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婦女入黨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1 11:43:00
導語:農村婦女入黨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婦女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她們立足于農村、立足于自己、積極投身農村改革,從家庭走向田頭,從田頭走向市場,成為科技帶頭人,養殖、種植女能手、企業里的女廠長、女經理,頂起了物質文明建設的半邊天,同時,在精神文明領域里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們發現在農村黨組織的隊伍中,女性所占比例還是太小,還遠遠不能適應農村實際發展的需要。農村婦女入黨究竟存在哪些問題,通過調查,初步了解到婦女在入黨問題上存在的種種情況。
一、農村女黨員的現狀
農村女黨員是農村婦女的帶頭人,但目前女黨員的現狀是“二高一多”,分布不均,比例失調及組織發展上有明顯的階段性,現狀堪憂。
l、全鎮農村女黨員的基本情況。全鎮農村總支部數27個,黨員總數598人,其中婦女數57人,占黨員總數9.5%,女黨員年齡在30歲以下只有5人,占8.8%,31歲至50歲有26人,占45%,50歲以上有25人,占44%。文化程度,大專及大專以上的沒有,初中至高中的35人,占61%,初中以下及小學的22人,占9%,從以上數字表明,農村女黨員的確存在著嚴重的比例失調。
2、農村存在著“二低一高”,即女黨員的比例低,文化程度低,高年齡的老黨員多。根據調查,我鎮界牌村黨員總數17人,其中婦女黨員1人,占黨員總數的6.9%,全鎮雖然沒有“和尚”支部,一半左右的婦女人口與6.9%的女黨員相比,女黨員所占的比例極低,同時1個女黨員也是年齡在50歲以上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學。
3、黨支部在發展女黨員中的不平衡。在農村的組織發展中,注重女黨員的培養,發展平衡的經濟發達的行政村支部思想較解放,發展女黨員也重視的,村干部團結的,雖然按照上級黨組織的發展女黨員規劃要求女性占25%以上有一定距離,但同偏遠山區相比,同干部不團結的村相比,還是可以的。經濟不發達的行政村黨支部對發展婦女入黨不夠重視,個別的根本沒考慮,有的幾十年未發展,有的只是完成上級黨委下達的硬任務而已,在調查中,我鎮27個黨支部,有10個支部中只有婦女黨員一個,只是為消滅“和尚”支部而完成任務。有12個支部十年以上未發展女黨員,如武村村三個女黨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黨員也已經65歲了,是1979年10月入的黨,己25年未發展過女黨員,由此看來,發展黨員,特別是發展婦女入黨支部進展不平衡。
以上可以看出,發展農村女黨員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在今天己經影響到婦女干部隊伍的建設,影響到婦女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影響到婦女素質的提高。
二、農村婦女入黨難的原因
農村婦女占農村人口的半數,是農村改革和兩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勞動力的轉移,婦女真正有了生產上的自主權、經濟上的支配權、家庭中的說話權。然而,在入黨問題上,農村婦女面臨的還是一個“難”字。原因何在?
從實際調查的情況看,婦女入黨難既有一部分支部在發展女黨員問題上的偏見,也有婦女本身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婦女自我解放意識等方面的因素,具體表現在:
(一)傳統偏見是婦女入黨難的社會原因
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男耕女織”,使婦女成為男子的附屬品、私有財產,形成了一種以男人為中心的傳統思想體系,新中國成立后,婦女從封建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但是,封建的傳統思想在農村一些地方表現得較為頑固,婦女中當上廠長、經理、選上了村委委員、支部委員,但她們不時地遭到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非議。傳統的歧視、歷史的偏見,使婦女產生了心理上的壓抑感、思想上的落后感、工作上的自卑感,大大影響了農村婦女參與社會事務的積極性,加上部分領導不重視,培養對象少,長此以往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農村婦女入黨的比例越來越低。
(二)農村婦女入黨意識薄弱是農村婦女入黨難的主觀原因
