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縣發展營銷大戶促進商品流通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11-06 02:46:00

導語:對我縣發展營銷大戶促進商品流通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我縣發展營銷大戶促進商品流通的調查報告

近些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迅猛,市場經濟的發育也不斷健全。但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逐步推進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業將再次面臨發展的機遇,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同時也將受到入世的嚴峻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某的農業產業結構如何調整,產業化怎樣形成,特別是以營銷組織(大戶)為主體的流通領域如何發展,是擺在全縣上下的一個現實課題。為此,我們對全縣營銷組織(大戶)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就某發展營銷產業,促進商品流通的情況作一剖析,并就發展營銷組織提幾點建議。

一、某縣營銷組織(大戶)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前,某同全國一樣,農副產品極其短缺,沒有多余的產品在市場上流通,更談不上外銷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推行農村改革,特別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后,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產品逐步開始出現富余。于是,一批糧串串、木串串、菜串串、禽串串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起初這些“串串”們所作的主要是縣內的流通,從事鄉鎮買縣城賣或是鄉鎮之間的互補性交流,規模小,時間季節性強,不足以成為產業。進入九十年代后,一部分“串串”從眾多的“串串”中脫穎而出,逐步走出縣門、市門甚至省門,向省外的大市場進軍。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年底,全縣個鄉鎮萬農業人口,從事農副產品營銷的人員有多人,占農業人口的%。其中建立起松散型營銷組織的有個,從業人員人,年銷售收入在萬元以上的營銷大戶達戶。通過營銷組織和營銷戶向縣外銷售的農副產品主要有:糧食作物、生豬、山羊、家禽、水產、水果、中藥材、竹筍等多個品種,年銷售額.億元以上。農副產品營銷已開始成為某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營銷大戶產生的條件

農副產品的營銷同其他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一樣,也有其發生、發展和拉攏壯大的過程。為了較為準確地了解和掌握營銷大戶產生的條件,我們特意發放了農副產品營銷大戶有關情況調查問卷,并走訪了部分鄉鎮的營銷大戶。大橋鄉飛龍村社水產品營銷大戶趙連奇,佛蔭鎮乘山村社山羊營銷大戶王清兵,白米鄉龍聚村社蔬菜營銷大戶鄭中清,白鹿鎮柏松村二社水藕營銷大戶徐銀忠等是我們走訪調查的主要對象,通過調查了解,基本找到了營銷業及其大戶產生的條件。

條件之一:政策開放為營銷大戶的成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計劃經濟時期,計劃就是一切,政策管得過死,搞販運就會被定為投機倒把分子。加之經濟嚴重短缺,根本沒有造就營銷大戶的土壤和機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國家政策的重大調整,計劃經濟逐步被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取代,為營銷業和營銷大戶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決定性的條件。

條件之二:農副產品的富余和賣難的出現是營銷大戶發展的基礎。進入八十年代的中后期,農副產品開始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特別是九十年代初,某農業連續幾年的豐收,使部分農產品出現賣難。糧食、生豬、蔬菜等因相對過剩導致的賣難始終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繼續發展和再生產的擴大。農副產品的極大豐富和賣難的出現為營銷大戶的呼之欲出奠定了基礎。

條件之三:自身首先是種養大戶。白米鄉龍聚村社蔬菜營銷大戶鄭中清從年起,就開始種植商品蔬菜,起初只種蘿卜、白菜等常規菜,年起改種早春茄果類蔬菜和秋淡蔬菜,常年商品蔬菜種植面積保持在畝以上,同時也帶動了本鄉農戶種植商品蔬菜。然而,隨著商品菜面積的不斷擴大,蔬菜開始積壓、爛市,農民收入受到影響。于是,鄭中清通過市場調查,決定走種菜、營銷之路。開始,老鄭在家設置蔬菜收購點,然后將收購的蔬菜交某縣城、等地的蔬菜批發商,當年就營銷蔬菜余萬斤,盈利萬余元。后來,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擴大,鄭中清干脆把收購點設到縣城,每年都為城內的一些大餐廳、幾所中學和縣農廣校等定點銷售。現在,已經把營銷業務拓寬到了赤水、習水、重慶等市場,年營銷蔬菜量在萬公斤以上,產值萬元左右,實現純收入萬元以上。鎮乘山村社山羊營銷大戶王清兵在搞營銷前,除養豬和小家禽外,主要從事豬、羊的屠宰工作,并從屠宰牲畜中,逐步開始走上了營銷之路。年是王清兵開始成規模搞販運的一年,起初主要營銷羊肉,主銷內江、重慶。后來生意越做越大,既銷羊肉、又經營成羊、乳羊,還賣羊皮,銷售地已發生了變化。而今王清兵的山羊已用飛機運銷到了海口、廣州、深圳等地,年銷乳羊、成羊在萬只以上,羊肉超過噸,羊皮多張,年銷售額達多萬元。鎮柏松村二社水藕營銷大戶徐銀忠,除在自家田里種植水藕外,還到某鎮馬街等地承包水面種藕,種藕面積達余畝,產量萬斤以上。年在老徐的倡導和努力下,白鹿鎮正式成立了水藕協會,當年白鹿鎮上百萬公斤的水藕不僅找到了銷路,而且賣了好價錢。

