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
時間:2022-08-31 03:43:00
導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校位于江岸區金門路34號,創辦于1955年,學校現有36個教學班級,在校學生1600余人,在職教職工168人,是一所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普通完全中學。
1998年,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改革中,學校確立了“成功教育”的辦學思想,提出了“人人有潛能,個個能成功”的辦學理念。在實施成功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明確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突破口的工作思路,開始了在我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艱難探索。在成功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經過十年的發展,學校的辦學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辦學效益日漸顯著。在十年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思考也在不斷深入,逐步構建了“一三五”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模式(注重一個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整體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建設三支隊伍:以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組成的骨干隊伍、具有較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能力的班主任隊伍、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自覺意識與實施能力的教師隊伍;五個實施途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心理輔導活動開展、課堂教學延伸、校園文化活動滲透、媒介交流補充),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規范,逐步深入。
一、深化成功教育辦學理念,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向
我校“成功教育”辦學理念是針對我校生源狀況提出來的。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學,雖然地處中心城區,但無論初中還是高中,生源進口起點都相對較低,學校每年都會對入校新生進行相關情況調查,并請市教科院教科所對學生進行了學習適應性測試,通過對調查和測試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學生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大都經歷的是挫敗,許多學生入校時消極茫然,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嚴重缺乏。鑒于學生的狀況,學校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借鑒上海閘北八中的辦學經驗,將成功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思想。成功教育要求我們堅持兩個信念,即:相信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潛能,相信每個人都能實現多方面的成功。成功教育并不是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取得一流的學習成績,而是通過改革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堅持正面教育和激勵原則,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習信心,激發學習潛能,從而養成積極成功的心理品質,懷著成功的心態茁壯成長。
在推進成功教育辦學思想過程中,我們發現阻礙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自覺能動性和自我教育能力比較差,尤其是反復挫敗的失敗心態嚴重,于是就開始了以學生自信心培養為重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主要做法是:完善了心理健康工作制度,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成立了以教科室、政教處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制定了包括課程開設、教師培訓、心理輔導活動開展等內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劃,編輯了以信心教育為主題的校本教材,在班會課上學習、討論,聘請專家來校對師生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講座,開展以培養自信心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
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成功教育的深化,我們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給學校帶來的新氣象和巨大變化,也更清楚的意識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讓他們擁有自信,走向成功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實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諧氛圍
我們認為,在學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一部分,但更是與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工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其它工作的整合,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是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條件。我們提出對教師、學生、家長實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的每個過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機,提高校園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師方面,學校在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營造寬松管理氛圍的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師德教育和教師培訓相結合,引導教師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職業,提升職業幸福感(例如:開展教師經典閱讀活動、“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主題教育活動、“踐行兩型理念,動手美化家園”活動等)。這些活動,使教師緩解了壓力,放松了心情,提升教師對集體的歸屬感,促進了學校和諧心理氛圍的形成。
在學生方面,我們本著貼近學生實際和師生共同參與的原則,提出向和諧的師生關系要質量,給常規活動注入了新的內涵,促進師生互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例如:2007年,我們開展了師生互寄賀卡的活動,老師和學生互相致以真誠的祝福和希望,很多老師和同學至今還將賀卡珍藏著;20*年,我們開展了“尊重勞動、學會勞動、熱愛勞動、快樂勞動”的師生主題活動,各年級的老師和學生紛紛拿起勞動工具,整個校園熱火朝天,很多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掃地、拖地,改變了對勞動的看法,心情很愉快。
在家長方面,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我校許多學生都出身平民家庭,大多家境一般,父母下崗、低保戶為數不少,還有部分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家庭。家長普遍承受著很大的生存壓力,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隨著現代社會問題的集中顯現,“單親家庭”數量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不僅很難保證,有時甚至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我們通過教師家訪、家長會、辦家長報、開辦家長學校和家長開放活動日等活動,將學校成功教育的辦學理念傳達給家長,引導家長學會理解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學會肯定鼓勵孩子,學會與老師配合,贏得家長對學校的支持。2007年,我校通過了省級示范家長學校的驗收。
教師、學生、家長,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有機的組成部分,我們始終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本身就應包括這三者,而我校也正是注重了整合不同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營造了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取得了工作的成效。
