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0 11:23:00
導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村牧區生產力發展情況
(一)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昂素鎮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鎮區東南部,屬于典型的牧業嘎查,總面積48萬畝,下轄巴音哈達、桃里木、昂素、塔馬哈賴、西日陶勒蓋5個牧業社,居住著168戶農牧民,總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頭只(其中綿羊26819頭只、山羊23593頭只、大畜1499頭只),水澆地7866畝(其中青貯2500畝),2005年牲畜出欄率達42%,糧食總產量達464000公斤,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250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6800元。
(二)農牧業科技推廣、科技入戶:先后投入資金10余萬元,引進優良品種12個,推廣適用技術14項,購進大中型農機具21臺套,組建農機服務隊3個,近年來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科技入戶率達100%。
(三)農牧業基層設施建設: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2公里,距敖鎮98公里,距烏審旗達掌線30公里,地下水資源和草場、耕地資源十分豐富,人均占有面積大,飼草料資源充足,經濟互補性強,路、電、訊、郵等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相對較好,各項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發展現代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現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鄉村公路40公里。有10千伏輸電線路19.8公里、0.4千伏低壓線路2.2公里。接入了二級光纜干線,建立無線接入基站,基本實現了移動通訊無盲區。
(四)農牧業增長方式:昂素嘎查屬于典型的牧業嘎查,其主要經濟來源依靠畜牧業,增長方式依托牲畜改良、小區養殖、以種促養以養增收等手段。現全嘎查已建成高標準養殖小區2個,牲畜改良站點3個。昂素鎮南與烏審旗蘇力迪牧業大蘇木毗鄰,北與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牧業大蘇木接壤,是鄂爾多斯地區畜牧業發展的中心地帶,現昂素鎮正在全力爭取四季青肉聯廠落地生產項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較近,流通體系相對較好。
(五)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與發展:2005年昂素嘎查連戶組建農機服務隊3個。
二、農牧民收入情況
(一)農牧漁業生產性收入和非農牧漁業生產性收入:
(二)打工經商情況及外部增收渠道:
(三)補貼等政策落實情況:近年來國家推行“三項補貼”政策,增強了農牧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并讓農牧民增強了發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糧食播種面積較少,加上補貼額度甚微,所以對當地的農牧民增收影響不是很大。2005年昂素嘎查直接補貼落實到位22萬元,補貼標準每畝糧食作物補5.5元。農機具購置補貼自實行以來,補貼是按農機部門的售價做為標準,實行農牧民出資50%,上級部門補貼50%的方式進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農機具補貼落實到位12元。良種補貼一直以來是由旗與鎮兩級從財政中自行補給。
三、民主法制建設情況
(一)嘎查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昂素嘎查于2006年3月份進行了嘎查黨支部換屆工作。現共有黨員23名,其中60歲以上黨員6名,45歲以下黨員11名,女黨員6名,流動黨員3名。近來年,昂素嘎查基層組織建設在上級黨委和鎮黨委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以“雙六”工程、“6668”目標工程、“1234”突破工程為主題,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為主線,以發展農牧區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根本,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為全面實現農村牧區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了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主要體現為:一是能夠認真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視農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制,黨支部書記能夠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兩委”班子密切配合,齊抓共管。二是農牧區基層組織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措施得力,并得到有效落實。三是黨在農牧區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農牧業和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健康推進,農牧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區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大多數農牧區基層黨組織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配套建設格局。四是農牧區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較大成效,農牧民群眾民主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社會風氣良好,農牧區社會穩定。
(二)嘎查村民民主自治情況:昂素嘎查于2006年4月份進行了嘎查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一直以來能夠堅持和完善嘎查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制度,并按要求成立了嘎查村民理財小組和嘎查村務監督小組,積極開展黨員和嘎查村民代表議事活動,重大事項在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前,黨支部、嘎查村委員會能夠認真聽取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意見,能夠嚴格實行由嘎查村民(代表)評議黨員、干部的制度,嘎查黨支部、委員會、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建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嘎查村務公開制度落實情況:昂素嘎查村務公開主要依靠張榜公布、召開嘎查村民大會或代表大會等方式公布。嘎查每年進行村務公開4次,為每季度一次,分別是3月份、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公開內容主要有:每年的經濟目標任務、計劃生育指標、征用土地及宅基地審批、救濟款物的發放、有關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嘎查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及工資(補貼)的確定和項目的確定、嘎查村的公共事業和財務公開等。
(四)普法教育開展情況:為切實加強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為主體的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功能,2005年,昂素鎮拿出11.2萬元對法律服務機構的辦公場所進行了建設,并配備了專車。規范和完善嘎查財務、村務公開以及鎮政務公開制度。認真執行國家稅費改革和減輕農牧民負擔的政策,保障農牧民依法承包使用土地、草場的權益。
四、農村牧區社會、文化建設
(一)農村牧區人口、教育及文化建設
1、義務教育: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和“兩免一補政策”。
2、農牧民培訓:農牧民培訓主要采取舉辦培訓班、外出參觀考察、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農牧民培訓制度健全,并能夠認真落實。
3、文化事業:因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較近,文化活動室、學校等主要依托鎮區。昂素鎮現有小學1所;文化站1個,有工作人員5名。昂素鎮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保留蒙古族傳統文化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這里擁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而且文化資源豐富,民間曲藝、民族服飾、飲食、歌舞、馬術文化、祭祀禮儀等民俗風景隨處可見。舉世聞名的阿拉格蘇勒德(花纛)就位于昂素鎮蘇力迪嘎查境內,轄區內還有馬良誠顧壽山革命列士紀念碑、阿日來廟、包日陶勒蓋敖包、走馬俱樂部、古樹奇觀、布日德草原、哈日根圖廟等很多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濃厚的民族文化景點。
(二)農村牧區社會保障制度:重點發展教育事業和衛生事業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施了“兩免一補”政策。進一步加大公共衛生、醫療衛生的投入力度,改善醫療環境,建立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其它農牧區社會保障制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農村牧區醫療衛生:因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較近,農村牧區醫療衛生建設都在鎮區,昂素鎮現有衛生院3個,2005年實行了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鎮政府拿出6萬多元,為農牧民代繳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基金農牧民自籌部分的50%,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昂素嘎查參合率達100%。
(四)農村牧區治安狀況:昂素鎮現有法庭1個,工作人員名;司法所1所,工作人員2名;派出所1個,工作人員6名。2005年鎮政府成立了排查矛盾糾紛領導小組,全面落實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進一步落實了社會穩定工作責任制和“嚴打整治”各項措施,確保了社會穩定,社會治安人民群眾滿意。
五、農村牧區改革情況
(一)農村牧區經營體制:以畜牧業為主
(二)農村牧區稅費改革:從2001年國家實施農村牧區稅費改革以來,我鎮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農牧業稅以全部免去。
(三)旗縣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2001年稅費改革后,財政體制由上繳財政改為補助財政,2005年實行了“鎮財旗管”。
(四)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昂素鎮設有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含改良、農機、科技、林草水利),工作人員8名;草原執法大隊,工作人員6名;動物檢疫站,工作人員7人。目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管理大多沿用行政管理模式,以科技人才管理為核心的新體制尚不健全,農技推廣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同時,基礎設施差,經費投入緊缺,致使農技推廣機構根本無財力和精力進行技術推廣工作,許多農技推廣項目缺乏啟動資金。
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和重點建設內容。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因農牧戶居住分散,農牧戶通電率僅為8.3%,鄉村道路較差,生產機械化率低,養殖和居住布局不盡合理,綠化率低,社會保障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