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建設與管理水平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30 11:48:00
導語:社會建設與管理水平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縣把維護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把發展經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牢固樹立“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執政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化解民怨,創新社會管理五項機制,在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顯效果。先后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縣、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等,連續10年被評為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
一、創新民意暢通機制,打造化解民怨的“減壓閥”
(一)充分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深入開展了“問計于民”活動,面向全縣群眾征求問題和建議,健全完善了縣級領導定期接訪、督查督辦、網絡輿情等民意疏通管道,在各個社會層面聘請社情民意觀察員作為黨委、政府溝通群眾的橋梁,人代會、干部選拔推介、半年觀摩等重要活動均邀請觀察員代表參加。每季度由縣委書記或縣長主持召開社情民意觀察員座談會,及時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急所盼。
(二)高度關注網絡輿情。設立“網絡引導員”,對“市民心聲”、貼吧反映的問題及時跟帖反饋,正面輿論引導。在電視臺設立“民生驛站”欄目,對公眾關注或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話題、事件等,解疑釋惑,跟蹤報道,促進解決。在政務網上設立網絡民意疏通渠道專頁,各級各單位配備專人每日檢索電子信件、接聽信訪電話,統一設置臺帳,每天定期上報。對反映的情況和投訴請求及時予以答復,及時公布調查處理結果。
二、創新民生保障機制,搭起黨群干群的“連心橋”
將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將群眾滿意度作為第一標準,最大限度地幫扶救助弱勢群體。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積極增加公益性崗位,將每月15日作為企業固定招聘日,政府埋單免費培訓下崗職工,實現就業2000余人。開展領導干部“六個一”幫扶活動,即每位領導干部結對幫扶一個城市貧困戶、一個農村貧困戶、一個孤兒、一個貧困學生、一個孤寡老人、一個殘疾人。224名縣科級領導干部、14名“258”工程企業負責人與865戶困難家庭結成幫扶對子,每年幫扶資金和物品100萬元以上。“六個一”結對幫扶活動被評為全國優秀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建立“大愛重生”、“山水長壽”、“孤兒救助”等十大救助基金,救助人員1000余名。在城區新設立5所中小學和公辦幼兒園,有效解決了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在縣城黃金地段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今年144戶困難群眾可入住廉租房。投資5億多元建設城市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平原水庫、循環水集中供暖等重點工程,改擴建城鄉10條主干道路,切實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
三、創新民安維護機制,織就維護穩定的“安全網”
(一)建立健全維穩工作責任機制。建立“一個工程七條線”工作落實機制,把維穩工作作為其中一條重要保障線,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維護穩定工作線,做到層層有人抓、逐級抓落實。建立維穩工作督導組,對重大工作部署、重大信訪問題、重大矛盾糾紛、重大案件實行跟蹤督導。實行案件倒查機制,對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影響的,嚴肅追究責任。
(二)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化解長效機制。將信訪目標層層分解,納入年度考核內容,與經濟工作同考核、同獎懲。在全縣所有單位建立信訪組織,選配960名專兼職信訪干部,鄉、村配備專職信訪信息員,形成縣、鄉、村(社區)三級信訪信息網絡。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選聘民間糾紛調解員,在自然村設調解員,社區設調解小組,鄉鎮設調解中心,縣設立調解指揮部,構建縣、鄉、村三級大調解格局。實行信訪聯席會議制度,重大信訪問題實行會聽、會審、會結制度,增強協調解決重大信訪問題的能力。扎實開展領導干部“大接訪”、“大下訪”活動,信訪按期結案率達到100%。
(三)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機制。大力實施“護航‘雙百行動’、守望平安家園”工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狠抓校園安全工作,建設縣、鄉、村三級巡邏隊伍指揮合一、點線面相結合的治安防范網絡,構建城鄉大巡防格局。刑事發案率連續4年下降。
四、創新作風轉變機制,打造服務群眾的“助推器”
(一)用活動提升服務水平。深入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微笑窗口、黨員亮牌示范、黨員責任區等一系列爭做服務先鋒活動,各級各部門公開服務承諾,實行全程、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等一系列便民舉措,廣大黨員每天記錄黨性修養日記,引導各級干部職工文明執法、依法辦事,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二)用評價考核規范公務行為。實行“縣級評科級,科級評縣級,科級互評”以及“黨員評黨員、群眾評黨員、組織評黨員”評議方式,同時讓群眾代表、服務對象評議執法執紀部門,對評議列后三名的單位或個人,實行誡勉談話、通報批評,連續兩次列末位的單位,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調整。
(三)用督辦問責推進工作落實。出臺《黨政領導干部問責實施辦法》,對失職、瀆職、不作為行為進行嚴肅問責。出臺《督查督辦工作辦法》,對連續兩次督辦的單位進行全縣通報批評,對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對連續三次督辦的部門主要負責人啟動問責機制。建立副職干部實績考核制度,形成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壓力的生動局面。
五、創新全民提升機制,營造和諧發展環境
(一)豐富活動載體。精心組織開展讀書月、紅歌合唱月、創先爭優活動月、愛心月等系列主題月活動。大力開展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成功舉辦五屆中國()書畫博覽會,建立魯臺書畫藝術交流基地、文化藝術中心、體育運動中心,規劃建設雙海湖生態書畫公園、李奇茂藝術館,積極申報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基地,堅持“寫百姓事、頌人”,創作推出一批說、唱、贊的優秀文藝作品,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二)注重典型引導。深入開展“我推薦身邊好人、好事”、“十大孝星”、“長壽之星”評選、“我為全國文明縣城添光彩”主題實踐活動、“榜樣的力量—我身邊的道德典型”宣傳活動,學習劉義發、杜立芝等身邊典型活動,進一步強化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組織開展以“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文明和諧家庭”、“十佳文明窗口”等為主要內容的評選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城鄉文明牽手共建”、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營造了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
(三)突出黨員帶頭。各級黨員干部爭做“三寬(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四不(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浮躁)、五有(有抱負、有血性、有智慧、有擔當、有品位)”干部,爭做“全民素質提升”活動的“排頭兵”。組織開展“學黨史、溫誓詞、增黨性、添光輝”和“比用心、講奉獻、創佳績、做先鋒”主題活動,深化“80后”黨員“十項行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敬業奉獻、爭當先鋒。
- 上一篇:電視攝像搖臂藝術解決透析
- 下一篇:娛樂節目主持群現象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