三、打造專業教師隊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教育者個人不直接作用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滲入性格的教育。只有個性,才能作用于個性的發展和形成,只有個性,才能養成個性。”學校要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擁有心理素質高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因此,我們著力建設了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一是建立了一支以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組成的骨干隊伍。學校出資,選派一些熱情高、自身心理素質較好、樂于交流溝通的教師,參加各級心理咨詢師的培訓。目前,學校配備專職心理教師1名,從工作環境到待遇都給予了充分保障,確保專業工作的起點較高。另外,學校還有5名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兼職心理教師,由他們主要承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心理咨詢室的日常工作,包括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學生的團體和個別輔導等,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實施提供專業指導。
二是建立了一支具有較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能力的班主任隊伍。他們主要承擔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現代教育提出了培養人“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的目標,班主任則責無旁貸地擔負著教書育人雙重角色。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班主任對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特別是心理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我們鼓勵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關系,這樣彼此才能產生親近感、認同感,相互間的吸引力也就越大,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力也就越大。同時,加大對班主任的培訓力度,通過德育研討會和每周的班主任例會時間有計劃地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三是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自覺意識與實施能力的教師隊伍。他們主要承擔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學校利用每周的教師集中學習時間,或者是集體教研活動時間,請學校的兼專職心理教師作主題為“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提高他們的自覺意識與實踐能力。
四、明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完善工作途徑,提高工作實效
眾所周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
1.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對于少數有心理困擾或障礙的學生,給予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
3.對于極少數有嚴重心理疾患的學生,能及時識別并轉介到醫院治療部門。
基于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任務的明確認識,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我們不斷深化和完善工作途徑。
1.專業課程開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樣的,而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因為它更突出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我校七、八、九年級都開設了心理健康課,每周一次,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心理發展水平的學生組織教學內容,關注三個層次——發展、適應、矯治,把握三個維度——認知、情感體驗、行為改善,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培養自信心,增強悅納自我意識,實現自助和互助,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思考、學會做人。
2.輔導活動深入。每學期我們都會根據學生和家長的具體情況和需要,開展心理講座和團體輔導。輔導內容分為生活輔導、學習輔導、擇業輔導、青春期健康知識講座、考前輔導等。在普及和團體輔導中發現的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我們積極地進行個別輔導干預。每周一至周五,我校心語心理咨詢室定期開放,接待來訪學生,通過交流、咨詢,盡力緩解或解除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
3.課堂教學延伸。課堂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主陣地。當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后,我們在教育實踐中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與探索。我們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貫徹“激勵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對教育內容的學習、理解、分析之中,幫助學生接近心育目標,揭示心育內容,感受心育滋潤。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欲望。
4.文化活動滲透。學校每年定期舉辦學雷鋒活動、運動會、讀書節、校園文化藝術節等主題教育活動,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他們的個性、特長及潛力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同學和老師的贊揚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此外,各年級還組織了校園心理劇評選、心理健康小報展、做自信中學生主題班會評比等活動,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還讓學生在主體參與,實踐體驗中身心健康得到了發展。
5.媒介交流補充。針對有的學生不愿與老師面談,我們采取借助媒介的方式來補充。我們在心理咨詢室門前設置專門的信箱,學生有什么問題可用書信的方式投遞,教師給予解答。除此以外,還公開了心理老師的咨詢熱線和網上信箱,學生可隨時咨詢。我們新開設了網上咨詢預約系統,供學生使用,學生可留言,并進行個人心理測試。
另外,在心理輔導中發現的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患的學生,學校會及時和家長聯系,建議到相關醫療部門積極予以治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使我們嘗到了成功教育結出的累累碩果,學校辦學效益和社會聲譽得到了顯著提升。2003年,我校被評為江岸區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學校,20*年12月,學校通過了*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學校的驗收。十年來,我校有四十多位老師的心理健康論文、案例在市、區獲獎,劉瑾、韓玲等多位老師的心理健康課也在市、區獲一等獎。翻開學生的心理輔導記錄,我們讀到的是這樣暖心的話語:“今天,我覺得我戰勝了自己,我發現舉手發言也沒什么,答錯了并不可怕,老師,謝謝你的鼓勵”;“這節課打開了我的心扉,那樣舒適,原來失敗也可以成為人生的財富,感謝您讓我重拾信心,知道了努力的方向”。走出心理咨詢室,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輕快的腳步、陽光燦爛的笑容。走進家長們中間,我們聽到的是“我的孩子進了三十中變開朗、自信了”、“孩子終于愿意跟我說心里話了”之類的贊譽。
雖然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當前青少年心理問題日趨嚴重;學校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還嚴重不足;我們的學生遠遠沒有脫離考試帶來的沉重壓力,學校環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堪重負的感覺,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更為科學,更為人性化的教育評價機制。我們也真誠的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因為我們知道,維護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總結與完善,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指向性、實效性。
教育的本原就是要為人的發展服務,新世紀的教育方針,要求我們必須以人為本。為人的發展服務首先就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我們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將他們從心靈的荒漠里引領出來。讓我們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始,和他們一起揚起自信之帆,駛向成功彼岸!
- 上一篇:我國體育產業戰略意義研究論文
- 下一篇:憲法經濟屬性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