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與辯論;辯論中的關系

時間:2022-06-29 05:01:00

導語:演講與辯論;辯論中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演講與辯論;辯論中的關系

演講辯論

去年年底,應上海教育電視臺的邀請,金庸先生從香港來上海參加第五屆中國名校大學生辯

論邀請賽,做決賽的點評專家。

金大俠認為辯論賽能把中國青年人比較害羞比較保守的性格改變一點,而且還能促進大學生思想敏捷一點,一有什么問題馬上作出反應來,雖說反應快了可能會有錯誤,但是多研究、學習,

在錯誤中取得進步,自身的缺點很容易在辯論中發現出來。辯論確實是鍛煉自己的好形式。對于辯論,金庸先生提倡雙方要講風度。他認為,辯論中,“理”固然重要,但“禮”更重要。辯論要講態度,大學生應該覺得自己和對方站的是平等的地位,要相信自己也有可能有錯誤的,對方的理論可能更加充分,更好。我們應該很用心很謙虛地去接受別人的意見。態度不要蠻橫無禮,一下子把對方的所有的觀點都抹殺了,誰錯誰對都應該把道理講出來!金庸說中國古代的孟子就很注重以例說理,以理服人,要講道理讓對方心悅誠服。在講到最近文壇王朔對他小說的批評時,金庸說王朔的批評雖然語言苛刻,過火了一些,但過火也是一種批評,未必完全沒有道理,講得對的地方我接受,不對的則一笑置之。比如他批評我的小說結構中偶然巧合的成分太多,以后我寫小說時會加以改正。金大俠虛懷若谷的大度作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他對辯論時要注意風度的身體力行。

在談到辯論賽模式時,金大俠分析了東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區別。他說,西方例如牛津傳統的

辯論很多都是法律系的學生,他們常常用一種法庭的辯論方式。基本上辯論一個問題,抓住對方的漏洞缺點,從邏輯上去找毛病。推論邏輯中的大問題只要抓住了馬上就可以贏了。我們東方常

常引經據典,覺得只要把權威性的意見引出來就可以了,但是這種辯論方式不是很好,權威的意見有時也不一定對的,最好把自己的理論依據搞得充分些,再把對方的邏輯思維中有毛病的話找出來,辯論才有可能真正取得勝利!

金庸先生還特地對現行大學生教育提出了看法:現在我們可以從學校或是網上獲得資訊,但是這種從網絡上獲得的資訊對人沒有太大的用處,應該把這些資訊組織起來,再轉換成知識,知識才對人生、對文化有用。現在全世界科學知識已經發展得非常快,可以上太空,可以發展動力,知識太豐富可能變成一種危險的事情,可以把人類全部毀滅掉,可以把地球的生態平衡破壞掉,所以我們現在應該組織更高的一步——智慧。智慧不單單是資訊、知識,而是更高的了。

智慧不僅包含知識還要自己思考,要考慮到整個人類整個社會,不單單是從個人、一個小社會,

一個國家的自身著眼。還應該使整個人類、整個社會更加安全更加發展,這是人類的大智慧。

金庸先生是個很和氣的人,臉上總是帶有慈祥的笑容,毫無成名大家的趾高氣揚,更多的是

平易近人!而且和大學生談話的時候并不像一般的長者模樣,更多的是像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

走近金大俠,我感受到了他所說的做學問和做人要“認真”二字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