條件之四:有敢冒風險的膽識和超前的意識。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我們所了解的營銷大戶中,絕大多數在營銷中都嘗過失敗的滋味。大橋鄉飛龍村水產營銷大戶趙連奇,在營銷水產品的過程中,曾有過多次的失敗,其中大的失敗就有過三次。第一次是年從重慶發車皮到上海,由于當時氣溫高,車內缺氧,死了大量黃鱔,一次性損失萬多元,個合作伙伴人平損失萬多元,造成拆伙;第二次是在年冬季,從秦嶺運貨發往上海,氣溫太低死黃鱔,貨運到上海損失萬多元;第三次是令人最難忘的一次,年的冬季,臨近春節,他們了解到云南曲靖和宣威那邊,黃鱔和魚鰍的價格很高,于是備足了貨,由一個合伙者押貨到站,在貴州境內的大方段,裝貨的車子打滑翻入溝中,人貨倒入溝內,押貨的人也死了。三次失利和打擊,沒有打倒趙連奇,反而讓他堅信,營銷雖有風險,但極富有挑戰性,而今與趙連奇一起打天下的伙伴們都紛紛走上了致富路,就連那些最基層的捉魚鰍、黃鱔的人也有上千人成了當地的富裕戶,蓋起了樓房,添置了家具,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有膽還得有識,超前的意識才是營銷成功的關鍵。山羊營銷大戶王清兵年代初就開始規模販運,成為山羊營銷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并且在捕捉市場信息時也不囿于眼前,一旦有線索,就“兩眼向外”,不斷尋找。年聽的一個朋友說乳羊(小羊糕)在海南、廣州一帶不僅好賣,而且價格可觀,于是老王就順藤摸瓜,直到打通乳羊的銷售渠道。而今,僅乳羊一項王清兵的年銷量就在萬只左右。

條件之五: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是成就大戶的推進劑。近幾年來,省、市、縣對流通領域建設十分重視。省上召開農業產業化工作會,專門參觀市場建設和表彰營銷大戶,市委、市政府已連續四年召開營銷大戶座談會、表彰會,并對市級營銷大戶授牌予以肯定,某縣委、縣政府把營銷大戶建設擺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每年的農村工作意見和農業產業化意見中都把營銷大戶建設工作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來抓,并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和鼓勵營銷大戶發展的措施。通過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鼓勵,某縣的營銷大戶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目前已基本形成營銷大戶一頭連著基地和農戶,一頭連著市場客戶的格局。

三、營銷中應具備的策略

營銷從字義上講就是營運銷售,然而其真正的涵義是十分寬泛的。營銷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一個成功的營銷組織(大戶)必須具備過硬的本領和一套完備的策略。

策略之一:選準營銷產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確定從事營銷業務前,必須認真思考經營什么產品,是禽產品,還是糧食、蔬菜、水產、中藥材或是竹木產品。所選擇的產品既要做到貨源充足,又要做到市場所需。并且,最好與自己過去所從事的職業相關聯,這樣做起來會得心應手。經營的產品確定了,才能有的放矢組織貨源,尋找市場。在品種選擇上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樣樣搞,樣樣不精,其結果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策略之二:尋找營銷市場。確立了營銷的產品,市場便成了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講,市場的尋找可先從縣內市場入手,再向市外、省外、國外市場進軍,亦可打破陳規,直接殺向大市場。在進入市場的形式上,可以直接與某地市場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大賓館、飯店取得聯系,也可以同某地的專業市場取得聯系,也可通過營銷伙伴的引薦、幫帶逐步進入市場。總之,市場就是牛鼻子,抓住了市場,就抓住了成功。

策略之三:搶抓市場信息。信息就是金錢。市場大而廣,信息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溜之大吉。一個成功的營銷者,對市場行情、價格變化、品種品質的需求都應了如指掌,隨時了解。據某縣水產營銷大戶趙連奇介紹,他所經營的黃鱔、魚鰍等小水產,市場變化異常,一般是一天一個價,有時一天幾個價,如若不及時了解信息,兩地的價格之差就會帶來慘重的損失。為此,老趙不僅在家里安裝了座機電話,而且幾年前就購買了手機,各地市場上還布了信息員,專門收集市場價格變化信息等,每個月僅開支電話費一項就在幾千元。

