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29 06:14:00
導語:關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已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牽動著社會穩定、家庭幸福和民族的興衰,引起了人們的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廣泛關注和擔憂。縣關工委近期組織了一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情況的調查。基本掌握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基本情況,并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特點和原因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基本情況近兩年來,我縣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共查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80人,其中女性4人。從年齡結構看,14歲以下8人,占查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10%;15歲19人,占23.5%;16歲28人,占35%;17歲25人,占31.3%。從違法犯罪的類型看,尋釁滋事30人,占查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37.5%;盜竊18人,占22.5%;搶劫18人,占22.5%;殺人5人,占6.3%;故意傷害5人,占6.3%;強奸2人,占2.5%;猥褻2人,占2.5%。從文化程度構成看,小學4人,占查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5%;初中54人,占67.5%;高中(或中專)22人,占27.5%。從違法犯罪主體看,在校學生13人,占查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16.3%;因失學、輟學、未就業的社會閑散未成年人53人,占66.3%;打工或學徒14人,占17.5%。其中,農村46人,占57.5%;城區34人,占42.5%;重犯6人,占7.5%。從處罰情況看,判刑46人,占查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57.5%;治安處罰34人,占42.5%,其中送勞教7人,拘留16人,其它11人。
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基本特點
1、違法犯罪有低齡化趨勢。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14歲以下違法犯罪的有8人,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10%,而2001—2002年只有3人,占4.8%,有明顯上升趨勢。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低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手段有成人化趨勢,黎章的殺人,陳玉的投毒,葉祥江的搶劫,高鋒的盜竊等就是例證,他們均是剛滿或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
2、違法犯罪有團伙化趨勢。近兩年,未成年人團伙或共同犯罪人數不斷上升,據調查,共有團伙12個,團伙作案達55人之多,占查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68.8%。其中,團伙搶劫18人,占該案的100%;團伙盜竊14人,占該案的77.8%;團伙尋釁滋事23人,占該案的76.3%。從犯罪過程來看,他們都是無組織的共同犯罪,沒有組織名稱,沒有幫規,一般都以一兩個人為首,臨時邀集其他人形成團伙作案。如“3.31”團伙入室搶劫案,就是以兩人為首,邀請在校6名學生臨時實施搶劫,劫后散伙。
3、違法犯罪有暴力化趨勢。未成年人實施搶劫、強奸、投毒和殺人等惡性案件日漸增多,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37.5%,比前幾年大大上升。他們的作案手段殘忍,犯罪方式成人化,大多數是受暴力、色情傳媒的影響,模仿性強。如“4.19”3人搶劫案和“3.31”8人入室搶劫案都是犯罪嫌疑人將刀架在被害人的脖子上,實施搶劫的,如廖余剛無錢花,便邀汪某、黃某,帶上刀于4月19日晚上在城區轉悠,物色好目標后,便跟蹤到一僻靜處,廖上前一手卡住被害人脖子,一手拿刀架在其頸上,汪某一手用刀頂住其腰部,一手搜身,并威脅地說:“不要叫,快把錢拿出來,不然就捅死你。”搶劫完畢,把被害人逼到一車旁,面朝汽車后,再撒腿逃離現場。2003年,黎某、袁某、唐某的持刀殺人案,其手段之兇殘,令人發指。
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分析當代社會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即有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品德因素,又有家庭、社會的因素,概括起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不知道法制的嚴肅性。未成年人在學校和家庭沒有受到很好的道德和法制教育,造成一些學生不懂法,不講道德,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奮斗目標。我們在調查中詢問一個少年搶劫犯:你知道搶劫是犯罪嗎?他回答說:知道是違法,但不知道是犯罪這么嚴重。你知道是違法,為什么還要去干呢?他答道:好玩唄!在詢問一個少年強奸犯時,他說不知道自己犯了強奸罪,因為陳紅(被害人)是自愿跟他“玩玩”的,他不知道與未滿14周歲的人發生性關系就是強奸。因尋釁滋事被拘留的方華軍告訴我們,他的女朋友與“小雞”(綽號)勾搭在一起,心中怨恨,便找人去修理他。平時有什么不平的事,找警察沒意思,警察也管不了那么多,都是靠自己去找哥們擺平,電視電影也都是這樣演的。他們的回答令我們瞠目,更令我們深思,我國歷來重視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關法律的頒布與實施和學校德育課的設置,都充分體現這一點,然而真正落到實處的又有多少呢!在80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調查中,有32人說沒有上過法制課,占40%;說好像聽過法制方面的課,但很少,沒有什么印象的有27人,占33.8%;只有21人說學校有法制課,并請專業人士講課,占26.3%。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2、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力弱,崇尚“哥們”義氣。未成年人正處于“心理斷乳期”和“情感沖動期”,當遇到偶然事件的誘導和激發時,往往不能慎重考慮,行為常常不顧后果。