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演說稿2則

時間:2022-08-17 08:55:00

導語:記者演說稿2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記者演說稿2則

《一》記者演講稿:真實的人和真誠的我

人民用他們的正直、善良和勇敢賦予了新聞工作者創作的靈感和激情,新聞工作者靠著這份精神源泉揚善懲惡。

各位朋友,我是一名來自的新聞工作者。——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同時,她又是一個經濟相對滯后的地方。貧窮與落后,常常使我心痛。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手中的筆一次次顯得沉重,我心中的淚一次次奪眶而出,因為,我面對的不過是蕓蕓眾生中的滄海一粟,然而,面對逆境,他們展現的卻是感天動地的堅韌與奮爭。因為這份源泉,我感覺自己的良心唯有正直,才能更真實地反映這些普通民眾;我感覺自己的文章唯有正直,才能更如實地傳達我所獲得的感動。

我曾經采訪過生活在喀斯特山區的山里人,你們很難想像真正的貧困是什么:那是苦捱歲月,了無指望;那是徹底的一無所有,被迫地聽天由命;那是全部的家當加起來還不足10元人民幣……而這群山里人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變山河,改變生活,他們的行為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與命運抗爭。

我也曾經采訪過在許多人信奉“金錢至上”的今天、卻仍然將“勞動模范”這個似乎過時的稱號當作三代人追求目標的一家人。坐在他們的中間,我感到自己的心境是如此的輕松和純凈。當他們一家人興致勃勃地唱起大多數人已經久違的《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歌時,我的眼睛濕潤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脫世俗、淡泊名利,讓我真正看到了人生價值的取向。

我還曾經采訪過響應黨的號召,離開繁華的都市,來到,將青春乃至生命都獻給了三線建設的三線工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們不是沒有眼淚,也不是沒有怨言,可我所看到的情景是:幾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工資了,他們仍然是聽著廠里的廣播準時上下班。他們中間的許多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可他們今天的穿著,已經絲毫沒有大都市的氣息。這些三線工人中,很多是生產飛機的心臟零件的,但大部分人卻一輩子沒有坐過飛機。今年春節,我親眼看見一位第一次乘坐飛機回上海探親的三線職工不知道怎樣系扣安全帶,除了默默地幫他扣上安全帶外,我還能說些什么呢?是這群善良而敦厚的人,教會了我什么叫愛崗敬業、什么叫無私奉獻。

在這里,我要給大家看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這位老媽媽叫家珍,今年已經70歲了,自從被丈夫遺棄后,她一直靠撿垃圾為生。照片上的五個孩子,都是她撿垃圾時撿回來的棄嬰。13年前,她拾回了第一個孩子,如今,這個孩子已經讀到了小學六年級。民政局的同志介紹說,媽媽很善良,她的行為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值得寫一寫。于是,我去了媽媽的家。

那天,孩子們都去上學了,在一貧如洗的家里,媽媽對我哭訴:我不是要當人販子,也不想靠他們養老送終,我只是想,他們也是一條生命,養活了他們,興許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媽媽哭著說,我也哭著聽。媽媽說,記者同志,你信不信,我現在做菜時,就是將油放在鍋里過一遍就拿出來留著下次用,但孩子們需要營養,所以我總是一個勁兒地扒飯,盡量將菜留給他們,但孩子們懂事,總是搶著給我夾菜。那一次的采訪,我的采訪本被自己的淚水浸濕了。

