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服務業發展會議講話
時間:2022-11-04 09:51:00
導語:全市服務業發展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服務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去年,我市服務業發展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地方財力、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的貢獻率顯著提高,為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在抓服務業發展時,有“三個意識”要進一步強化。
一要切實增強服務業發展的地位意識。服務業是一個涵蓋140多個行業的關聯度很高的龐大產業體系,從長遠來看,更是一個增長空間大、帶動力強的產業,正在成為現代經濟的重要支撐。首先,從發達國家發展狀況來看,20世紀60年代以來,服務業加速發展,一些發達國家的國際化大都市GDP的70%、就業人口的70%都集中在服務業,占絕對比重。其次,從我市的實際來看,去年服務業形成的地方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29.7%,高于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增幅5.8個百分點,占全部地方財政收入的53.6%,增幅和所占比重均超過一、二產業,成為地方可用財力的主要來源;就業人數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35.5%,達到50多萬人。再次,從能源資源集約利用來看,服務業主要靠體力、智力勞動,能源、資源占用少、消耗低,且大多數屬于清潔產業,創造的是綠色GDP。一般而言,相對于每萬元增加值,服務業用電量是工業的15%,占用資本是工業的60%;服務業每萬元增加值所造成的煙塵、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到制造業的6%和7%。可以說,服務業的發達與否,已經成為一個國家與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前,全國各地都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戰略來抓,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爭奪服務業發展資源的競爭十分激烈。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必須切實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一個重大戰略,像抓工業一樣來抓服務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重點抓落實,集中力量抓推進,努力搶占服務業發展的制高點。
二要切實增強服務業發展的緊迫意識。首先,我市服務業總體還是總量偏小、比重偏低,落后于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同時對于工業化、城市化的互動促進作用不強。我市服務業發展速度長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位于全省第8位,占GDP比重不到35%,低于省均水平5.55個百分點,分別列全省第9位,長三角十六城市的第13位。其次,很多新興服務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文化、旅游、信息等區域優勢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成為影響和制約產業競爭力的瓶頸之一。2006年三大生產性服務業物流業、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完成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的比重分別為13.2%、9.3%、6.4%,而2007年的占比分別為12.5%、8.9%、5.8%,分別下降了0.7、0.4、0.6個百分點,對此有關部門要認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變。再次,全市總體上加快服務業發展的緊迫意識還不夠,有的認為只要工業發展了,服務業就自然而然會得到發展,因此發展服務業是急不得的,可以慢慢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必須雙輪驅動、同步推進。我市服務業發展從總體上看,工作推進力度還不大,投入不足,大項目缺乏,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務業的發展。下一步,我們必須切實增強緊迫感,正視差距、迎頭趕上,使服務業成為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引擎。
三要切實增強服務業發展的機遇意識。首先,是產業自身發展帶來的階段性機遇。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間,其產業結構處于快速變動期,呈現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轉變趨勢,服務業將處于加速發展的轉折點。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之后,服務業發展空間將大大拓展,成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我市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人均GDP已經突破4000美元大關,推動服務業快發展、大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已經到來。其次,是我市服務業發展帶來的現實機遇。去年服務業發展的速度在逐季加快,1-4季度實現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4.5%、15%、15.6%和15.9%,加快增長的勢頭比較明顯。去年服務業增加值增幅首次超過二產,高出0.9個百分點。可以說,我市服務業的發展是“乘風破浪正當時”,必須快馬加鞭。再次,是交通條件大改善帶來的歷史性機遇。近年來,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鐵公水一體化的大交通格局初顯規模,鐵路“三線一樞紐”等一批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推進。隨著這些交通基礎設施的相繼建成,我市的交通格局將發生質的飛躍。特別是申蘇浙皖、申嘉湖兩條高速公路的貫通,使我市與上海、江蘇等地的聯系將更加緊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向我們涌來,將為我市大力發展生態休閑度假旅游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大力發展特色專業市場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順時應時、主動應對、積極準備,努力將歷史機遇轉化為現實優勢,著力推動服務業不但在量上有一個新的擴張,而且在水平和層次上有一個新的提升。
二、把握服務業發展重點
