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黨委踐行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2-11 04:54:00
導語:油田黨委踐行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油田是一個集油氣勘探開發、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石油機械裝備制造、鹽鹵化工、社區管理為一體的國有大型綜合性石油企業。現有直屬二級單位39個,礦區總人口13.5萬多人。油氣主要生產區有湖北**、湖北利川、山東八面河和陜西安塞坪北,年產油氣當量170多萬噸,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油氣勘探開發基地、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基地和石油機械裝備制造基地。
多年來,油田黨委始終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將其作為加強班子建設、促進思想解放、推動油田發展的重要思想武器。近幾年,我們按照集團公司黨組、湖北省國資委黨委的要求,進一步加大理論學習的力度,進一步加強中心組學習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保證了學習時間、內容、人員三落實。局處兩級黨委中心組每月兩次理論學習“雷打不動”,集體學習時間年均達到24次,人均學習時間96學時,參學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學習的內容主要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總書記“6.25”和“9.19”重要講話,以及湖北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和集團公司的重要會議精神等,并把學習的著力點放在深入領會“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精神上。每次學習,采取精讀原文、中心發言、專題研討的形式,逐字逐句加深理解,力爭做到融會貫通、指導實踐。
理論學習的成果,不僅促進了油田經濟的快速發展、礦區面貌的煥然一新,而且形成了油田人心思穩、人心思進、人心思上的良好社會局面。可以說,目前油田的發展形勢和干部職工的精神面貌是歷史上的最好時期。去年,局黨委中心組被省國資委黨委評為“先進黨委中心組”;今年,油田繼1990年之后再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被省委省政府推薦為“全國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油田黨委中心組開展理論學習、注重從三個方面轉化理論成果。
一、注重從加強班子建設上轉化理論成果,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駕馭全局、引領發展的履職能力
各級領導班子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更應該是引領和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引擎”。班子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速度、發展質量。基于這一認識,這幾年的理論學習,我們堅持把抓好各級班子尤其是局處兩級班子的“頭腦武裝”放在首位,并努力在成果轉化上下功夫,以此促進各級班子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
油田黨委先后制定了《**油田黨政領導工作運行規則》、《行政主要領導向黨委會報告工作制度》、《關于局處領導班子進一步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有關規定》、《關于做好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工作的通知》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辦法》等制度。配合這些制度的貫徹落實,又在全局組織開展了“兩學一找”、“干部作風建設年”、“深入群眾促和諧,凝心聚力促發展”、“抓源頭、促清廉”等主題活動。活動中,油田黨委明確要求領導干部要“精讀一本好書、建立一個基層聯系點、完成一項調研報告、幫扶一名困難群眾”。近幾年來,油田處以上領導干部共建立基層聯系點904個,撰寫各類調研報告200余篇,與群眾結成幫扶對子1071個,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2200多個。
這些制度的有力執行和活動的深入開展,有效地提高了油田各級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引領企業發展的履職能力。這幾年來,油田礦區穩定,干群精神飽滿,經濟快速發展。2005年以來,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率始終保持在25%以上,經濟規模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注重從加快發展上轉化理論成果,做大做強油田經濟,推動油田社會全面進步
**油田勘探始于1958年,1972年建成百萬噸級產能,其后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受油氣資源接替不足的困擾,一直沒有大的發展。如何破解資源接替不足的矛盾,走出一條適合**特點的發展道路。結合科學發展觀的學習,我們認真分析思考油田的優勢與劣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解放思想入手,突破影響發展的觀念“重圍”,重新認識**,規劃**。2006年,油田黨委在理論學習中,確立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持續協調發展,積極實施資源擴充、市場開拓、人才開發、品牌經營、管理創新、企業文化六大戰略,努力實現‘十一五’油氣產量、產品和勞務收入兩個翻番,共同建設和諧油田”的發展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出路在于實踐。油田黨委一班人認真謀劃經濟發展布局,統籌協調各個產業的發展。