策略之四:抓住“兩頭”,誠實信用。營銷大戶一頭連著基地農戶,一頭連著市場的客戶。因而在經營中必須時刻抓住農戶和客戶這兩頭,并與之交朋友,形成長期的伙伴關系。在對待基地農戶這邊,是貨源的發端,應隨時同他們取得聯系,在銷售其產品的同時,還應及時給他們提供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信息,包括品種、質量、標準、產量、價格等,從而使農民在種養業中隨市場變化而動。與此同時,盡量與農民朋友簽單,實行農副產品定點、定量、定質、專業生產,讓生產者吃下定心丸;在對待市場方面,更應做到誠實信用,絕對做到質量第一,信用第一。某縣山羊營銷大戶王清兵曾有幾次遇到,營銷途中有人半路殺出來用高價買他的貨,但老王早已將貨賣與他人,沒有見利忘義。誠信贏得回頭客,如今老王在廣州、深圳、海南的生意朋友,絕大多數都是老顧客,老朋友,只有這邊發貨過去,價格訂下后,那邊就會自然將貨款打入老王銀行存款的卡上,既節約了發貨去人的成本,又十分方便快捷。

策略之五:要有風險意識。任何一項事業都具有風險。營銷,從某種意義上說其風險比一般產業更大。有了產品,怕沒有市場,找到了市場,又怕沒有優質的產品,加之營銷是甲地到乙地的一種交易方式,而且大多是鮮活產品,存在一個運輸的過程,存在時間、空間、價格的差距,市場風云變幻,途中禍福難料,稍不慎就會全盤皆輸。因此,一個成熟的營銷者必須經得起輸、贏的考驗,尤其在輸的時候要沉著應戰,想方設法在短期內調整情緒和策略,避過風險,挽回損失,重振雄風。

四、營銷中的幾點建議

營銷是一項新興的產業,正因為如此,營銷產業在諸多方面還不夠健全和完善,特別是在營銷體系建設中,還有值得探討的東西。

(一)建立“綠色通道”,確保營銷渠道暢通。營銷的農副產品中大多為鮮活產品,在運輸途中必須保證其快速安全。為此,各級各部門應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制定優惠政策,設立一條讓農副產品營銷中通暢的“綠色通道”。特別是交通、工商、防疫檢疫、稅務、運政等部門,更應徹底關掉“紅燈”,大開“綠燈”。只有一路通暢了,農副產品營銷事業才會有振興之日。

(二)制定有關優惠政策。營銷業正在發展階段,必須在政策上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持。首先,要從稅收上給予優惠,降低或取消農特稅、市場交易稅的征收標準;其次是減少或取消過路、橋費、檢測、檢疫費的征收標準;第三,實行外銷大宗農副產品辦理手續“一站式”,對外銷的大宗農副產品,涉及辦理手續的有關部門,要采取集中人員、集中時間、集中地點的辦法,為營銷大戶及時辦理外銷所需的手續,一切手續應在小時內辦完。特別是營銷鮮活的水產品應縮短相應的時間;第四,給予信貸資金的支持。對省、市、縣評出來的營銷大戶,要象對待優秀龍頭企業那樣,在信貸資金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凡符合條件的,經有關部門審核批準后,信貸部門應予以貼息貸款的支持,保障維持正常的經營和擴大營銷規模;第五,工商、農業、保險等部門,要發揮職能,為營銷大戶服好務。工商部門在積極為營銷大戶提供信息的同時,更應努力做好農副產品銷地市場方的工作,輸通渠道,銜接關系。農業部門要為營銷大戶提供種植技術和品種信息。保險公司應從營銷大戶的利益和擴大保戶的角度出發,積極拓寬營銷大戶的保險范圍,從而減少營銷風險。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努力,真正做到:收費優惠,快捷通暢,安全保險。

(三)壯大產業規模,發展優質高效的農副產品。隨著營銷業的不斷發展,過去那種提籃經濟、背簍經濟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時代呼喚壯大產業規模,為營銷業提供大批量的優質高效的農副產品。這就要求,我們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中,必須圍繞品種、品質、區域布局“三個優化”,調整思路和作法,突出某農業的優勢,下功夫,花力氣,在⒊年內,切實抓好萬畝優質稻(以羅沙貢米系統工程香稻為主),萬只黑山羊、萬只優質兔、萬畝以荔枝、青果、真龍柚為主的名優水果、萬畝商品蔬菜以及優質水產品等獨具某特色的基地建設,把一個個單一的農產品項目聯合起來,組建一艘規模巨大的“航空母艦”,從而為營銷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貨源,為農民的增收和某經濟的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營銷作為一項產業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革而出現,并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對這個“新生兒”我們沒有理由不從多方面去呵護它。只有從基地建設、農民利益、市場機制、營銷環節、優惠政策等各個方面去努力,盡快調整營銷大環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副產品營銷業一定會在某大地上蓬勃地發展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