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07-31 09:48:00
導語:縣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是河北省東南端地處偏僻的一個農業大縣,本世紀初被定為國家貧困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立足農業縣傳統優勢,將龍頭企業建設作為推動主導產業乃至整個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來抓,堅持圍繞特色強龍頭(企業),圍繞龍頭壯龍身(基地、市場、中介組織等),圍繞龍身擺龍尾(農戶),全縣農業特色產業漸成氣候,呈現出多龍競舞之勢。2003年以來,全縣有新建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工業龍頭項目19個,億元以上項目3個。2005年初,××縣被省定為擴權試點縣,為進一步加快富民強縣步伐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特一主”產業形成多“龍”騰飛之勢
目前,××縣業已形成面粉、花生、香油三大特色產業和養殖主導產業“三特一主”產業群,為縣域特色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和持續動力。
——面粉產業成為全國最大面粉加工基地。全縣有較大面粉企業43家,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日加工小麥200噸以上企業有16家,億元以上面粉企業2家,全縣日加工小麥能力10000噸,從業人員4000人,年產值31億元,利稅2.7億元,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縣。原創:“龍頭”企業五得利集團擁有5個分公司,18條生產線,日處理小麥6200多噸,是全國最大的面粉加工企業、國家標準化試點企業、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企業、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五得利”牌面粉被評為國家名牌產品,五得利集團總裁丹志國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
——花生產業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型經濟。花生年種植面積50萬畝,總產15萬噸。南李莊、張集、金灘鎮三大花生市場年交易量達25萬噸以上,交易額10億多元,市場輻射冀、魯、豫、遼、蒙等11個省市,帶動3000多農民群眾從事花生加工和流通,是長江以北最大花生集散地。全縣有總投資500萬元以上花生深加工企業9家,其中千萬元以上企業2家,名福植物油、名龍花生、名威花生、康宏食品等一批深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花生4萬噸以上,已形成食品、油脂、飲料三大系列、十幾個品種,創出花生油、烤花生、分級篩選花生米等一批名牌產品。花生龍型產業年利稅1.9億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農業產業化龍型經濟”,××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花生之鄉”。
——香油產業香遍全國。××小磨香油“油香磨小名大”。全縣擁有小磨香油專業村40多個,7500多個香油專業戶遍布全國,年生產小磨香油4.5萬噸,占全國香油總量四分之一,從業人員3萬人,年產值13.5億元,年利潤3.6億元。2004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小磨香油之鄉”。縣內投資百萬元以上香油加工企業4個,億元以上加工企業1個。去年以來,新建了總投資1.2億元的中國××香油城項目,年內竣工投產后,××香油產業將實現由分戶經營向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管理的跨越,××將成為全國香油名氣最大、銷售量最多、銷售范圍最廣、從業人員最多的小磨香油加工縣。
——養殖產業成為增收富民第一主導產業。目前,全縣重點養殖鄉鎮12個,養殖專業村78個,養殖龍頭企業投資百萬元以上的有14家,千萬元以上2家。冀南牛業、京華養殖、亞基飼料、正大飼料等一批養殖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示范帶動了全縣養殖業發展。全縣養殖業總產值突破8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50%以上。
多“龍”騰飛從壯大龍頭開始
××縣委、縣政府以工業化思路抓農業、以農業產業化帶動縣域工業化,圍繞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主攻產業化龍頭項目,不斷拓展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升級。
1、在龍頭企業項目選向上圍繞特色做文章。圍繞打造“三大基地”(全國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最大的花生集散地、最大的小磨香油加工銷售基地),育壯扶強產業龍頭,著力做大做強做長面粉、花生、香油三條龍型經濟。面粉產業,投資2.3億元的得利城面粉深加工項目被列為省重點項目,一期工程年底可完成主體工程,投資6000萬元的美佳香饃食品項目已竣工投產;花生產業,投資5000萬元的名福植物油項目已竣工投產,名威、名龍花生深加工擴建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香油產業,成立了中國××小磨香油協會,投資1.2億元的中國××香油城項目即將竣工。
2、在龍頭企業業主選擇上讓民營經濟唱主角。對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從資金、土地、稅收、工商、信息等方面給予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對民營大戶實行縣級干部聯系制、掛牌重點保護制、優惠政策扶持制,并成立面粉、花生、香油三大產業推進指揮部,建立起“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支隊伍”的推進機制,重點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內引改制縣企,鼓勵民營企業購買、兼并、租賃、參股、控股集體企業、破產企業,盤活資產,打造新“龍頭”。目前,通過政策支持、牽線搭橋,由民營企業購買兼并破產企業3家,租賃9家,參股6家,酒廠、油脂廠等縣辦企業一經民營注入,活力顯現。
3、在龍頭企業發展力量上全民參與。實行“1+x”項目機制,將黨政機關推向項目建設第一線。全方位、多渠道拓寬招商方式,積極探索網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激活民營招商主體,原創:以“民企”引“民企”。引導民營企業積極招商引資,走出去學習先進理念和管理知識,引進人才、技術和資金。上半年,組織民營企業經營者到沿海開放地區——京、津、滬,有針對性重點招商5次,吸引18家外地客商到××投資置業,引進資金5.2億元。狠抓工業城載體建設,“筑樓招親”。在城區東部215省道兩側規劃建設了8平方公里的“××府工業城”,實現了“五通一平”,目前,已有10個項目入內建設,建成4個,近期又有5個項目相繼入內開工建設。
4、在龍頭企業環境打造上建立“服務跟著項目走”的政策機制。奉行“兩個堅持”招商原則。堅持“凡是項目到××只能說辦成,不能說不行”,堅持“凡是條文規定都要變成有利××發展的綠燈”。縣成立項目審批中心,實行職能部門集中“一條龍”辦公、“三制一式”辦證服務,做到了“進一個門辦好、交一次費辦成、在承諾日辦結”。對項目審批過程中的有關費用能免則免,能減則減,嚴格執行“一證一書一卡”制度。縣委、縣政府制定了《關于環境興縣的暫行規定》,從優惠政策、服務承諾、組織領導、責任追究等方面,制定了31條具體規定,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龍頭企業項目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以來,全縣新增工商個體戶和民營企業312家。
5、在龍頭企業發展戰略上立足高起點創名牌。縣委、縣政府在全縣大力開展“創名牌、引名牌、聯名牌、靠名牌”的“四名”創建活動,規定對企業獲得和幫助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分層次給予5-50萬元獎勵。鼓勵上高新工業項目,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民營企業引進技術、人才、設備。同時,積極引導企業推行標準化生產、質量認證制度,推廣運用先進科學的管理方法。2004年,五得利牌面粉榮獲“中國名牌產品”,邯雪牌面粉被評為“省名優產品”,凱發牌面粉榮獲“綠色食品”稱號,分別填補了省、市空白。目前,全縣有13家面粉公司、6家花生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美佳食品正申報有機食品、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