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寫作語言特點及運用
時間:2022-05-24 06:27:00
導語:演講稿寫作語言特點及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演講寫作語言的運用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演講寫作語言是以敘述語體為基調,綜合運用了其他各種語言體裁、演講寫作語言有“聲音感”和“動作感”、演講寫作語言是文學化的口頭語言、演講寫作語言的“雙向”選定、要保持口語的樸實風格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所謂演講寫作語言,是指既適于演講稿書面的寫作,又適于演講時口頭表達的語言。它是為演講稿這個特別的文體和口頭傳播這種方式的規定和制約而形成的一種語言。演講寫作語言是演講稿寫作的工具,所以學習演講稿寫作必須了解和掌握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和運用。
一、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
1.演講寫作語言是以敘述語體為基調,綜合運用了其他各種語言體裁。寫作時,文體一定其語言趨向也就定了,因為一定的文體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語體進行寫作,而語體的形成反過來推動文體的成熟和發展。二者緊密聯系、互相對應。演講寫作語言的特點就在于不論描寫、抒情還是議論、說明,都染上敘述的色彩表現出來。如魯迅的《讀書雜談》:從總體框架上看是篇論文,它有論點、論據、論證及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從所用的語言體裁上看,它既有說明、議論又有記敘、描寫等手法的運用,但這些通通被納入了敘述的格調之中,故不難看出,它不是一般的論文,而是以議論為主的演講詞。
2.演講寫作語言有“聲音感”和“動作感”。聲音感即當看作為演講稿的文字符號時,仿佛感到它在耳邊發出聲音。遣詞用字是造成有聲感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來自演講寫作語言特殊性,即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結合。演講稿是為了說而寫的,而寫是說的記錄。凡說、講必然有聲音高低、抑揚頓挫,把“說”記錄下來,就是把口頭語言聲音感記錄下來,那聲音感必然體現在書面語言里,給人以有聲感。
動作感,一是演講寫作語言本身就包括動作,當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的時候,隨著聲音的出現自然會有一定的動作與聲音聯在一起表示某種意向。二是當人們看著書面語言的時候,隨著聲音的出現,腦海里會浮現出與演講者同步的神態動作。所以說演講語言的聲音和動作是有內在聯系、不可分割的。
3.演講寫作語言是文學化的口頭語言。口頭語言也是演講寫作語言的基礎,但其口語化不是一般的口語,是經過加工的口語。即把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首先去掉它的易逝性。進而可以反復推敲、加工提煉,去掉那些羅嗦、不準確、不通順的部分,使之成為簡潔、準確、鮮明、生動的聯系緊密、內涵豐富的適于口頭表達的語言,即文學化的口語。
二、演講寫作語言的運用
運用演講寫作語言,首先與一般寫作語言的運用是相同的;其次它是用于演講稿寫作的,所以它受演講稿特點的制約。
1.演講寫作語言的“雙向”選定。雙向指演講寫作語言運動的方向:圍繞演講稿的主旨縱向發展和圍繞演講的目的橫向聯系。
寫作語言運動的縱向發展是所有文章都不例外的,因為文章(包括演講稿)都有主題或主旨,寫作中的語言運用都必須圍繞主題、主旨。但一方面初稿、二稿中的語言未必真正圍繞、表現和突出主題;另一方面,草稿既然是筆者圍繞主題所為,那被選用的語言之間就形成了一定的語言環境體系,或明或暗,似隱似現地體現著主題。再從這個主題出發,在已經形成的語言環境體系里調動語言,使語言產生運動,使每個字、詞、句緊密圍繞主題,隨著主題的逐漸明晰,語言則向縱深發展。
寫作語言運動的橫向聯系,即與演講的時間、空間環境的聯系(為其他文章寫作語言所少見),其中主要是與聽眾的思想、心理和情緒溝通。為此而選定的語言雖與主題較遠,而從演講目的出發,都是不可少的。這部分語言有淺、深兩個層次。淺層次的一聽就覺得出來,如“同學們”、“主席先生”、“同志們,主席沒有告訴我能占用多少時間”等等。深層次的就不明顯了,如《在上海魯迅逝世十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開始的一段話(略)。可見,淺層次的與主題無關,與目的有關;而深層次的不僅從目的出發,而且與主旨也相關聯。
2.要保持口語的樸實風格。演講稿必須是敘述型口語化的。這種風格的語言平易、上口、入耳、便于傳播。演講是“講”給別人“聽”的,這種“雙邊活動”要求“講”與“聽”中間不能有梗阻。而講的聲音是短暫易逝的,要想讓人聽準、聽懂就得說聽眾熟悉又經常講的語言,且要用一口氣說完的短句。這和其他文章大不相同——演講語言是平中見奇、淺中見深、喻難以易。
有人認為演講語言是大實話、口頭語,不美。所以演講時便向散文語言靠攏(還有向詩歌語言靠攏的)——優美倒是優美,但裝扮粉飾之后的最大缺陷是沒有保持演講語言應有的風格,混同了演講稿與其他文章的界限,從而使演講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最終影響演講效果。
- 上一篇:競職演講寫作要點技巧知識
- 下一篇:商場上的語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