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育產業戰略意義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3:43:00

導語:我國體育產業戰略意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體育產業戰略意義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中國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中國體育經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中國體育經濟從無到有,目前己經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市場規模。然而,究竟在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下,體育經濟該如何定位,如何發展,以及管理制度如何改革目前存在許多爭論和模糊之處。以往宏觀部門對中國體育事業關注的焦點還很少涉及體育的經濟影響。因此。

[關鍵詞]體育經濟市場經濟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的質量也有所改善,產業的效益也明顯增高。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其他產業相比較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己經構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業門類。1995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1995年~2010年的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綱要指出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是用15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建成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

有學者預言,全球化將成為未來50年世界經濟的主題,隨著現代交通、通訊技術的高度發展和經濟、科技、文化等交流的擴大,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完全孤立于國際社會之外而長期生存發展,今后一個民族最大的光榮是在全球化的價值中增大自己的份額。各國向國際社會開放并主動融合,已成為新世紀的重要特征。體育產業的全球競爭對每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在運作成本、能力、效率等方面都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的要求,帶來大量外生性課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全球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全球化帶來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同時,全球化在本世紀末所造成的國際社會互動和機會,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在國際資本對本國體育市場的強烈沖擊之下,在國外規范的市場操作和高水平的經營管理的競爭之下,發展中國家的體育產業,要迎接全球化和全球競爭的挑戰,必須盡快實現低成本、強能力的目標,增強本國體育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一、體育產業的刺激和拉動內需作用

體育產業是刺激和拉動內需的經濟部門。在過剩經濟時代,國家經濟發展必須實行刺激消費、鼓勵消費,開拓新的消費熱點來擴大內需,以消費拉動國民經濟增長,解決勞動力就業的問題,這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決策。據有關資料報道,在過去的加年中,居民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一直在60%左右,居民消費每增加1%,可帶動GDP增長約0.5%。而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領域正面臨著內需不足,增長乏力的狀況。體育消費市場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于消遣娛樂的認識發生了許多變化。在工業發達國家產生了有關游戲、娛樂、運動、消遣的理論,終于成為了一種公認的社會文化活動,也形成了一個收入甚豐的體育文化市場。體育產業在幾個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迅速發展,為休閑娛樂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設備和器材。在美國,聯邦政府、州,以及私人均投資修建了室外設備,使競技體育、野營活動、水上活動、冰雪活動的開展條件大大改善。如以往不開展滑雪運動的日本,也大量地修建了高山雪場,現在平均每15個日本人就有一人參加滑雪運動,從而帶來了很高的產值,1987年美國體育產業總值為587億美元,1988年為630億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1993年則超過了700億美元。體育產業向社會提供健康消費。在一個進入小康而逐漸富裕起來的社會,人們的健康價值觀念急劇變化,關于健康的消費就會迅速增加。而且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居民疾病譜、死亡譜的變更,社會健康費用增加很快。二、體育產業可以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時增加就業

美國1998年體育產業產值為630億美元,超過了石油化學工業(533億美元)、汽車工業(531億美元)等重要工業部門的產值,成為美國第二十二位的支柱性產業。意大利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體育產業,20世紀80年代末已躋身于國民經濟十大支柱性產業;而瑞士體育產業是該國第十三位支柱性產業;英國體育產業產值達70億英磅,超過汽車制造業、煙草業的產值,政府每年從體育產業中獲得24億英磅的稅收。目前,我國己經形成了一個有相當規模的體育服務業專業市場,國內從事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技術培訓業的體育企業、體育產業經營性機構2萬多家,總投資額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年營業額超過600億人民幣。另外,每年各地舉辦的商業性競賽和表演約有300次~500次,營業額約8000萬人民幣。

體育產業的產值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與此同時,體育產業將為社會提供眾多的就業機會。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勞動就業成為社會主要問題時,體育產業在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1995年,美國體育產業提供了23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521億美元的收入,以及2332萬個間接就業機會和750億美元的家庭收入,美國體育產業所支撐的經濟活動在產業活動方面超過4000億美元,為美國家庭帶來1270億美元的收入(家庭收入增加24個百分點),容納460萬就業人口(就業人口增加2個百分點)。,澳大利亞在體育行業工作的人員達到95萬人,其中44%的人從事的是全職工作。體育為人們提供的就業機會與其他一些主要行業相近或稍高。這些行業有農業、鐵路、管道服務、交通服務業和紡織業。從目前我國的產業構成與就業增長關系來看,以引進技術為主要途徑的外生型技術創新模式使得生產的規模經濟水平實現了跳躍,經濟增長的邊際就業彈性加速下降。我國就業,無論是總量彈性,還是第一和第二產業就業彈性,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都急劇下降,而第三產業的雖然增長速度比第二產業略低,但產業就業彈性最高,說明我國第三產業在促進社會就業,實現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最大。

參考文獻:

[1]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尹世杰:消費經濟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