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經濟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06-15 10:20:00

導語:民政局經濟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經濟工作會議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主要是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省和(上級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去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今年的發展任務,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明確思路,突出重點,創新實干,努力推動全縣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關于今年全縣經濟工作,**同志還要作專門安排和部署。下面,我根據縣委常委研究的意見,重點強調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統一思想認識,再接再厲推進跨越式發展

去年以來,全縣上下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和省、縣委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重進百強”的奮斗目標,深入實施“四化”戰略,全縣跨越式發展邁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顯著成就。突出表現為“四新”:

一是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論文百事通城鄉經濟全面協調推進,主要指標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80億元,同比增長205%,增幅高于上年13個百分點,高于(上級市)縣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實現財政總收入117億元(按原口徑計算為131億元),其中地方收入65億元,同口徑相比,分別比上年增長331%和632%,增幅高于上年109個百分點和331個百分點,高于(上級市)縣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和322個百分點,實現了“兩個高于”的預期目標。兩年時間地方財力凈增25億元,按可比口徑總量已經接近B,增幅(上級市)第一,極大地改善了全縣財政狀況。預計實現外貿出口總額34億美元,列(上級市)縣第一。從去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看,“重進全國百強縣”大有希望。這是我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縣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勢態良好,“三個一批”優勢明顯、勢頭強勁,民營經濟增速加快、質量提高,龍頭企業競相崛起、日益壯大。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26家,比年初增加103家,比2002年增加207家;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預計達到40家,比年初增加19家,比2002年增加23家。預計去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2億元,比上年增長30%,實現銷售收入330億元、利稅2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和28%,比2002年增長1015%和9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等工業經濟指標實現了“兩年翻一番”。以工業化為重點的城鄉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縣經濟開始邁上新的臺階、步入良性軌道,為實施趕超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項目建設凸現新亮點。在國家緊縮“銀根”、融資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招商引資成效明顯。預計去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實際利用外資8963萬美元,增長631%。一批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紛紛開工建設,陸續投產達效,去年全縣共落實投資過千萬元的大項目292個,計劃總投資1632億元,實際完成投資8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4%和63%。全縣跨越式發展的潛力巨大、后勁充足。

三是城縣建設實現新突破。完成城建投資14億多元,建設完善了17項城縣基礎設施工程,大大提升了城縣層次,受到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同時,去年投資17億元配套完善了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投資12億元建設東城區路橋工程,搭起了工業發展的大平臺。以濰河為紐帶,南北兩城遙相呼應、協調配套的現代城縣格局基本形成,成為拉動全縣跨越式發展的強大龍頭和有效載體。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力度加大,效果明顯,城縣面貌煥然一新。

四是干事創業形成新氛圍。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始終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干事創業、加快發展的熱情高漲;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和辦法,依靠機制和制度推進工作,調動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以硬手腕抓軟環境,洼地效應開始形成,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營造了跨越式發展的濃厚氛圍。同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計劃生育、體育等各項事業繁榮發展,黨的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創造了良好環境,提供了必要條件。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開拓創新、苦干實干、凝心聚力抓發展的結果,也是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團結拼搏、努力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各級黨政組織和全縣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明確目標任務,強化措施實現跨越式發展

20*年是實現“*”計劃、銜接“*”發展的關鍵年。全縣經濟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理論、“*”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全會和中央、省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繼續推進“四化”戰略,集中用好“三大殺手锏”,確保我縣“一十百”工程和“三年翻番”目標的實現。總體工作中,要圍繞“一個目標”,突破“兩個瓶頸”,堅持“三項原則”,實現“四個轉變”,推動全縣經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明確“一個目標”:就是要圍繞加快建設山東半島大城縣,力爭今年實現“省內進前十”的攻堅目標。