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是制造業的上下游延伸,制造業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礎,相當一部分生產性服務業是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的,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為制造業提高生產率和附加值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和動力。從我市來看,生產性服務業當務之急是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同時要大力發展信息、技術、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等業態,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全方面、多層次的配套服務。二是要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新興服務業由于其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對其他產業的滲透力更強,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大,體現了服務業發展的層次和趨勢。要圍繞完善服務功能和提升服務水平,加快發展知識技術密集、產業關聯度大的休閑旅游、文化、房地產、社區和中介等新興服務業,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動力。三是要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傳統服務業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擴大城鄉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在鼓勵充分競爭的基礎上,積極運用現代服務技術、經營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造提升商貿流通、餐飲、運輸等傳統服務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圍繞三方面的工作重點,按照打造“現代服務業的新興區”和建設“休閑旅游中心、區域交通中心、區域物流中心”的目標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著力打造服務業發展的五大集聚區塊:
一要著力建設中心城區商務集聚區。商貿流通業在服務業中占據著主體地位。我市商貿業歷史悠久,做優做精商貿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關鍵是怎么提升、怎么做大現代商貿服務業的問題。下一步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綜合優勢和基礎條件,以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為立足點,加快商貿流通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要以城市發展為基礎,加快商貿流通業網點整合,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和商品流通的集聚輻射功能。特別是要注重依托中心城區功能優勢,整合浙北大廈、新天地購物中心、眾鑫廣場等資源,結合步行街區建設和衣裳街、小西街改造,加快建設中心城區商務集聚區。同時還要加速發展小康型的消費服務,進一步創造需求,提升業態,引導消費,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二要著力建設現代物流集聚區。物流社會化是工業生產分工細化的結果,是生產力進步的表現。下一步要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抓緊重點物流園區建設,促進第三方物流發展。尤其要深化“大通關”工程建設,完善口岸服務功能,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口岸綜合競爭力。要依托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和主要交通要道,加快建設以**物流園區東西兩翼為標志,德清、長興、安吉、南潯四個物流中心為載體的現代物流集聚區。同時要引導工商企業運用先進物流管理技術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水平,逐步實現企業物流活動的社會化,實現服務外包。要建立規范有序的物流服務市場,打破行業和地區的分割、壟斷,為各類企業參與市場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三要著力建設旅游經濟集聚區。在長三角地區,**是生態特色最為明顯、旅游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之一,人文歷史的底蘊也非常豐厚,具備旅游產業大發展的優越條件和巨大潛力。但是,目前我們的旅游業發展還不盡人意,迫切需要以加快發展服務業為契機,全面提升旅游業的層次和水平,形成大旅游的格局。下一步要充分發揮生態和人文資源優勢,優化市場環境,完善配套設施,突破體制束縛,抓住國家實施法定帶薪休假制度和調整法定節假日的機遇,加快推動過境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努力形成旅游經濟的新增長點。要進一步挖掘南太湖生態與文化內涵,著力實施“造月工程”,加快建設以太湖旅游度假區、南潯古鎮、德清下渚湖、長興古生態、安吉大竹海等休閑觀光為重點的旅游經濟集聚區,努力展現“眾星捧月、星月交輝”的旅游發展盛景。
四要著力建設專業市場集聚區。目前,**有一批特色優勢專業市場,像南潯木業、織里童裝等,這些市場的知名度和集聚度都很高,而且今后發展的空間仍然很大,我們一定要不斷地用先進技術、管理方式和經營理念去提升它,促使其提檔升級、做強做大,擴大輻射半徑、強化產業帶動。要依托交通區位及產業集群優勢,加快建設以南潯建材市場、織里童裝市場、安吉轉椅市場、長興建材城、德清杭嘉湖家居大市場和市區西南市場群為龍頭的商品交易市場集聚區。在建辦“有形市場”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發展“無形市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搭建新型交易平臺,拓展市場覆蓋范圍,提升市場交易的層次。
五要著力建設文化產業集聚區。我市文化形態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文化產業具有很好的基礎和很大的潛力。我們要堅持整合提升物質形態文化與繼承創新非物質形態文化相結合,創新發展思路,努力形成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與時俱進的文化形態,加快提升文化產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比重。要積極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和“四個一批”規劃,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步伐,逐步形成一個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城市地位相一致、與人民需求相適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文化產業結構合理、文化產品繁榮豐富、文化市場活躍有序的現代化文化產業發展格局。要積極培育廣播影視業、新聞出版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游業、體育健身服務業、文體產品制造業和會展業等文化支柱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專業特色的文化產業區塊。要依托仁皇山新區、太湖旅游度假區的文化要素資源,加快建設服務型文化產業集聚區。
- 上一篇:全市開放型經濟會議講話
- 下一篇:全市重點建設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