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設生態旅游集散中心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15 04:48:00

導語:關于建設生態旅游集散中心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建設生態旅游集散中心的調研報告

根據上級有關要求與部署,結合我鎮“旅游興鎮、文明建鎮”發展戰略,從*年5月份開始,專門成立調研組,就“浙閩邊生態旅游集散中心”這一課題進行了專題調研。

半年多時間來,調研組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分析*現狀及內外存在的諸多優劣因素,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及人文、生態、環境資源。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等形式,廣泛聽取民眾等多方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并作了認真歸納與思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鎮是浙江省旅游城鎮、浙江省中心鎮、溫州市現代化建設示范試點鎮、*縣旅游中心和城鎮體系次中心。相比較而言,*有著明顯的優勢:一是資源優勢。境內有省級自然保護區、溫州四大王牌景區之一承天氡泉,四大古剎之一寶林寺以及百福巖、塔頭底古民居等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豐富。二是區位優勢。位于溫州2小時交通圈內,毗鄰蒼南、福鼎、柘榮等經濟發達縣市僅50多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這為與周邊地區景點的優化組合帶來了優越的條件。三是集鎮優勢。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城鎮人口逐年增加,城鎮化水平達到了45%,城鎮配套功能齊全。同時,投資8000萬元的香溢度假村開業,這又大大提高*旅游的接待品位與能力。

但是,到目前,我鎮在發展生態旅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矛盾與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政府主導力度不夠,財政投入嚴重不足;二是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薄弱,對民間傳統文化的挖掘和旅游精品項目的開發嚴重缺乏;三是宣傳促銷、市場開發、區域合作力度不夠,各自為政、零亂、無序、無重點、無計劃、缺乏良好的生態旅游氛圍;四是綜合接待能力弱,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等。

*年,國內人均GDP達到了1000美元以上,發展旅游的黃金時段已經來臨。對此,我們必須強化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從全面推進生態小康建設的角度出發,加快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拓展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隨著人們旅游觀念的不斷成熟、信息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和交通設施的方便快捷,人們自行出游的能力在不斷加強,散客和自助游客的客流量迅速增加。面對這個市場,旅游集散中心作為一項旅游基礎設施和新興的旅游運作方式將存在著大好前景。

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是在整合各旅游要素的基礎上,搭建旅游銷售平臺,每天定點發送旅游班車,方便游客出行。游客可以在集散中心任意選擇、組合旅游線路,自主安排旅游行程,使游客真正享受到自助旅游的樂趣。

由于旅游集散中心目標主要針對散客游市場,未與旅行社主營的團體業務發生沖突,還解決了旅行社無力承接散客旅游的困難。

基于以上諸多因素,把*建成浙閩邊生態旅游集散中心,是符合*乃至全縣旅游發展趨勢的,也是可以實現的。

二、發展思路和措施

(一)強化政府主導,加大對旅游綜合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

在我鎮生態旅游業正處起步階段、旅游業市場化發育程度極不完善的這兩個背景下,強化政府主導、加大招商引資在我鎮創建生態旅游城鎮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從行政主體增強組織、指導和協調能力的角度出發,加強宏觀決策和完善協調機制,把發展改革、經貿、交通、城建、土地、農業、林業、文化、宣傳、治安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有機地整合起來,盡快形成“合力興旅”的發展局面。二是要加快《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積極爭取用地指標,為生態旅游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由于用地指標的限制,使一批旅游億元“精品工程”無法啟動,如有客商欲在氡泉峽谷投資1.5億元建設奧林匹克大酒店,就是受用地指標的限制至今無法啟動。為了能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在億元以上的重點旅游招商引資項目,來帶動我鎮生態旅游快速發展,土地部門應根據我縣經濟欠發達、山地面積大的現實,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向上級爭取用地指標,如向上級爭取土地政策扶貧、提前支取用地指標等。三是進一步強化政府投入引導下的多元主體投入機制,加快旅游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政府要強化旅游專項基礎設施的投入,為市場主體向旅游行業投入提供基礎條件;加大政府對旅游業的扶持,財政每年應拔出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加快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四是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力度。建立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庫,推出有競爭力、吸引力的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引導有序的、高品位的開發,形成特色鮮明的綜合旅游產品體系。同時,政府應該把旅游招商引資作為招商引資的“一號工程”來實施,切實推進旅游的招商引資工作,促進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

(二)整合資源優勢,突出產品特色,做活旅游經濟大文章

我們要整合優勢,發揮特色,將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促進生態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一是要整合“五個一”旅游資源為重點,努力推出一批市場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旅游精品,突破低層次的發展模式,做到人文與自然并茂,觀光與休閑同盛,聯合打造生態旅游品牌。比如我們可以依托氡泉水和峽谷風光,建設以康體休閑、旅游觀光于一體的旅游精品。二是要依托古老歷史文化積淀,開發人文旅游資源,進一步豐富旅游內涵和活動項目。近年來,古廊橋和古民居引起了海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來*游客無不一睹為快。尤其是木拱廊橋,以其巧妙優美的結構造型,再現了《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形象,被譽為“中國瑰寶”,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是*、國家乃至世界的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要充分利用古廊橋、古民居這一載體,著力打造廊橋文化旅游精品,積極探索“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娛農家樂、購農家品”的“農家樂”旅游方式等來充實旅游內容。三是加強區域合作,推出精品“套餐”。加強與太姥山、雁蕩山、*江等知名景區的聯系與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精品“套餐”,如與太姥山合作推出“登名山、浴氡泉、訪廊橋”,與雁蕩山、*江合作推出“雁南飛”等精品旅游“套餐”。

(三)積極拓展客源,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

“好景點也要勤吆喝”。在當今“注意力經濟”消費時代背景下,要進一步加大宣傳促銷力度,逐步打響生態旅游品牌。一是加強對旅游整體的包裝、策劃,扭轉目前各自為戰、散兵游勇式的旅游促銷格局。在政府主導下,形成合力,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發目標市場,突出生態、廊橋和氡泉,實現精品營銷戰略。二是要改進促銷方式,創新促銷手段,充分利用口碑宣傳效應,加快旅游網站建設,通過網絡、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并出臺門票優惠制度和旅行社獎勵政策,提高旅行社接團積極性,廣泛吸引客源,平衡旅游淡旺季。同時,以舉辦重大體育賽事為載體,促進各新聞媒體對我縣旅游進行全方位宣傳,如在我鎮成功舉辦了*溫州氡泉杯足球賽,通過媒體對該賽事的關注,也使*旅游知名度大大提高。另外,邀請新聞、攝影、書畫、文學界的專家、朋友來景區采風,通過名人效應來提高生態旅游知名度。三是開展節慶活動,營造旅游氛圍。在主要道路(如52、58省道)和景區景點豎立指引牌、示意圖、宣傳廣告牌等多種形式,開展永久性陣地宣傳,來營造旅游氛圍。并精心策劃,組織開展旅游節慶活動,如茶旅游文化節、廊橋旅游文化節等。四是加強區域合作。以“閩浙邊”6市縣共同推出“閩浙邊山海生態游”線路為契機,加強同周邊區域合作,實現客源互送、線路互聯、市場共享,逐步將我縣生態旅游推向市場,來拓展旅游客源。

(四)加強人才培訓,提高旅游隊伍素質

發展旅游業,旅游人才是關鍵。目前,全縣的旅游人才,特別是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相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應有計劃、有重點的解決人才培訓問題,通過組織各種職業培訓以及“送教上門”等工作,加強旅游業發達地區的人才交流,不斷提高和更新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工作技能,促進管理、服務和行業精神文明建設的鞏固提高,推動我縣生態旅游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