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學習考察報告
時間:2022-02-25 12:34:00
導語:老干部學習考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為充分發揮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優勢和余熱作用,深入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全力支持溪洛渡電站移民工作和我縣老干部工作,為加快建設好永善服務。為此,按照縣委、政府的安排,老干部考察團一行18人緊緊圍繞“永善異地扶貧開發、溪洛渡電站移民工作和老干部工作”三個內容,從7月19日至8月5日,前往孟連、保山、大理實地考察學習。在整個考察工作中,得到了孔書記、肖縣長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這次考察時間緊、任務重、路途長,為認真完成縣委、政府交給的任務,考察團全體成員思想統一、步調一致,大家發揚了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支持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日夜兼程,按預定計劃,先后考察了思茅營盤山移民開發區、營盤山萬畝茶園、營盤山部分移民的生產生活、大草地茶廠;孟連縣勐馬鎮、娜允鎮移民安置點;保山昌寧、大理鶴慶老干部工作及老干活動中心建設等。并召開了4次座談會,就學習考察體會、啟示進行認真討論和交流,對如何借鑒先進地區老干部工作的經驗和成果以及如何做好移民安置工作進行認真分析思考,開展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現將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收獲與體會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異地扶貧開發決策正確,工作成效明顯。
1、人口轉移取得重大突破。截至今年6月底,我縣累計轉遷到思茅市和江城縣的貧困群眾共2771戶,11218人。其中思茅市營盤山開發區1650戶6548人;江城縣和平開發區260戶,1140人;江城縣兩棵樹開發區86l戶,3530人。今年3—4月江城縣兩棵樹新轉移安置297戶,1097人。
2、移民開發區穩步發展,群眾生活穩中有進,思想和生活觀念有較大轉變。思茅市的營盤山移民開發區實行了人均2畝的茶地承包,今年茶葉市場價略有上漲,平均每畝茶葉毛收入為1000元以上,移民茶葉收入比去年有所增長。糧食種植、養殖業等都有所發展,人均純收入達625元,與原居住地相比,群眾生活有了明顯改善。轉移群眾,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100%的人家吃大米,90%的人家有油肉,40%左右的人家有了電視機,部分農戶已有了自行車,移民群眾溫飽問題得解決,生活觀念和消費觀念有較大轉變。
3、移民扶貧開發工作扎實有力,群眾思想更加穩定。駐思移民辦近年來做了大量工作,一是認真做好了與思茅當地黨委、政府的接洽與協調工作;二是加強了與永善縣委、政府的請示匯報工作,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上級有關異地扶貧開發工作的政策和我縣對異地扶貧開發工作的指示精神;三是全力以赴,狠抓了轉移群眾的安置工作,切實關心群眾生產生活。今年春節前夕,我縣駐思辦及時把縣委、政府所撥春節慰問費96360元發到了貧困群眾手中。并通過多方面的爭取與協調后,思茅市委、政府又撥了專款,對思茅移民群眾每戶發給了50元慰問金。永善駐思茅移民辦還帶領開發區轉移群眾積極開挖土地,人均種糧5畝的有70戶,自籌資金種碰柑的92戶,購苗9000株。今年四月移民居住的營盤山開發區永善駐思辦協助當地黨委、政府新建了四個村民委員會,并分別選出了村民委員會黨支部及村民委員會班子。村委會的建立,使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村民的管理進一步加強,移民更加安心穩定。
(二)溪洛渡水電站施工區移民孟連縣安置點情況
孟連縣安置點的自然環境優勢突出,水、土資源豐厚,生產生活條件較好,村民勤勞、純樸、善良,生活富裕,精神面貌好。通過實地考察,考察團一致認為,移民安置點和移民工作情況主要有四個特點:
1、區位優勢突出,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孟連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邊陲,與鄰國緬甸山水相連。總面積1893.42平方公里。全縣轄7個鄉(鎮),39個村民委員會,三個居民委員會,5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2740人。全縣有耕地面積38.6萬畝,其中旱地占85.6%,水田占14.4%;縣內最低海拔500米,最高海拔2603米。孟連縣的西南部與緬甸隔江相望,國境線長133.399公里,全縣7個鄉(鎮)中有4個鄉(鎮)與緬甸相連,具有顯著的沿邊口岸優勢。這里有勐啊和芒信兩個主要通道通往緬甸及東南亞各國,還有幾個小通道與緬甸相連,是邊地歷史上的“茶鹽古道”之一。
