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分類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思考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0 03:54:00
導語:黨員分類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思考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社區黨員的工作、生活、思想狀況以及黨員隊伍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城市社區黨的工作領域、對象、重點、方法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黨員分類管理是針對差異性,研究規律性,改進新形勢下城市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現實要求。結合建德城市社區黨員分類管理的情況,現就這一課題作一簡要匯報。
實施分類教育管理的客觀要求
與城市社區黨員管理常遇的共性問題一樣,我市在社區黨員管理中也遇到了黨員思想差異大、黨員工作生活狀況差異大、黨員隊伍結構復雜、黨員流動性強等問題。我市社區黨員管理個性問題還表現為:
1、擴張快。在城市化帶來社區擴張的同時,黨員屬地化管理帶來社區黨員人數的迅速膨脹,從2002年788名黨員到現在的2409人,4年間增加了2倍。規模的不斷擴張帶來組織設置的不斷調整,客觀上分散了工作精力,增加了工作難度。
2、層面多。存在“四個多”:一是年老體弱、離退休黨員多,占社區黨員總人數的40%;身體不佳的黨員有262人,占到總數11%。二是下崗分流的多。我市過去國有中小企業較多,還有幾個像橫鐵這樣的原杭州市屬以上企業,企業改制分流進社區的下崗職工黨員達603人(企業新上崗198人,個體經營戶168人,提前退休116人,空閑在家121人),占社區黨員總數26%。這部分黨員有的提前退休、有的干個體、有的打零工,職業較雜。三是文化程度低的黨員多,小學文化以下占18%。四是流動黨員多,流出黨員就達231名,占10%。各層面黨員的工作、生活狀況、文化程度、年齡等差異性大,各層面黨員的思想意識、組織觀念、心理情緒、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
3、底子薄。存在“三少一低”問題:一是經費少。經費來源渠道窄,總量小,除政府投入外,依靠社區共建單位共建費來維持,同時又要應付各條線的開支,黨建經費有限。二是經驗少。由于社區黨組織建立時間短,社區黨建實際工作經驗少;社區工作者多為社會招聘,黨務工作是邊實踐邊摸索,有的同志還身兼數職,工作有時難免力不從心。二是活動場地少。17個社區自有辦公用房的僅4個,無償借用的3個,其余10個社區的辦公用房都是租用的,80%的社區辦公用房達不到“五室三站一校一場所”的規模要求。四是社區認同感低。由于社區工作起步晚,黨員、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的主體意識不高,社區凝聚力不夠,新建社區猶為突出。
根據上述這些實際問題,近兩年來,我們及時總結、推廣一些社區黨建的好抓手、好做法,同時借鑒外地經驗,對社區黨員分類管理進行了實踐探索。
分類教育管理的實踐與成效
我們在社區黨員分類教育管理的實踐中,正視黨員工作生活狀況、黨員意識、作用發揮等方面的差異性,把握不同類群黨員教育管理的規律性,針對不要類群黨員存在的突出問題,設定不同目標和載體,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求得黨員意識、黨員作用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確保黨員教育管理以及社區黨建總體工作的有效性。
1、對流動黨員實施登記管理,重點防止“斷線”的問題。流動黨員的特點是流動性強,容易忽視與組織保持聯系;有的黨員忙于生計,到處奔波,參加組織生活不正常,對組織的歸屬感較淡,成了教育管理的難點。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發現少數黨員在組織關系轉接過程中,不主動與黨組織聯系,與黨組織斷了線。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下大力氣狠抓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按照就就便、樓幢支部為主的原則,對社區黨組織設置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黨組織規模由原來的21個支部788名黨員,擴大到目前11個黨委、5個總支、119個支部、2409名黨員,實現了百名以上黨員的社區建黨委,20人左右設置黨支部的工作要求。在流動黨員的日常管理中,我們制定了流動黨員登記制度,建立流動黨員登記臺賬,發放流動黨員登記卡;要求流動黨員做到“五個一”:參加一個會(年終總結雙評會)、填好一份卡(流動黨員聯系卡)、不忘一條線(電話聯系)、牢記一份費(按時交納黨費)、寫好一份卷(年終總結)。目前社區共登記注冊了231名流動黨員,流動黨員支部4個。通過黨組織與流動黨員間經常聯系,流動黨員的組織觀念得到了強化。如在杭州打工的夫妻黨員胡慶蘇、江春鳳,每個月攢八九百塊錢工資,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接到支部召開動員大會的通知后,二話沒說就爽快地從杭州趕回建德參加支部動員大會,開完會后夫婦倆拿上學習資料當天下午四點又登上了回杭州的客車。這樣的流動黨員事例很多,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市社區黨員參學率達99.7%。
2、對體弱多病黨員實施送訪管理,重點解決“失落”的問題。據我們了解,現在一些老城區社區黨員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有些黨員年老體弱,還有部分黨員疾病纏身,參加組織生活和社會活動行動不便,心里較為失落。對這部分黨員的管理?我們在日常管理中開展上門“四送”活動,即“送學習資料、送思想、送關懷、送信息”,并形成了走訪聯絡黨員制度,加強街道、社區、支部、黨員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通過走訪聯絡,摸清了底數,掌握了情況,發現了問題,理清了思路,增進了理解,融洽了感情,涌現出一大批感人事例。如羅桐社區二支部在走訪老黨員施秀英過程中,了解到施秀英因為兒子盧凱下崗失業而心事重重。支部把這一情況向社區黨委匯報后,社區黨委通過多方努力,幫盧凱找了份保潔員的工作,施秀英知道情況后,拄著拐杖來到社區黨委,連連說“感謝共產黨,感謝共產黨!”