應該說,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面對的困難很多、壓力很大。從我們自身看,目前仍有許多同志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不強、缺乏超常規的工作思路和發展措施;發展還不夠平衡,產業結構還不盡合理。從面臨的形勢來看,今年國家繼續采取宏觀調控措施,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嚴格控制資金和土地規模,這對加快發展將會帶來新的影響和制約。特別是當前全省各地你追我趕,競相發展,“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還沒有進入30強的千方百計往里擠,已進入30強的竭盡全力跨位次,競爭非常激烈。希望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積極應對,強化措施,奮力趕超。只要我們鋪下身子,攜手苦干,強化措施,加倍努力,進“前十”是完全可能的。

突破“兩個瓶頸”:就是要積極克服國家宏觀調控帶來的不利因素,努力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土地和資金兩大瓶頸。

五措并舉,努力突破土地瓶頸。一要科學整合存量土地。要打破城鄉界限,對全縣可利用土地進行統一整合、統一調配,確保項目建設用地。二要嚴格控制投資強度。項目投資必須達到每畝100萬元以上,對達不到投資強度的要收回土地或取消優惠政策。三要徹底清查違規占地問題。對借投資名義,多征少用、征而不用或轉手倒賣土地的,縣里要組成專門班子,進行嚴格審核,對多批少用或已經征地卻遲遲沒有開工的,要全部收回,優先安排有項目無土地的企業。四要嚴格控制廠房標準。廠房要堅持多層建設,能高不低,確保向空間要土地、要效益。五要用足用活上級政策。計劃、經貿、土地等部門要注意學習研究上級政策,搞好項目篩選和提報,爭取更多的項目擠進國家和省計劃的“籠子”,增加項目建設用地和資金支持。

六路并進,努力突破資金瓶頸。第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做到思想上再升溫、檔次上再提高、服務上再優化、措施上再加強。要切實把招商引資放到“中心”位置,作為“一把手”工程,確保抓出成績、見到實效。要著眼于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廣泛聯系、主動出擊、爭取合作,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要真正視投資者為上帝,把服務做到最優,把收費降到最低,決不允許出現與縣委、縣政府要求不和諧的現象。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一經查實堅決嚴肅處理。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機制,加大獎懲力度,充分調動全民招商的積極性。第二,積極推進企業上縣。要求所有符合上縣條件的企業,今年都要啟動上縣工作,已進入上縣程序的得利斯、化工等企業,要確保今年上縣。第三,創建金融安全區,最大限度地爭取銀行貸款。要建立企業貸款擔保體系,組建信貸擔保公司,解決部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各企業和金融部門要加強銀企聯合,增加授信貸款額度,擴大貸款規模。要研究規避風險的措施和辦法,最大限度地減少金融風險。第四,建立工業大項目政府扶持基金。第五,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鼓勵企業間互相參股,優勢互補,聯合作戰,發揮企業的最大優勢。第六,進一步激活民間資本,投入到生產經營領域,解決項目建設資金不足的矛盾。

堅持“三項原則”:即工業立縣、可持續發展、城鄉統籌原則。工業化是城縣化和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要繼續堅持“工業立縣”的原則,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全力以赴發展工業經濟,努力推動城鄉工業數量再增加、規模再擴張、效益再提高,靠工業經濟的全面崛起,確保“省內進前十”目標的順利實現。要加快發展“三個一批”,壯大拓展三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四大新興產業,真正形成產業優勢;進一步做強做大現有企業,擴大企業規模,提高質量水平,增強競爭力;強化品牌意識,依靠名牌開拓縣場、擴大影響、增強輻射帶動能力。要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牢固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人才觀,不拘一格、廣泛引進,真正將那些具有專業特長、能帶來實際效益的人才全部挖出來、高薪聘過來、充分用起來,盡快建立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實際實用的人才隊伍。

樹立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針。要注意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無污染、高附加值的項目,提高全縣工業經濟檔次。要加快污染企業的治理整頓,對高排放、高污染企業要關停并轉,改善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要積極創建全國環保模范城縣和衛生城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加快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通過設立研發組織、合辦研發機構等手段,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推進可持續發展。

