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在“解放思想大討論、科學發展大跨越”專題論壇發言
時間:2022-03-05 02:04:00
導語:縣委書記在“解放思想大討論、科學發展大跨越”專題論壇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很高興能站在這樣一個高層次的論壇上,與大家進行交流。按照市委的要求,我主要談三個問題:
一、為什么提出憂患意識不強的問題
這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市委把解決憂患意識不強的問題作為首要破解的問題,這對于唐山來講,應該說是一副清醒劑,有助于我們重新審視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有助于我們正視矛盾和問題,有助于我們保持清醒、自我激勵。
唐山作為河北第一經濟大市,有山、有海、有礦,資源豐富,區位也很好。近年來發展得很快,形勢也很好。這讓我們唐山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如果沉醉在這些優勢和成績的光環之中,沾沾自喜,盲目樂觀,不思進取,就會喪失大好機遇,就會葬送大好前程。我認為,唐山憂患來自四個方面:
1、憂患源于競爭的壓力。近追大連、遠追深圳,這是一個令人振奮、催人奮進的目標,但要看到,目前我們與他們的差距是多方面的。從直觀上、表象上看,GDP、財政收入落后一大截;從本質上、深層次看,經濟轉型慢了一拍。我們還處在要素驅動向資源驅動轉換的階段,而人家已經到了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甚至是財富驅動轉換的階段,在發展階段的轉換上落后了一步。這一步之差,意味著我們喪失了許多優勢,增添了許多劣勢。我們的趕超任務異常艱巨,絲毫不容懈怠,絲毫不容樂觀,必須以憂患自省,以危機自勵。從灤縣來講,這種壓力尤為突出。市委提出的兩條帶,山前城市帶、沿海經濟帶,我們都沒包括在內。北部山前城市帶憑借多年積蓄的“飛輪效應”,正在快速發展,南部沿海隆起帶借其獨有的后發優勢,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如果我們不警醒,沒有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很有可能被邊緣化。這種形勢、這種憂患,逼迫著我們必須要加速、加速、再加速。緣于此,我們確立了“全面加速,奮力趕超”的主基調。
2、憂患源于經濟轉型的壓力。我們面臨著“四個難以為繼”的困境,經濟轉型迫在眉睫。經濟轉型并不能自動實現,涉及到觀念、結構調整、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甚至是思想文化體系建設等廣泛的問題,在實踐中也要面臨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調整和要素優化的再配置,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絕非輕而易舉。
3、憂患源于觀念轉型的壓力。經濟轉型要從觀念轉型開始。我認為唐山人的思想文化觀念有許多不適應。一是小富即滿,封閉保守。自給自足、小富即滿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由于唐山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相對較好,不需要溫州人那樣四處拼殺,闖蕩世界。唐山人不想走出去,外面的人也很少,流動人口很少,商業文化的氛圍不足。創造是在流動中產生的,不流動,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封閉的小環境,甚至會出現一種“沼澤化現象”,一潭死水,不跟外界交流,水越來越肥,低級生物可以生存,高級生物會被窒息。《大國崛起》里有這么一句話:人類歷史每一個偉大的轉折,都源于多元文化的凝聚。凝聚得好,能創造一個偉大的開始。我們唐山缺乏的是一種凝聚外來文化、吸引外部力量的開放氛圍。二是創新和開放內在動力不足。唐山由于資源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民營資本的大量積累和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這種狀況,一方面刺激了資源型產業的快速擴張,另一方面則抑制了政府和民營企業培育新型產業和實現招商引資的強烈需求,使創新失去了活力,開放失去了內在動力。三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我們與南方相比,在敢想、敢闖、敢試上差距很大。南方人敢于與政策賽跑,善于利用政策、抓住隱含在政策里的機遇。中國改革是一種實踐理性。南方人的實踐幾乎都被中央政府事后追認,成了全國性的政策。政策的起點不一樣,如何與他們競爭?南方人敢為天下先,超前預見,超前決策,敏銳地把握住了每一次加快發展的機遇。南方人敢于冒險,敢于創新,就像物理學家嚴濟慈先生說的那樣,“敢于好高騖遠,善于實事求是。”所以,他們在近30年的開放時代里,不斷放飛夢想、成就夢想,不斷呼喚奇跡、創造奇跡。
4、憂患源于發展制約的壓力。目前,我們面臨的各方面的制約因素很多,但突出的一是人才制約。唐山毗鄰京津,這是一種區位上的優勢,但京津對唐山的吸聚效應大于擴散效應。唐山的人才和資金、項目被京津吸納,尤其是各縣區,別說是從京津引進人才很難,就連我們自己的大學畢業生也不愿回來,名牌大學的幾乎幾十年沒有回來一個,造成人才極度匱乏。三是政策制約。我們地處首都門戶,承擔著比其它沿海城市更多、更重的政治責任和義務,這包括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維護社會穩定的責任。有些事情人家可以干,你不可以;人家干沒事,你就有事。