去年春節,我抑制不住對媽媽和五個孩子的思念,提著一大包送給他們的衣物,再一次走訪了媽媽。她明顯地老了,可五個孩子卻比以前長得結實和健康了。媽媽說,由于記者的報道,他們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心和捐助。然而,媽媽僅僅留下了少部分的生活必需金,其它的,全部捐給了五個孩子讀書的學校,媽媽欣慰地對我說,她如今最高興的事就是政府為她的做法撐了腰、正了名,她已經別無所求,她唯一擔憂的是,自己的年紀一天天大了,這五個孩子今后該怎么辦。孩子們聽到這兒,不約而同地跑到媽媽身邊,幫她捶背捶腿,并嚷著說:“媽媽不會死的,媽媽會長命百歲。”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一次忍不住掉下來。告別他們的時候,已是暮靄時分,五個孩子抱著我送他們的衣物歡呼雀躍,媽媽卻蹣跚著腳步將我送了一程又一程。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哀憐他們的命運,沒有資格僅僅付出很有限的金錢就承受他們莫大的感激,因為恰恰是他們,讓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世間的真善美。

《二》記者演講稿

大家好!

做一個新聞記者是我從小的心愿,憑著見證歷史、眼見為實的工作信念,我用新聞的眼光看世界,求真理、求知識、求進步。對未來,我的自我期許是:當大事發生時,就有我靈慧的思維;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我敏銳的觸角。正因為這樣,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動期間,我一直反省自己、審視未來,如何才能身體力行、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當好人民公仆,我們新青年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迎接新世紀的挑戰?我手里拿著的是我的對照檢查材料,事實上我還在心里為自己寫了另外一份心靈剖析書,這份剖析書的題目正是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撞擊新青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這一次該如何度過?這是很有講究,很有學問的東西。花美美在外表,人美美在內心。內心者,魯迅講,魂靈也。

通俗說就是有沒有靈魂,再通俗說就是有沒有積極的、熱情的、向上的精神狀態。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決定了你這個人的生存質量,也決定了你這個人是碌碌無為還是有所作為,還是大有作為,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還是俯下身子甘當牛馬。或者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來說,你是在燃燒還是在冒煙。燃燒就是激情永駐、熱情不改,燃燒就是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甘當人民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前些日子,我到里仁采訪,發現為了讓萬德公司早日投產,鎮政府把整個辦公大樓讓給了外商,干部們擠到了財政所辦公,開會沒有會議室,吃飯要到幾里以外的地方吃,大家最多的是6個人擠在一個房間里,但一切井然有序。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是積極的、充滿熱情的精神狀態!前不久,贛州市副市長、縣委書記鐘際躍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全方位抓開放,全社會抓招商,全過程抓服務,全身心抓落實,并帶領全縣人民把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發展縣域經濟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是一心一意干事業的、激情燃燒的精神狀態!

撞擊新青年,第一撞就是撞擊精神狀態!這第二撞撞擊什么?我先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人活著干什么?人活在世上就是“改造自己,改造世界”!在希臘有一座德爾菲斯神廟,這個廟的偉大,不在于菩薩多,也不在于它規模大,就是那里有五個字,籮大的字刻在德爾菲斯神廟巨大的巖石上,這五個字就是:“認識你自己”!有人會說,我怎么會連自己都不認識。古語道:“欲知人者,必先自知。”不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最大的障礙就是戰勝自己。在“認識你自己”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對自己不滿才是進步的開始!青年朋友們,孔老夫子尚且一日三省吾身,我們有哪一位昨天、前天曾經面壁思過?請你告訴我,你對自己有哪些不滿?這是我第二次撞擊新青年。如今,我們許多青年人不要說面壁思過,反而在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利于自己的成長,會使年輕人意志消沉,激情泯滅。可是事實怎樣?有一個中國博士后完成在美國的學業回國后,到了一個非常破爛的研究所,那里一無資金,二無儀器。有一個記者問他,你回來干什么?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在這種狀況下求最大值、求生命的極值。我們的使命是什么?就是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在你目前的狀況下、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求最大值。我第三次撞擊新青年——在工作中你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每一件事嗎?你是在求最大值嗎?你的生命是在燃燒還是在冒煙?你離“三個代表”的要求還有多遠?你離人民公仆的要求還有多遠?撞擊新青年就是要撞擊出“三個代表”的精髓和實質,撞擊出新一代青年干部的公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