加上社會閱歷淺,缺乏人生經驗,識別和抵御各種腐朽思想能力不強,崇尚“哥們”義氣。許多案例表明,有相當比例的未成年人是在社會上被一些壞人的誘惑、拉攏和教唆下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如被一中開除的黎軍因沒錢去南昌,知道某中學經常有學生在租住的宿舍或校內的空房內賭博,遂產生“搜場子”(即搶劫賭博場)弄錢的念頭,便找到原一中同學周小明商定“搜場子”辦法,周又去找陳某,要陳在學校找好下手的目標,然后又邀集黃兵、付成、張俊等共8人持刀搶劫“場子”。在談話中,黃說,當時不想去,但大伙都來了,不去又不好,怕別人說自己不講義氣,不夠朋友。陳某說,當時,知道是去“搜場子”,很害怕,但黎說,學校有很多“場子”,以前也干過,很容易得手,都沒有出事,同學是因為賭博被搜都不敢告發的,經他這么一說,我便同意了。張某說,本來是不想去的,在路上都想要退出,但又覺得折面子,當時認為,只跟著去,不動手不會有事的。在這一案例中,他們大多數是不愿意去干的,因為怕傷面子,不夠哥們義氣而鋌而走險,又心甘情愿地把搶劫的錢全歸別人所有。
3、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失當。一是父母離異,因感情糾葛,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致使孩子個性偏執,出現心理障礙。某校初三學生袁林,原先學習成績名列全班第一,父母離異后,情緒低落,神情呆滯,成績急劇下降到三十名。二是父母忙于生計,只顧掙錢,對孩子要錢就給,只關心孩子的健康、學習成績和穿衣吃飯,忽視品德教育。三是父母自身素質低,無力管教孩子,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家長道德品質差,言行不端,常在家賭博,對子女影響極壞。四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子女”由祖輩管教,形成隔代教育。大多數祖輩對孩子存在溺愛現象,物質上盡量滿足,言行上放任自流,甚至對一些不良行為也能寬容對待,加上受年代、知識、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老人對教育也感到力不從心,難以教育好孩子。五是教育方式不當。有的父母認為孩子考試分數高就行,其它方面不聞不問,甚至一味遷就,形成重智輕德的教育,孩子“有恃無恐”,容易走向個人極端;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特點,只要知道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有違紀行為就口出粗言,譏諷、挖苦,甚至施以棍棒來教育,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抵觸情緒。據調查,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屬于以上幾種家庭情況的占83.5%,其中屬于離異(或單親)的占10%,父母不在身邊的占20%。
4、學校教育存在缺陷。一些學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分數論英雄。往往出現“重智育,輕德育,放松法制教育”的現象,法制教育課形同虛設。對一些學習成績差、表現又不好甚至有劣跡的后進生,教師不是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用愛心去關懷,用耐心去幫助教育他們,而是“恨鐵不成鋼”,對他們態度粗暴,動輒訓斥、體罰,甚至以種種借口把他們趕出校門,這樣流失的學生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次調查,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有67人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總數的83.8%;成績差,表現又差的后進生43人,占53.8%。據他們反映,在學校時,大多數后進生受到歧視,被人瞧不起,因此,破罐破摔,對學校和社會產生不滿情緒。
5、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未成年人深受其害。一是暴力、色情文化垃圾和不健康的網絡、傳媒的影響是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種暴力、色情書刊、廣告、音像制品屢禁不止。網吧、游戲廳業主為了自身的利益,置國家的法律、法規于不顧,大量接納未成年人。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71.1%的人看過黃色錄像;86.3%的人愛上網,上網主要是打“傳奇”游戲和聊天,其中23%的人有網戀。網癮就像毒癮一樣毒害著未成年人,上網讓他們荒廢學業,上網讓他們走向犯罪,上網讓他們不顧一切。某校白天剛對同學們進行網吧危害的教育和法制教育,并規定學生一律不準上網,違者將課以重罰。當晚11點多鐘就有兩名學生翻越圍墻去上網,后來知道是與網友約好時間談情說愛的。寧可違校規,也不能違網約,這是何等的網戀沉迷。某中學教師反映,周敏作業不做,在泡網吧,他母親去網吧叫他,他竟敢置之不理,母親只有打“110”報警,才把他嚇出來。該校還有一學生張濤因上網而弄得面黃肌瘦,精神不振,債臺高筑,學校勸其休學,在家調養身體。要上網就要有錢,靠父母給的零花錢和從牙縫里省錢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網欲,他們想到了騙、偷和搶。據調查,因無錢上網而犯罪的占同案的37%。聽聽家長們的呼吁:請關閉網吧,救救我們的孩子吧!雖然言辭有些偏頗,但網吧對未成年人的危害確實令人擔憂。二是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泛濫,領導干部中的某些腐敗現象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未成年人。他們從小好逸惡勞,滋生盲目追逐、享樂攀比的習氣。沒錢花,就去偷、去搶。他們甚至認為偷盜和當官的貪污受賄沒有什么兩樣,都是不勞而獲。弄錢不能靠勤勞、吃苦,要靠手段,勞動觀念極其淡薄。從而導致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錯位,放縱自己的不良行為。某校初一學生劉平從家里偷了700元錢,帶三個伙伴離家出走,到九江后,每人買一套新衣服,住進了賓館,想瀟灑走一回,錢花完后,就想出了“好主意”:打110。當警察詢問時,他們只告訴一點,自己是某中學的學生,其它的一問三不知,就連家長姓名,聯系電話都假裝說忘記了,警察拿他們沒辦法,只好通知學校來領人。在調查時,有許多同學反映,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面前經常缺乏誠信,不能兌現諾言,“我們不誠實,是跟大人學的。”有個班主任要到劉吉家去家訪,劉吉卻帶著自己的班主任在縣城轉悠了近兩個小時,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家,說是忘了,令人啼笑皆非。
四、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幾點建議