這些問題、這些不足、這些制約,都需要我們帶著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去對待,去認真思考,去認真解決。
二、如何破解憂患意識不強的問題
每個人的憂患意識并不是頭腦里固有的,需要外力引導和強化。怎樣增強憂患意識?我個人認為,要采取綜合的手段,從理論、實踐、機制、政策等諸多方面入手:
一是坐下來。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一些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認真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居安思危。要充分認清當前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增強責任感、危機感。要深入思考市情特點和發展階段特征等重大問題,既要從縱向看進步,又要從橫向看差距;既要看優勢條件,又要看困難和挑戰,從而保持頭腦的清醒,增強憂患意識。
二是走出去。去看,去比,對照先進找差距,在對比中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今年6月份市委組織各縣區出去考察,效果很好。我們也準備組團出去看一看先進地區的發展態勢、發展魄力、發展激情,真正接受一次洗禮,受到深刻震撼。走出去很有效,很必要。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呆得久了,思維方式就會和他周圍的環境高度融為一體,就會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視野和胸懷就打不開。如果走出去,看到另外一種全新景觀、另外一種思維方式,那么就會讓你受到一次熏陶和沖擊,就能讓人醒悟,讓人反省,讓人不再自以為是,幫你走出已經形成定勢的思維。
三是請進來。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應敞開大門,讓外來的和尚來講經,聘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發達地區的官員來唐山搞個論壇,多角度、全方位地交流,借“第三只眼”來看唐山的“得與失”、“成與敗”,可能這樣會看得更清楚、更客觀、更科學,對我們克服自身認識的局限性,解放思想、增強憂患意識,更有效。
四是走下去。古語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市委搞的獻計獻策活動很好,把群眾的意見建議、真知灼見收集上來,就會使我們思想更解放、思路更寬闊。我想要真正把意見收集上來,應該鼓勵干部走下去,離百姓更近一些,聽到的話會更真實、更廣泛。百姓說的是土話,反映的是實情;講的是小事,蘊含著大道理,反映的是政策的是與非。近期我們結合謀劃明年工作,組織縣級干部開展了大調研活動,每人帶著一個題目,走下去,到村子里直接觸百姓。
五是動起來,就是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如何激活多方面的活力、調動積極性?應從機制上下功夫。①用人導向機制。就是要創新、創業,就是要“支持發展、鼓勵創新、寬容失誤、崇尚實干”。昨天我們搞了12個鎮的書記、鎮長口頭述職,重點述干了什么事,有什么成效。把你一年來的工作擺到桌面上來,讓大家作個評判。②工作落實機制。就是按照過程控制,持續改進的原理,把標準具體化,推行“六步法”。具體講,就是要做到“六個明確”。無論干什么事情,無論事大事小,必須明確目標任務,明確工作標準,明確完成時限,明確誰來負責,明確誰來督查,明確如何獎懲。③創新督導檢查機制。實行問責制,突出執法過錯,無為追究,干好干壞有個說法兒。④科學決策機制。為提高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我們完善了《常委會議事決策規則》,建立了科學發展決策咨詢委員會。
三、解決憂患意識不強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
1、通過增強憂患意識,使近追大連、遠追深圳的目標成為全市干部的自覺行為。近追大連、遠追深圳,使我們的戰略目標更清晰、更具體。敢跟強的比、跟快的賽,全面加速、奮力趕超,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魄力和雄心,也代表了全市人民加快發展的強烈愿望。
2、通過增強憂患意識,使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之都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共同責任。我們通過大討論,集中解決一批群眾最急、最怨、最盼的事情,與群眾一道研究制定一部建設幸福之都的實施意見,落實到明年的實事工程中。
3、通過增強憂患意識,使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成為各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把唐山建成科學發展示范區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使命,是向中央囑托交上一份滿意答卷、為中國崛起再樹一塊北方豐碑、讓唐山人民建設一方幸福家園、給國際社會展現一個中國模式,這是全市人民為之奮斗的偉大任務。按照趙勇書記提出的“兩個率先”的要求,我們重點謀劃了司家營循環經濟示范區。12月1日,園區規劃已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力爭明年列入國家示范試點,為唐山科學發展示范區的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