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機關黨委書記主持講話
時間:2022-06-02 10:39:00
導語:教育局機關黨委書記主持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代表、同志們:
今天,中國共產黨秭歸縣教育局直屬機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黨委和紀委,我很榮幸當選為書記,這是各位代表對我們的信任,也是全體黨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托。在這莊嚴的時刻,請允許我代表第一屆黨委和紀委班子成員,向各位代表,并通過你們向全體黨員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過去,我們縣直教育單位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兢兢業業,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為秭歸教育的發展創造出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1)全面完成了移民搬遷任務,辦學條件大為改善。
通過大家的努力,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教工住宅等均拔地而起,縣直學校教育單位建成校舍面積123435平方米,完成投資10750萬元,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后代,我們沒有辜負縣委、縣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希望!是我們塑造了秭歸教育的嶄新形象!
(2)全面加強了教育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縣直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年提高,小學、初中繼續在全縣一路領先,高考質量取得歷史性突破。今年全縣1939名學生參加高考,上一批重點本科線155我,上前三批本科線1136人,上清華、北大調檔線3人,創歷史最好水平,且首次有人叩開北大的校門。
(3)全面改革了內部管理體制,辦學活力不斷增強。
自*年開始,縣直學校積極推行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革。教職工崗位靠競爭,報酬憑奉獻,增強了教職工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危機感,極大地調動了全員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規范了學校管理工作,做到了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提高了學校管理水平和效率。
(4)全面強化了師德師風教育,隊伍素質顯著提高。
通過努力,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精于教書、勤于育人、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正在逐步形成。
(5)高中教育發展迅猛,職業教育獨樹一幟。
近五年,是我縣高中教育突飛猛進的五年,辦學規模迅速擴大,今秋在校學生達到12568人,比去年的9582人凈增2986人,是搬遷前1997年在校學生3257人的3.86倍,真正實現了高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職教中心今秋招收新生2152人,在校生比去年凈增1400人.我縣職教中心被全市同行稱之為職業教育的航空母艦,是全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學校。
(6)全面加強了黨的建設,凝聚力不斷增強。
我們始終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堅持從嚴治黨,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在黨風黨紀教育、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等方面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同志們!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全體離退休老同志奠定的良好基礎,離不開全體共產黨員、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忘我奉獻。在此,我代表直屬機關黨委向給予我們正確領導、關懷支持的上級黨委和政府,向為學校發展嘔心瀝血、功不可沒的歷屆領導班子的成員和所有離退休老同志,向積極投身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全體共產黨員、廣大教育工作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為第一屆直屬機關黨委書記,我決心與班子成員一道,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履行職責,決不辜負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期望,努力開創黨委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強黨員教育
我們要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兩個條例”、上級黨組織的決定和共產黨員的義務等為內容對黨員展開全面的教育工作。確保教育局直屬機關黨員隊伍是一支學習上努力,政治上堅定,生活上互助,狀態上良好,目標上一致,工作上積極,朝氣蓬勃、團結協作的戰斗集體。
(二)加強黨建工作
我們要嚴格按照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加強對黨建各項工作的管理和完善,并堅持好“”制度;要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搞好對黨員的各項管理工作;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廉潔執教;要加強三個文明建設,既要抓好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要通過加強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真正把黨組織建成經得起考驗,敢打硬仗的戰斗堡壘,建成作風硬、思想紅,積極支持各級行政開展工作的政治核心。
(三)加強黨的紀律
加強黨的紀律就是要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我們必須加強黨的紀律教育、紀律監督和對違紀行為的懲處。真正把各單位的黨員隊伍建成純潔的隊伍,先進的隊伍,奮發向上、敢于拼搏的隊伍,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隊伍,顧全大局、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隊伍。
各位代表,同志們: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和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責任心,扎實工作,開拓創新,為爭取我縣教育的新跨越而努力奮斗!
- 上一篇:哲學史前提性反思研究論文
- 下一篇:哲學文化身份研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