學歷28人,專科學歷79人,大專以上學歷占人員總數的60%,比三年前提高了12個百分點;有高級技術職稱8人,中級職稱47人,中級以上職稱占人員總數的38%,比三年前提高了9個百分點。三是突出培訓重點,解決疑難問題。緊緊圍繞畜牧業生產實際,以解決疑難問題為目的,搞好培訓。聘請專家舉辦了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治培訓班、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班、牧草種植和牛羊胚胎移植技術培訓班等,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提高了培訓的質量,解決了技術難題,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科技水平。
雖然我市在建設牧業強市,推進“主輔換位”的經濟發展戰略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兄弟縣區相比,與快速發展的畜牧業生產新形勢還存在差距,我們要以這次全市畜牧工作會議為契機,學習外縣區先進經驗,再接再勵,再鼓干勁,不斷加快“主輔換位”步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民政局黨建工作經驗交流
- 下一篇:畜牧產業化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