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村實行“村務財務公開”的調查
時間:2022-04-22 04:43:00
導語:省農村實行“村務財務公開”的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農業、農村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如何理順農民情緒,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保持農村社會穩定,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是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頭等大事。近年來,四川省各級黨委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廣泛地開展了以“村務財務公開”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民主監督管理工作,摸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村務財務管理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農民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在我省集中三年整頓農村軟弱渙散村黨支部的過程中,各級黨委明顯地感覺到,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既要解決“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有章理事”的問題。這些年,不少地方的農民對當地干部甚至對黨委、政府有各種各樣的意見,有些地方黨群、干群之間的隔閡與誤解相當深,一些地方由于黨群、干群矛盾而激發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問題的焦點還是在村務財務管理混亂上。其直接后果是:農民對村務財務不知情,缺乏了解村里各項事務和財務的正常渠道,對干部產生了種種懷疑,造成干部和群眾之間、干部和干部之間關系緊張,一些班子不團結,工作無法正常開展;農民缺少參與監督村務財務的機會,導致一些村干部在村務工作和財務開支上,隨意性大,使以權謀私、挪用貪污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機可乘;群眾對村組干部工作不理解,在村務活動中缺乏應有的合作,影響了村組干部干事業、求發展的信心;農民群眾沒有相應的發言權,挫傷了他們為村里各項事業發展獻計獻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探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治本之策,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1996年,我省及時在農村普遍開展了以“村務財務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監督管理工作。村務公開的主要內容有6項:稅費、定購、提留收繳情況;村社干部責任目標;計劃生育情況;電費使用情況;宅基地發放情況;民政救濟、扶貧資金使用情況。財務公開的主要內容有5項:土地、果林、場園、塘庫、企業承包費;各項集體收入;村社干部工資收入;公益事業集資開支情況;招待費開支情況。同時,明確提出了村務財務公開要達到“五規范、兩滿意”,即:公開的內容、程序、時間、形式和管理要規范,群眾、干部兩滿意。據調查統計,這項活動已在全省80%以上的村開展了起來,30%左右的村基本上實現了“五規范、兩滿意”。
二、村務財務公開是在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進行的,其主要做法是:
以清理整頓村務財務為突破口,奠定“公開”基礎。實行村務財務公開前,各市地州、縣都先后分片搞點,在取得典型經驗的基礎上,采取大造聲勢,廣泛宣傳動員的辦法,利用各種形式和手段,把公開村務財務的政策原則、清理方式、紀律規定交給群眾。對公開清查出來的問題,采取公開和退賠、執法執紀與教育表彰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處理。對有一般性問題或違紀輕微的干部給予從嚴教育,通報批評;對沒有問題的干部予以正名,還其清白;對經濟清白、廉政勤政的干部予以表彰。以群眾關注和敏感的事項為重點,確定公開內容。農村基層黨組織以村為單位,先是召開黨員代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和全體村民大會,廣泛收集和反復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慎重定奪,形成共識后再公開,保證公開的事項既有群眾基礎,又有兌現的可能。對公開的標準,堅持以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為依據,不搞土政策,不開歪口子,又注意結合鄉情村情,不死搬硬套,做到合情合理。最后由鄉統一確定村務財務等12項內容為公開重點,并制定實施細則。一些村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了其他應該公開的事項。做到凡是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和村民欲知不曉容易產生懷疑的事,項項公開,件件透明,讓群眾真正明白、放心。如農民負擔,群眾最為關注,擔心層層加碼,擔心村組干部占便宜。通江縣向家營村就采取兩種公開的作法。一是借助農民負擔監督卡,將農民應承擔的費用全部上卡,填發掛牌到戶,使其真正成為群眾的明白卡、放心卡。二是借助公開欄,鄉、村、組分別將農民負擔款項在公開欄中公開,既公布任務數,又公布交納情況,還特意把村社干部的負擔監督卡和交納的負擔款項專用收據的復印件貼在公開顯眼的位置,使干部的任務數、交款數、交款時間一目了然。由于群眾心里有底,加之在公開中,全村砍掉了不合理負擔37%,人均近15元,農民群眾感到真實有效,按照規定時間,家家戶戶都基本做到了按時交納各種稅費。
以實用有效操作性強為原則,規范公開程序。在村務財務公開的過程中,不少村級黨組織都十分注意把政策依據、方案制定、數據指標、辦事方式、決策和審查審核過程以及辦事結果等農民群眾應該知道的內容全部公開,不打埋伏,在程序上盡量體現公開、公正。如宅基地的管理,要求村根據鄉下達的用地指標,先制定規劃,確定使用的面積、標準、條件和總戶數,向全體村民公布。報批過程實行“三榜定案”。一榜公布申請戶名單、申請理由和已有宅基地面積。二榜公布經審核符合標準的名單,并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上報審批名單。三榜公布經上報批準的建房戶名單、位置、面積、土地性質及收費情況。計劃生育指標也采取了類似的辦法。又如財務管理,在鄉財務管理站的具體指導下,各村都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或村民議事小組,協助管理和實施監督。該小組由村推選公道正派、懂財經帳務、有參政議政能力的村民代表、黨員代表和村組干部組成。一般4—7人。組長都由前任村支書或村主任擔任。在每季末,由民主理財小組將村里發生的財務收支票據、現金、實物進行審理查核,看收入是否入帳、支出是否合理、報帳手續是否齊全、帳款是否相符。凡經審查合格的票據由民主理財小組簽字蓋章后,交村會計進入下一步管理程序。
以公開欄為主要載體,突出公開形式。絕大多數的村都設置了“公開欄”,并逐項填寫,掛牌公布。公開的時間根據村務的內容、時限的不同和農民群眾的要求,靈活安排。對財務管理、農民負擔等經常性的工作定期公開;對企業、果園、池塘堰、土地承包等臨時性的工作隨時公開。公開的內容和標準都要確認無誤后再公開。除了“公開欄”公開各項村務外,不少鄉村還區別不同情況,綜合運用會議、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公開。
以組織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公開到位。為了加強對村務財務公開、民主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一般鄉都成立了村務財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分季度或半年對此項工作逐村進行一次巡回檢查,采取“聽、看、問、查”方法實行定向監督。同時,為保證農民群眾對村務財務公開實行有效監督,大多數村都賦予了村民主理財小組或村民議事小組一定的權力。一是對村黨支部、村委會日常工作有監督權;二是對“兩委”擬定的各項公開內容有審核權;三是對不按規定程序公開有糾正權;四是對村民所提問題有解釋權;五是有向上級組織反映問題權;六是對村組干部公務行為有評議權。村民議事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對村務財務公開實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同步監督。村里要辦的事,事先都得征求他們的意見,事中由他們監督,事后向他們通報。去年,宣漢縣大梁村村民議事小組根據群眾的反映,向鄉、村、組三級提出建議131條,被采納127條,對確保村務財務公開工作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