移民安置點的勐馬鎮:位于孟連縣西南部,東接芒信鎮,北同公信鄉接壤,東北與娜允鎮和南雅鄉相連,西北與緬甸交界,是全縣比較繁榮的邊陲重鎮。土地總面積515.05平方公里,國境線長73.88公里,全鎮地形東南高、西北低,鎮內最高海撥2603米,最低海撥500米,屬典型南亞熱帶氣侯,高溫多濕,雨量充沛,適宜經濟作物、經濟林果的發展。全鎮轄8個村民委員會,10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262人,糧食作物耕地面積50270畝,其中,水田21314畝,旱地28956畝。安置區(即勐馬村)為勐馬鎮政府所在地,全村幅員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15376畝,其中水田9704畝,是全鎮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一個村,森林覆蓋率達50%。
移民安置區的娜允鎮:是孟連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東北與景信鄉接壤,西北和南雅鄉相連,西南同勐馬鎮相接,南與芒信鎮接壤。土地面積為171.49平方公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全鎮平均海拔960米,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氣候屬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濕分明,適宜種植多種作物。全鎮轄5個村民委員會,3個居民委員會,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315人,其中農業人口14665人。糧食作物耕地面積41088畝,其中水田16387畝旱地24701畝。安置區總戶數為1020戶,總人口為4106人,勞動力資源為2706人,占總數的65.9%。安置區耕地面積13861畝,其中水田9188畝,旱地4673畝,人均占有耕地3.4畝。
2、與我縣相比,孟連縣具有四大優勢,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增加群眾收入和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
一是得天獨厚的熱區資源優勢。孟連縣的最低海拔500米,最高海拔2603米,我縣的最高海拔為3199.5米,最低海拔340米,孟連縣地勢比我縣平緩,壩區多而且面積大,人均占有耕地比我縣的1.3畝多了2畝左右;我縣屬典型的干熱河谷地帶,四季分明,季節溫差大,平均氣溫16.4℃,孟連縣屬典型的南亞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濕、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夏溫差小,平均氣溫為19.6℃,這里土地肥沃寬廣,稻谷一年產兩季,一年四季均適宜農作物生長,是發展綠色生態經濟的理想區域。勐馬鎮農作物播種面積為23212畝,復種指數為151%。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農作播種面積的60%,水稻產量占糧食作物產量的96.7%。還有花生、甘蔗、蔬菜、瓜類等種植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33%。娜允鎮農作物復種指數為15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農作播種面積的77%,主產水稻,油料作物主要以花生為主,糖料主要以甘蔗為主,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還出產蔬菜、瓜類、大蒜、咖啡等。
二是邊貿優勢。孟連縣處在全區通往東南亞各國的前沿,1991年即被省政府列為以縣城為中心的省級開放口岸,毗鄰的緬甸第二特區,致力于發展,對孟連縣擴大對外開放,發展邊貿極為有利。
三是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孟連是一個民族文化生態園區,“中國孟連歷史文化名城”的確定為孟連縣注入了新的活力,孟連縣還有天然溶洞、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跨境旅游誘人,這些都將成為孟連發展的亮點。
四是基礎設施優勢。孟連縣通路已達到村民小組,近兩年來通過農網改造,通電率達100%。我們考察了移民安置點孟連縣孟馬鎮孟馬村和縣城所在地的娜允鎮的部分村莊,水泥路面建到家家戶戶門口,村民家中都用上了電燈、沼汽燈、煤氣灶,田間農用運輸線路縱橫交錯,點種、栽插實施機械化進行農業耕作,生產生活極為方便。在移民安置點的孟馬鎮孟馬村,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人口3532人,為傣族聚居村,人口及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920--960米的勐馬大壩子,有南馬河、南安河、南格河流經勐馬村壩子,南馬河上游有庫容達3200萬立方米的臘福水庫保障供水,壩區耕地灌溉條件較好。
3、孟連縣村民生活富裕,文明程度高、精神面貌好。孟連縣境內聚居著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等21種少數民族共94146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88%。這些少數民族勤勞、善良、智慧、純樸,禮貌、大方,熱情好客,“兩生意識”強。他們依山靠水,不亂砍一棵樹,不毀壞一片林,不出現亂砍濫伐等違法現象。他們自覺執行計劃生育,我們所走訪的傣家農戶中,沒發現有超生現象。如娜允鎮安置區總戶數1020戶,總人口4106人,戶均不足4人。他們的生活都很文明、富裕。在參觀考察孟馬村傣家農戶過程中,路過孟馬村委會,一塊顯得很舊的村務公開欄這樣寫到:2002年全村總收入為386萬元,支出331萬元,結余65萬元。來到薄葉罕膽這個村民小組長家,他家住房價值20-30多萬元,裝修美觀,室內擺設有彩電、冰箱、影碟機、沙發等,地面鋪的是地毯,非常整潔、干凈、衛生。我們所走訪的另一位村民剛從耕地回來,執意把衣服換了才肯見客人。這里的人們還有顧全大局的思想和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為支持溪洛渡電站建設,他們拿出的連片上千畝的幾塊地都是些好田好地,都是些大平壩子。