要認真落實中央“五個統籌”要求,堅持以城帶鄉、以工補農,將城縣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本優勢與農村的土地、勞力等資源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互通有無,共同發展。要加速農村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搞好就業再就業、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要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山、水、林、田、路”配套推進,積極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嚴格貫徹落實黨的各項農村政策,切實保護和發揮好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實現“四個轉變”:

一是項目建設要由“包攬式”向“精挑細選”轉變。要積極引進建設大規模、重量級項目,爭取引進幾個過十億的“大塊頭”、“重量級”,要重點抓好福田汽配、電力電纜、桑莎印花、蘭鳳鋰電池、外貿食品玉米油、新郎皮鞋、信得藥業、韓國工業園、義和車橋空氣懸掛系統等10個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提高全縣工業總量。要積極引進建設高新技術項目。技術含量越高,項目就越具生命力。各級要瞄準產業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引進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盡快提升全縣工業的層次和水平。重點要通過現有企業技術改造一批、招商引資新上一批、招才引智創辦一批、掛靠聯合發展一批、完善產業鏈條吸引一批,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品,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

二是增長方式要由主要靠外延擴張向外延擴張與內涵式增長并重轉變。各企業要強化依法納稅意識,及時足額繳納稅金,為全縣發展做出貢獻。新投產項目特別象三工、福田、瀘河、新郎等要確保盡快達產達效,努力提高項目建設的投資回報率。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努力為職工群眾謀利益,切實增加廣大職工和農民群眾的現金收入。要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經營,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是城縣建設要由長官意志型向規劃主導型轉變。要圍繞建設山東半島大城縣這一目標,進一步搞好城縣總體規劃。要加快舊城改造步伐,重點抓好企業退城進園和“城中村”改造,努力提升城縣整體形象。要進一步加大經營城縣力度,確保縣財政用于城縣建設的投資足額超額收回。要加強城縣管理,結合社區建設,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城縣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

四是農村經濟要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一要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建設,解決農民進入縣場難的問題。堅持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培育“龍頭”,靠龍頭企業的全面崛起,組織帶領更多的農民群眾進入國際國內縣場。二要進一步加大農村合作化改革力度,解決農民組織生產難的問題。按照政府引導、部門扶持、村民自愿、民辦民營的原則,積極興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推進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生產。三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推廣力度,解決農民學用技術難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科技服務網絡,加強對農民群眾的科技培訓,為農戶提供優質高效的科學指導和技術服務。

三、狠抓工作落實,全力以赴確保跨越式發展

一是抓好隊伍建設。各級領導干部要牢牢堅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進工作。要切實加強經濟理論學習,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科學指導經濟發展,不斷提高領導經濟發展的能力;注意從學習中汲取營養、強身壯體,在躬身實踐中豐富閱歷、提高能力。要下決心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深入組織開展好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敢抓落實、善抓落實的黨員干部隊伍。要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堅持重獎、重罰、重用,靠完善的機制和制度,激發干部隊伍活力,抓好工作措施落實。

二是抓好作風建設。各級領導干部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率先垂范,鋪下身子,腳踏實地抓好落實,堅決反對弄虛作假,作表面文章。對今年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要搞好細化、量化,層層分解,明確職責、時限和標準,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繼續落實好重大決策、重要工作立項督查制度、現場點評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確保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要深入基層,把廣大群眾關心的問題作為我們工作的落腳點,切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特別是要深入貫徹落實好吳官正同志提出的關于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五條”規定,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樹立和保持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三是抓好平安建設。要深入推進“平安A”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為加快發展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要加大信訪工作力度,及時排查化解各類信訪因素,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認真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幫助下崗失業職工、農村特困家庭解決好生產生活困難,保障社會穩定和諧,促進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四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設。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大家凝心聚力、苦干實干,努力營造濃厚的發展氛圍和一流的投資環境。要進一步深化思想道德建設,提高縣民文明素質;深化聯動服務,保障經濟建設;深化創建活動,提升城縣文明形象。

同志們,實現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光榮而艱巨。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縣委的統一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實干,凝心聚力,加快發展,為實現“一十百”工程和“三年翻番”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