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生產發展 搞活農村經濟調研文章

時間:2022-10-19 05:24:00

導語:抓好生產發展 搞活農村經濟調研文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抓好生產發展 搞活農村經濟調研文章

近年來,××市緊緊抓住“生產發展”這個“牛鼻子”,跳出農業抓農業,依靠工業帶農業,將工農耦合成大產業,不僅實現了農戶、企業“雙贏”目標,而且帶動了全市農村經濟發展。2005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24.2億元,增加2.1億元,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70元,同比增加317元,增長8.7%,居湖北省第4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6.66億元,增長8.1%;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295元,同比增加55元,增長2.5%。

(一)

抓好生產發展,必須大力推進工農產業融合。近年來,××市為此進行了積極探索。

——抓龍頭企業帶動融合。龍頭企業是實施“以工哺農”、推動產業融合的載體之一。我市把發展、培育龍頭企業作為重要環節來抓,狠抓“引進”和“培育”。按照“誰有能力誰牽頭,誰能牽頭扶持誰”的原則,在工商登記、貸款貼息、企業用地等方面,對龍頭企業予以政策傾斜,使其迅速成長、不斷壯大。近兩年,全市共引進農產品加工項目44個,累計完成投資10.2億元。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糧食加工、油脂加工、棉花加工、果蔬加工、水產品加工等5個農產品加工型重點產業群,全年加工各類農副產品70萬噸。

——抓基地配套促進融合。我們按照“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場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思路,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優質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狠抓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全市基本建成優質糧棉油生產基地、果蔬生產基地、畜牧生產基地和水產品基地。全市農業生產正逐步實現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

——抓利益共享推動融合。積極引導龍頭企業發揮資金、技術、市場等優勢,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長效機制。采取“幾提供一回收”、“以養(種)還貸”等方式簽訂生產合同,確立契約關系,企業指導基地農戶按合同要求規范生產,企業嚴格按合同規定價格收購,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共同體。

(二)

抓好生產發展,必須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市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按國家標準組織生產。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和龍頭企業的原料需求以及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實行有標生產、品牌銷售,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基地建設和發展。全市先后了柑桔、砂梨等農產品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建立了總面積達55萬畝的無公害蔬菜、柑桔、水稻基地,白洋柑桔示范基地、問安優質稻示范區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按市場需求培育品牌。采取申報名牌產品培育品牌、通過展會宣傳品牌、開拓市場推介品牌、招商引資引進品牌等方式,不斷提高××農副產品中名優品牌的數量、規模及“含金量”。全市已有27個農產品被國家認定為綠色食品,培育出了××大曲、九龍仙米、環星色拉油、百里洲梨、白洋柑桔、七星臺大蒜、瑪瑙禽蛋等一批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精品名牌。

——按農民要求推廣科技。我市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為契機,建網絡、搞示范、抓培訓、上工程,全面提高農產品生產的科技含量。全市建立健全了四大農業科技推廣網絡,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農技推廣體系;按照“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的要求,實施“四個一”工程,即建好“一口池”(沼氣池),落實“一張表”(測土配方施肥通知單),推廣“一盞燈”(頻振式殺蟲燈),抓好“一根針”(畜禽防疫)。

(三)

抓好生產發展,需要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農民組織化程度。××市在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抓好培訓提高農民。認真實施“陽光工程”,實行勞動、農業、科技、教育部門聯動,市、鎮、村三級聯合開展農民技術培訓、農民工轉移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的規模、層次和效益。全市建立了5個農民工培訓基地,開設對口專業,每年示范性培訓、轉移農民5000人以上。今年上半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300多人,引導從事農產品營銷、運輸、建筑、中介服務等二三產業“亦工亦商”的農民近3萬人。

——促進創業轉移農民。我市把引導農民自主創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通過典型示范、市場連接、“龍頭”引路、“大戶”帶動等措施,吸引更多的農民創業興業,尤其是鼓勵農民直接掌握生產資料,進行經營性創業,實現由“勞務型”向“老板型”轉變。同時爭取更多的能人回鄉、企業回遷、資金回流,形成滾雪球式的創業疊加效應,努力提高農民的資產性收入。

——建立協會組織農民。按照“依托一個產品,建立一個組織,振興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通過政府引導和農民自發組織相結合,放手發展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狠抓農村個體運銷大戶、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購銷實體、種植能手和專業大戶,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綜合競爭能力。目前,全市已發展各類專業協會84個,農村經紀人隊伍達1萬多人。

(四)

抓好生產發展,必須認真落實黨的惠農政策,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市近年來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落實國家惠農政策。認真貫徹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重點糧食品種最低保護價收購等惠農政策,加強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調控,切實保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今年全市安排農林水支出1304萬元,比去年增長102.79%,農業切塊項目安排591萬元,比去年增長97%。上半年,全市已發放糧食直補資金達873萬元、柴油化肥綜合補貼650萬元、早稻良種補貼88萬元,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一是改善農村交通條件。近三年市、鎮、村三級道路改造建設共投資1.5億元,建成縣道4條66.6公里,鄉鎮道路170條1200.7公里,村級公路176條1267.4公里,形成了市、鎮、村之間公路互通互連,全市198個行政村到市區半小時直達的三級路網格局。計劃再用三年時間,完成通村公路硬化工程631.3公里,達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標。二是提高水利設施水平。近年來,全市已先后完成下百里洲江堤加固等一批大型水利基礎設施項目,上百里洲江堤整險加固、中小型水庫整險、末級渠系等項目進程明顯加快。今年以來,先后投資1.34億元,完成土石方80萬方,修復水毀工程12處,完成渠道硬化29公里,渠道清淤40公里。三是采取得力措施,提高農田產出能力。

——引導金融信貸投放。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整合農村金融組織的服務功能,切實保障“三農”發展的有效信貸資金供給。支持金融機構運用多種金融服務手段,嚴格按產業政策和信貸條件發放貸款。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探索擴大農村保險辦法。在信貸投向上支持農村經濟、中小企業,支持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龍頭企業合理的流動資金需要,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今年元至5月,全市各項信貸累計投入56730萬元,同比增加5843萬元,其中農業貸款累計投入34523萬元,同比凈增15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