4、孟連縣對移民工作高度重視,整個移民工作超前。孟連縣根據二00三年四月十日省政府溪洛渡水電站移民搬遷孟連現場會議精神,超前準備,積極開展移民生產用地和生活區住房建設等工作。通過認真組織實施,目前的勐馬安置點已完成地質勘探、規劃及房屋單體設計工作,并完成了安置點135.7畝土地的權屬調整和補償工作。勐馬移民安置點場地回填土工程六月二十一日正式開工,目前共完成了回填土方量為75000多立方米,清除土方29200多立方米,整個工程進展順利,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到,這項移民工程預計2003年8月30日前能順利完工。
(三)老干部工作情況
我們在考察了昌寧、鶴慶兩縣的老干部工作及其老干活動中心建設的情況后,大家一致認為,他們的老干部工作抓得很實在,老干活動中心的建設搞得很有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領導高度重視,部門工作扎實。昌寧、鶴慶縣委、政府領導對老干工作高度重視。一是兩縣都分別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老干部工作協調領導組,縣委書記分管老干部工作。二是重視老干局領導班子的建設,配齊了老干局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昌寧縣老干局領導班子配備了一正兩副,編制為11人,鶴慶縣老干局領導班子配備的是一正一副,其編制為14人,三是在老干活動中心建設的籌資工作上,鶴慶、昌寧縣委分別多次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并及時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老干活動中心籌資建設協調領導組》,由縣委辦、政府辦發文監督集資工作,組織部、老干部門具體操作。四是昌寧、鶴慶縣委、政府領導親自督促、親自過問,使得縣財政兌現了省委辦(1992)30號文件規定縣處級退休干部每年每人120元和一般退休干部每年每人80元的活動經費。鶴慶縣在縣委老干局建立了老干部黨(總)支部,在鄉級設立老干部助理員、協管員,切實把老干工作從縣級抓到鄉鎮。同時還為老干部每年每人訂閱一份《云南老年報》,并通過層層建立學習制度,把老干部的學習教育活動抓到村。昌寧縣老干活動中心的建設,2000年10月13日開始啟動,到2001年12月止,近兩年時間整個工程就全面竣工。兩個縣在老干活動中心建設的“建設項目投資爭取”、“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工程建設資金的監督與管理”以及“老干活動中心建成后的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做得深入扎實,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了社會的好評。
2、認識統一、社會支持。在籌集資金建設老干活動中心工作中,昌寧、鶴慶多方面想辦法,出主意,積極發動各單位職工和社會各界捐款支助活動中心建設來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籌資工作中,兩縣都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老干活動中心籌資建設協調領導組》,發文號召社會各界積極捐款支助。至此,鶴慶、昌寧兩縣從全縣各級領導到一般職工,從各單位到全縣各企業、廠礦,從離退休老干到一般群眾,思想上達成了共識,認識上得到統一,各級各部門干部職工積極捐資出力,為老干部活動中心建設積極而為。昌寧縣委領導、離退休老干部帶頭捐款,規定副科干部捐助100元以上,正科以上干部捐助150元以上,副處級以上干部捐款400元以上。鶴慶出臺縣委文件,規定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每人捐款300元以上,正科領導干部每人捐款200元以上,副科干部每人捐款100元以上,一般干部每人捐50元以上。兩縣都分別通過向社會各級各界廣泛動員,集資方面取得了好效果。昌寧縣老干活動中心建設總投資480萬元,省級補助35萬元,縣財政撥款70萬元,參加捐款的單位達128個,個人達6469人,集資金額達187萬元。鶴慶縣集資金額達60多萬元。
3、建設規模理想,社會各界滿意。昌寧、鶴慶老干活動中心規劃合理,設計新穎,功能齊全,占地面積大,投資金額多,集學習、娛樂、健身,接待于一體,環境優美,是接待賓客和老年人活動的理想場所。他們的老干部活動中心建有服務樓,綜合樓,室外活動場所。服務樓設有賓館、大、小餐廳、茶室;綜合樓設有辦公室,大、小會議室,閱覽室,教室,詩書畫室,棋牌室,乒乓室、健生室;室外活動場所設有門球場、地擲球場、單雙杠場所等;其他附屬設施還設有停車場,洗車場,公廁和綠化帶等。還有可供平時娛樂和開展比賽活動的場所。兩縣老干活動中心的建設,迎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認可,深受群眾好評。鶴慶老干活動中心已成為每天傍晚縣城老、中、青、少集體唱歌跳舞、開展娛樂活動的集中場所。