1、參政意識淡薄。在婦女享有的選舉權上,表現為對各項選舉不感興趣:如歷屆村委會、人民代表選舉選票由丈夫、孩子,在同等情況下,她們更不愿意選舉婦女的杰出者,(婦女的自卑感,嫉妒性決定的)以致占選民半數以上的婦女人口中很少選出婦女進村委班子,也難選出婦女代表的比例。在調查和統計中全鎮27個行政村的兩委班子干部為190人,其中女性只有9人,占兩委班子4.2%。女性的參政欲望、參政意識明顯低于男性和處在被動狀態。
2、缺乏對黨的了解。由于一些基層組織對婦女的培訓不夠重視,下發的學習資料也有限,加上婦女自身學習不努力,因此婦女中掌握黨的基本知識較貧乏,認識較膚淺。在調查中婦女干部對黨的認識談不上,黨的宗旨、性質答不出,而一般農村婦女對黨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共產黨好、政策好的水平上,對黨的知識了解甚少,入黨的渴望程度相應地減低。
3、思想上不求上進。市場經濟的沖擊帶來了女性新思維的解放,在發達的農村婦女群體中,有文化、有干勁的年輕婦女都外出經商、辦廠,一心撲在家庭致富上,注重追求物質的擁有,淡化思想上的進步,導致組織上也難培養一批女性入黨后備干部的對象。
4、農村婦女依賴性強。婦女在遇到各種壓力時,承受能力差,依附于男人的思想較濃重,在社會勞動、家庭生活中都能體觀出來。認為“女人總是女人,不能和男人比”“男人是擎天柱,女人是奠基石”。
(三)部分黨支部對培養婦女入黨帶來偏見,認為女黨員、女干部能力較弱,用處不大。在女黨員少的村的黨支部就是這樣認為的,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思想,有的支部領導對培養發展女黨員怕遭來非議,存在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寧愿受上級黨委的批評,也不愿聽流言蜚語,還有的支部在培養考察婦女先進分子時,要挑剔姑娘不能培養入黨,思想上存在著“辛辛苦苦來培養,一結婚就飛走”的本位主義;二挑剔時期不宜,結婚生育哪有心思去工作,不宜培養;三挑剔年紀大,沒幾年做工作。還有的對一些婦女干部工作上、思想上開放,挑剔她生活上不嚴肅,社會影響不好,道聽途說把她們拒之門外等等。
三、解決農村婦女入黨難,應采取的相應措施
(—)黨委重視女黨員的培養和發展
從發展女黨員的現狀說,黨委對婦女問題重視的,女黨員的比例就高,黨委對婦女工作要多支持,少挑刺,多推動,少阻礙,讓婦女在同一起跑線上參與平等競爭。黨支部應多發觀苗子,實行定向培養,把婦女要求入黨與黨組織培養入黨有機結合起來,特別對優秀婦女要注重考察、引導、盡早地吸收到黨內來,增加新鮮血液,大膽培養女黨員,提高婦女入黨比例。
(二)婦女組織應從引導入手,幫助廣大婦女從傳統意識中解脫出來
婦聯要為農村婦女創造學習條件,幫助、引導婦女在提高自身素質上下功夫,積極開展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使婦女在學習和社會勞動中脫穎而出,拓寬婦女的視野,消除婦女自卑心理,發現婦女人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使婦女真正成為兩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婦聯組織要把經濟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女性,積極推薦給黨支部,加強培養教育,并及時地吸收到黨內來。同時,婦女干部自身要加強建設,做到“四個轉變”:既轉變自卑心理重負,增強自強心理素質;轉變狹隘的家庭局限,增強開闊的思想視野;轉變依賴的思想定勢,增長自立的精神狀態;轉變傳統的封閉思維,增長現代的科學方式。
(三)提高農村婦女黨員的整體素質,為廣大農村婦女作表率
農村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女黨員、女干部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其他婦女入黨意識,提高女黨員的整體素質,是解決農村婦女入黨難的重要一環。提高女黨員的素質,首先,要加強自身學習和自我修養,增長知識,增加才干:其次,婦聯組織要加強對女黨員的引導、教育,舉辦系統的思想政治學習。教育女黨員要做“四有、四自”的新女性,不斷充實農村婦女工作的新內容。再次,女黨員要不斷創造自我學習提高的機會,走出來,開闊眼界,擴大視野,增長知識。
總之,通過這幾年的努力,農村女黨員人數正在逐步上升,但同婦女發展規劃要求還有距離,所以,解決婦女在政治上的不平等現象已成為當務之急,應該把更多優秀婦女吸收到黨組織中來,充實黨的群眾基礎,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
- 上一篇:婦女參與科技調研報告
- 下一篇:農村女勞動力轉移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