3、對下崗黨員實施幫扶管理,重點解決“迷茫”的問題。建德市過去國有中小型企業較多,企業改制后,下崗失業黨員較多。一些黨員下崗后思想陷入了迷茫,生活上陷入了困境。對這部分黨員,我們重點以鼓勵幫扶為主?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勵他們自強自立。同時,發揮組織部門的優勢,牽頭抓總,幫助下崗黨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再就業能力。目前建立了17個社區勞動保障站,2005年,組織部牽頭有關職能部門,開展社區各類勞動技能培訓10期,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00余名,使60名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培訓實現了再就業,利用社區公益性崗位安置“4050”人員34名。同時,充分利用社區共建單位的優勢,組建了以社區黨組織為主體、社區黨員和轄區單位共同參與的再就業信息服務網,廣泛收集用工信息,積極開展再就業工程。“暖心”工程使下崗黨員看到了希望,樹立了信心,提高了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4、對年老黨員實施職位管理,重點解決“閑散”的問題。年老黨員基數大,占社區黨員總數比例高,在社區黨建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老同志受黨教育多年,黨性觀念很強,參加組織生活的自覺性、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都很高。由于時間相對空閑,參與各類活動較為方便。對這部份黨員的管理,我們重點是利用他們的特長,設崗定職,促進其老有所為。組建了以黨員為主體的文藝隊伍共87支,把老黨員的教育管理與開展文體活動、公益活動結合起來。如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中,為了讓文化程度低的黨員盡快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府東社區南片支部委員蔣桂香譜寫出了一首《“八榮八恥”歌》,在社區黨員中廣為傳唱。我們還十分重視引導和鼓勵老黨員發揮余熱,服務重點工作。如在創國家衛生城市期間,許多社區退休黨員在社區的組織下,參與了衛生勸導隊和清理“牛皮癬”隊,發揮了重要作用。
5、對在職黨員實施通報管理,重點解決“無為”的問題。在職黨員工作穩定,受單位的教育管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余地很大,是社區黨組織抓好黨建可供挖掘的重要資源。近年來,我市出臺多項措施,挖掘現有資源,通過黨組織共建、黨員“雙崗”等途徑,從人力、財力、智力上幫助社區黨組織抓好黨建工作。建立市領導聯系社區黨建制度;60個市級機關單位支部與60個社區支部結對幫扶;223個共建單位與17社區結對幫扶;各社區支部與生活困難黨員家庭結對幫扶;516名黨員志愿者納入社區志愿者服務站管理。組織、動員了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社區建設,有效緩解了社區黨建工作力量、工作經費薄弱的問題。廣大在職黨員到社區黨委填表登記注冊,社區黨委組織、通知在職黨員參加社區公益活動,通過電話、寄信、登門拜訪等向黨員所在單位通報黨員參與社區活動情況,加強社區黨組織與黨員工作單位間的雙向交流。為切實抓好駐社區企業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企業屬地化管理后,除了企業黨委由街道黨工委直接管理外,39個支部級企業黨組織均劃歸社區黨委管理,這樣既方便了管理,又推進了共建。社區黨委通過工作例會、走訪企業、聯誼活動和黨員主題實踐活動,對企業發揮黨組織作用、支持黨建工作提出要求,為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創造便利。為方便溝通聯絡,我市還較早在街道、社區建起局域網,建立了社區e家人網站,拓展了黨建工作陣地。
除了重點解決不同類型黨員存在的突出問題外,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在黨員分類教育管理一些具體環節的操作上,切實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即:普遍要求與類群特點的關系,教育管理與實踐參與的關系,社區努力與社會支持的關系,在具體工作中正視差異性、不搞一刀切,體現類別化、防止一般化。如在學習教育上,堅持統分結合,既落實支部“一月兩課”制度,又在學習時間和內容形式上分類要求,不強求一律;在層面要求上,突出抓好社區黨委和支部成員為主的骨干隊伍,同時注意把黨員推選為居委會樓幢負責人,讓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在制度設計上,既強調必須的“剛性”,又設置必要的“彈性”;在作用發揮上,注意根據黨員特點和特長,設崗定責,提倡力所能及、盡力而為;同時,注意表彰先進,幫教后進。