1、加強未成年人教育。要緊緊抓住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的理想信念、革命傳統、集體主義、民族精神和民主法制教育,采取不同方式,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家庭教育上,主要是城鎮以學校為依托,農村以組或聯組為陣地辦好家長學校,聘請有經驗的老教師擔任教員,以《家教必讀》為教材,每半年上課1—2節。幫助家長改正溺愛、打罵、諷刺、只給錢不教育和重智輕德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和家教水平。幫助解決好父母離異、單親及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的未成年人教育問題。在學校教育上,首先是要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打破唯分數論的教育獎懲辦法,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其次是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希望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習成績差,經常違法違紀的學生要倍加關愛,要有社會責任感,不能讓他們受到歧視,成為“棄兒”。要與后進生反復進行個別談心,幫助其分析原因,找準切入點,用愛心和耐心去教育他們,只要他們做出了一點成績,取得了一點進步,就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要多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讓他們溶于大集體之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參加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要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進行幫教。學校盡可能地不要開除學生,不要把一些在犯罪邊緣的未成年人推向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講,轉化好一個后進生比培養一個優秀生所產生社會效應更大。四是要重視誠信教育。社會上各種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爾虞我詐、說話不算數等缺乏誠信的現象比比皆是,造成學生中,口是心非,相互欺瞞,不講誠信的現象普遍存在。希望家長和教師在孩子面前說到做到,做出榜樣,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孩子,教育孩子講誠信,學會做人。
2、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普法教育要從源頭抓起。在“六五”普法宣傳時,要把學校列為重點單位,要切實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學校的法制課要上課表,各級關工委要積極配合教育、司法、公安等有關部門為中小學校配備法制副校長,有計劃有步驟地上好法制課。在學習“兩法一條例”的同時,還要選學《刑法》有關法律條款,弄清罪與非罪、違法與犯罪的界限和幾種常見犯罪的特征,使學生較系統地接受法制教育,從而增強青少年的法制觀念,提高青少年的守法意識。政法部門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時,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對違犯治安管理條例的,一般不予以拘留,僅作訓戒處理。對社會危害不大,盡量多判緩刑或管制,采取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進行管制,共同進行幫教的辦法進行挽救。避免其投入勞改后,交叉感染;同時,要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加大懲治力度。最好的原創免費公文站
3、加大網吧、游戲廳的整治力度,凈化社會環境。不定期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對學校周邊的文化市場要按相關法規下決心進行全面清理整頓。近期,網吧經過整治,有明顯好轉,但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的問題仍然存在,有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進不了網吧,卻可以進游戲廳,游戲廳的生意也因此“火爆”起來。因此,管理部門要依法加大文化市場的整治力度,切實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是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經營性網吧(查驗身份證)。嚴禁在游戲廳中玩賭博游戲。一經查實,從嚴處理,該關閉的要堅決關閉。二是長期開設有獎舉報通道,發動和鼓勵教師、家長和關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有識之士加入到網吧、游戲廳的整治活動中來,積極舉報,徹底打消經營業主所存在的僥幸心理。三是城市要加大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圖書館、少年游樂園等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建設的投入,農村、社區可建立青少年活動室,使之真正成為未成年人健康有益的活動場所。
4、認真做好幫教工作。對“兩勞”回籍等失足青少年的幫教工作十分重要,是避免破罐破摔“再進宮”的關鍵一環。我委為了掌握情況,積累經驗,在縣拘留所設置了幫教聯系點,并跟蹤幫教,但這僅僅局限于在拘留所服刑的青少年,全縣幫教失足青少年的工作量大,任務重,建議由縣政法委牽頭,成立幫教領導小組,列入黨政的議事日程。充分發揮公安、法院、司法、工、青、婦和關工委的作用,對他們進行針對性幫教,在上學、就業等方面開辟多種渠道,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能重新做人,開始新的生活。要重視社會閑散青少年所面臨的“三無”(即無書可讀、無業可就、無組織去管)的現狀,全社會都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當中的大多數有學可上,有工可做,有人去管。這是有效減少社會閑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根本之道。
5、動員更多的老同志來做關心下一代工作,充分發揮“五老”(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老教師、老退伍軍人)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特殊作用,支持他們開展各項工作。要求他們協助學校教育好自己的孫輩,為青少年做一兩件有益的事情。(注:文中未成年人姓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