4、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為把老干活動中心建成老年人開展政治活動的中心、文體娛樂的場所、學習知識的課堂、老有所為的陣地、聯系社會的紐帶、安度晚年的樂園。他們分別結合本縣實際,制定了《老年人活動中心管理辦法》。該辦法具體包括五個制度,即一是學習制度。要求老干部黨總支部和中心工作人員每月進行兩次政治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營造“我為中心爭興旺、中心興旺我光榮”的良好氛圍。二是財務管理制度。堅持收支兩條線和局領導一支筆簽批制度。三是治安保衛制度。要求保衛人員要熟悉《治安管理條例》、《內保制度》等法律法規,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辦事、文明保衛等。四是服務工作設施管理制度,堅持24小時值班,做到誰當班、誰負責。五是規定了到活動中心進臺球室、乒乓球室、健身室、棋牌室等活動經費的收取管理辦法,以及全免費和收半費對象的規定。昌寧、鶴慶采取“一條龍”服務的形式,以有償服務與靈活經營相結合的方式,以“中心”養“中心”和強管理促建設的辦法,促進了老干活動中心不斷邁向新臺階。
二、幾點建議
(一)對異地扶貧開發區建議
近年來,移民開發區群眾經濟得到發展,生活穩中有進,溫飽得到解決,駐思移民辦工作成效明顯,但在今后工作中,還要進一步做好異地移民區的穩定與發展工作。
1、做穩定,重鞏固,強管理。對移民開發區要進一步做好移民的思想穩定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加強新開發區基層組織建設,以強化管理,促進異地移民區社會經濟全面發展。要在積極配合思茅地區當地政府抓好開發區的村建及各項管理的同時,要爭取將此工作移交當地政府管理。
2、抓發展、促致富,講文明。駐思茅移民辦應繼續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多深入移民開發區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多方出主意,想辦法,指導移民群眾理清發展思路,抓好生產和搞好經濟發展。在努力提高移民生產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引導移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講文明、講禮貌、愛衛生的行為習慣。
(二)對溪洛渡電站施工區移民工作建議
我縣溪洛渡電站施工區移民工作,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就如何將此項工作順利推向新的階段,還需做到以下幾點:
1、建議縣委、政府加強對整個移民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做好移民區的調查研究工作,及時準確地掌握移民群眾的思想動態,認真研究和解決好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如移民政策的“三為主”、“三為輔”等要具體落實到一家一戶。
2、建議縣委、政府加強對省和三峽總公司的聯系,盡快爭取出臺移民工作的相關政策。如果上級移民政策久拖不出,我們的工作就會由越主動變成越被動。特別是移民的各種補助政策及補助標準,要及時給移民群眾一個清楚的了解。
3、進一步加強移民的思想教育。如保護生態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與各民族和諧相處共謀發的教育等。其工作要講究方法,要有具體措施,要明確責任,齊抓共管。
4、加強宣傳力度。待省委、省政府有關移民工作的政策明確后,在宣傳工作上要有一個新的突破,建議組織一些村干部和一定數量的移民代表實地考察移民安置點的生活區和生產用地等情況。
(三)對老干部工作建議
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近年來我縣老干部工作有較大發展,但還存在著老干局工作班子不齊、工作機構不健全,老干部活動場所缺乏、社會各級各界關心、支持老干部工作不夠。老干部考察團通過外出學習考察,結合我縣老干部工作實際,經集體反復討論、研究后,就如何做好我縣老干部工作提出了四條意見建議。
1、建議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老干部工作,統一思想,加強領導,不斷把我縣老干部工作推上新臺階。要站在改革、發展、穩定的政治高度,統一認識,把老干部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來抓,真正做到措施有力、工作務實,為老干部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2、我縣老干局總共3人,很難適應當前和今后老干部工作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建議充實和加強老干局領導班子及工作隊伍的建設。
3、永善縣老干部活動中心建設用地建議選在云南大學永善實驗小學下面與縣防疫的背后。工程建設,要立足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資金的籌集,要根據永善財力狀況,結合實際,爭取上級投入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等多渠道、多方式籌措建設資金。
4、建議縣委、政府加強對老干活動中心建設的領導,幫助解決老干部活動中心建設的場地、資金等問題。在整個老干活動中心的建設、管理過程中,建議由縣委書記負總責,分管黨務的副書記協助抓,組織部、老干局具體負責抓實施、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