通過社區黨員分類教育管理,有力促進社區基層組織建設,有效確保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和社區黨的工作正常、有效開展。去年城市社區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由于基礎工作扎實,較好地運用了黨員分類教育管理的一些既有成果,創新了一些工作舉措和方法,我市社區先進性教育活動克服了教育對象基數大、人員雜等客觀困難,不但“規定動作”到位,而且形式活潑,亮點紛呈,成效明顯,黨員的黨性觀念、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社區建設的各項工作都得到了較大提升,社區黨員成為教育活動成效最明顯的層面之一。
幾點體會
社區黨員分類教育管理工作,目的在于激發組織活力,增強黨員意識,發揮黨員作用,服務居民群眾,實踐黨員先進性。我們體會,抓好這項工作:
基礎是確保組織工作的正常化。黨員關系轉接、黨費收繳、過組織生活等等一些基礎工作,雖很平常,但對普遍黨員而言,卻是組織上關注的重要表現。如果我們在這些基礎工作上松一松,其他工作再出彩,再有創意,實際的效果也會打折扣。分類管理是手段,目的是使每一個黨員都能得到組織的關心,都能在組織中參與活動,在服務群眾中發揮作用,因此,必須嚴格規范和切實加強基礎工作。
根本是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社區工作基本沒有行政資源可供調配,主要靠事業心、責任心來工作。雖然我市社區黨建工作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工作發展很快,形勢較好,我們覺得其中的關鍵因素是有一支充滿工作熱情、積極主動、任勞任怨的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社區黨務工作者無論是老同志還是年輕的同志,大家相互學習、相互競爭、齊抓共管的氛圍非常好。可以說,一支肯吃苦、不怕受委屈、對工作充滿熱情、對事業執著追求的隊伍,是我們抓好分類管理、抓好社區各項工作最重要的保證。
關鍵是創設符合實際、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實踐載體。組織要活,黨員要動。載體是形式、是方法、是平臺,必須貼近不同類別黨員實際,力求豐富多樣、簡樸經濟。使黨員活動有角色,參與有渠道,實踐有成就。如學習教育活動,要改變以往載體單一、形式呆板、內容單薄的問題,設計主題宣講、時事討論、互動交流、典型報告等各種形式,使黨員參與有熱情,被動變主動。又如實踐活動,應細化類別、注重個性,做到統一要求與個人素質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員作用,發揮主體性、有效性。只有結合實際、生動活潑,才能提升黨員在群眾中的先進性形象,提升黨組織活動的實際效果和社會影響力。
存在問題
1、硬件條件有待改善。縣級城市社區黨建硬件條件基礎薄弱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隨著社區服務領域的拓展,活動的增加,事務的增多,乃至于社區黨員老齡化,活動場地缺少,活動經費不足等問題更加凸現。
2、分類管理仍有待實踐創新。如何分類才科學合理?分類教育管理之后能否有效保證每一位黨員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發揮作用?實際操作中,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簡單的劃類管理往往達不到分類管理尊重差異性、強調黨員管理精細化的初衷。同時,分類管理不是萬能鑰匙,黨員教育管理仍有許多難點要突破,如分類管理之后,仍然需要了解掌握黨員個體的具體情況,通過學習活動、座談交流、激勵約束、思想工作等各種手段,真正使教育管理到邊到角,覆蓋全員,這不僅需要基層黨務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責任心,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較好的領導藝術水平。又如流動黨員的管理,不光是寄寄書本、打打電話就能起到實質性效果。這些都有待不斷實踐探索。
3、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有待探索。一方面是如何加強社區黨委班子的建設。社區干部的保障、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社區黨支部書記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隊伍,他們有位無權,有責無錢,完全是憑責任心、憑熱情做工作,對于抓好這支隊伍的建設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
4、少數黨員工作難做的問題有待破解。黨員教育管理實際工作中,我們碰到仍有極個別黨員思想轉化難,工作難做,已不符合黨員要求,但如果對他們進行組織除名,可能會使其更加自暴自棄,在社會上造成更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