一是大力擴充油氣資源,努力實現增儲穩產。強化**油區、八面河油田、建南氣田等老區勘探開發一體化,加強油藏精細管理,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實現了油氣產量硬穩定。同時,加強新區新領域的油氣勘探,尤其是南方海相油氣勘探力度,相繼部署鉆探了建深1井、簰深1井、三星1井等重點海相探井。目前,這幾口井鉆進順利,其中位于恩施境內的建深1井已獲工業氣流,實現了中國南方志留系勘探的突破。
二是突出機械制造優勢產業,加快石油裝備制造基地建設。我們瞄準“中國第一、世界知名”目標,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使石油機械制造業始終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江鉆股份成長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油用與礦用鉆頭制造商,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四機廠被中石化確定為固壓設備國產化基地,以該廠為龍頭的荊州石油機械產業集群入選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三機廠被中石化確定為“壓縮機國產化基地”,壓縮機二期工程被列為**市30項重點項目之一;鋼管廠通過技術改造,年生產能力達到40萬噸,比2006年翻了一番,是中國十大鋼管制造廠家之一。
三是加快裝備更新和科技攻關,大力拓展石油工程施工國內外市場。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瞄準國內國際市場,優化隊伍結構,提升技術水平,加快裝備更新改造,培育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國南方海相勘探開發特色的工程技術系列,先后有15支石油工程施工隊伍進入了南美、非洲、中東、中亞、北美等海外市場。2007年,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板塊實現收入34.38億元,其中新簽海外工程項目合同額比2005年增長近15倍,實現收入7.08億元。今年,油氣勘探開發和其他三大產業營業收入可望雙雙突破100億元。
三、注重從構建和諧油田上轉化理論成果,努力建設效益油田、平安油田、陽光油田
油田是全國少有的遠離城市的獨立工礦區,總人口13.5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2.58萬人、協解人員2.26萬人、家屬0.98萬人。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多方面原因,困難家庭占有一定的比例。這一客觀情況,既把和諧油田的建設擺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又使和諧油田的建設艱巨而繁重。理論學習中,我們重點突出以人為本理念,切實解決“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堅持把關注和改善民生放在構建和諧油田的首位。從熱點、難點入手,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切入,通過切實幫助解決職工群眾的各種實際困難,最大限度消除各種不和諧因素,最充分擴大各種和諧因素,使油田真正成為效益油田、平安油田、陽光油田。
一是廣泛深入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建立扶貧幫困資金,目前總金額3000多萬元,主要用于發放困難家庭生活補助、大病重病救助和幫學助學;堅持經常性的走訪慰問和元旦春節集中走訪慰問,局處兩級2005年以來共走訪慰問困難家庭16萬戶次,慰問金額2119萬元;廣泛建立扶貧幫困“連心卡”,組織開展結對幫扶,油田處以上領導干部普遍與困難人員家庭結成了幫扶對子。在省勞動廳、民政廳等有關部門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油田低保家庭補助標準由每月150元提高到230元,離退休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由每月150元提高到363元,協解退休人員遺屬納入湖北省統籌支付生活困難補助范圍。
二是積極推進礦區就業再就業工作。專門成立了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下設46個勞動就業服務站,并建立對外勞務輸出網絡,為礦區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再就業服務;加大就業再就業培訓工作力度,免費培訓失業人員2萬多人次;通過實施就業援助安置一批、加強勞務協作外輸一批、鼓勵改制企業吸納一批、政策扶持自主就業一批等形式,幫助14100多人實現了就業再就業。2007年油田礦區失業人員登記失業率降至4.41%,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近3年共為內部安置支付勞務報酬近2億元,落實專項資金9000多萬元用于失業人員培訓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為改制企業爭取稅費減免2636萬元,為從事個體經營的協解人員爭取稅費減免700多萬元。
三是主動為職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近3年共新建經濟適用住房7500多套,竣工5539套,油田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8.7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新建、擴建了油田五七大道、廣王大道和8個文化廣場,油田基礎設施、礦區環境明顯改善。投資6000余萬元新建了日處理能力3萬方生活污水處理廠。進一步完善了油田水電管網、供暖系統和天然氣管道等公共基礎設施,礦區職工家庭基本上實現了通暖通氣,2萬多戶職工家庭用上了管道天然氣。此外,還積極爭取集團公司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回遷了居住在天門龍尾山、沙洋儀表廠等邊遠社區的職工家庭1116戶。
- 上一篇:電網公司踐行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隱含因果句翻譯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