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建創新載體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23 04:29:00
導語:校建創新載體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
**年至**年,我省引進共建了300多家創新載體。其中,各級政府層面引進共建了17家創新載體,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引進共建了30家創新載體,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主引進共建了7家創新載體,企業為主體引進共建了246家創新載體;同時,19家創新載體是與17家國外研究機構、2家香港研究機構共建的,281家創新載體是與國內59所高校、中科院及所屬39所研究所和其它37家科研院所共建的。在所引進共建的300家創新載體中,規模較大、影響較大的重要創新載體有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先進制造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研究院、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分院和**太極信息研究院等。
據對其中265家創新載體調查統計,這些創新載體計劃總投資為35.2億元,平均每家計劃投資1328萬元以上;實際總投入20.6億元,平均每家777萬元,其中引進省外實際資金3.41億元;265家創新載體中科技人員總數達6790人,平均每家載體約26人,其中高級科技人才3224人,平均每家為12.17人;引進省外科技人員3582人,其中博士與副高職稱以上高級科技人員2566人,外國專家111人,平均每家載體引進9.68名高層次科技人才;完成與在研項目1018項,投入研發經費總額18.72億元,平均每項183.89萬元。
(二)主要成效
一是團隊式引進人才和項目,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引進共建的創新載體為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術項目,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從組建至今,已經從清華大學和國外引進了30多名碩士以上學歷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開展了清華大學科技成果在**的轉化和推廣應用工作,又承擔了15項國家、省和市級科研項目的研究開發工作。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確定固定編制150人,流動編制300人,目前已經有許多國內外科技人員,特別是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紛紛要求到材料所工作,寧波材料所組建成立將吸引中科院系統及國內外科技人才到寧波創新創業,并帶來一批高技術技術和科研成果。于**年11月正式簽約的中科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建設資金2億元,由嘉興市投入,規劃用地300畝,首期100畝,中心在兩年內將引進人才50~80人,五年內達到200~300人,目前已有9個中科院研究所已與嘉興市政府簽約,進入中心,建立分所。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研究院目前已經引進了華中科技大學20名高層次機械工程領域的專家到院開展工作,引進了一批機械設計及先進制造技術方面的科研成果在溫州進行轉化和推廣應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等一批重量級引進共建創新載體投入運行后,必將成為我省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骨干組成部分。
二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深化了科技合作層次。省內企業通過與大院名校以市場運作機制和體現捆綁式利益為原則,共建各類科技創新載體,體現了技術要素參與分配,深化了企業與國內外大院名校之間的股份制產學研合作關系,提升了合作層次。平湖天一公司引進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共建了中科院嘉興中心平湖無機非金屬材料分中心,研究所以技術、設備和現金出資1900萬元,天一公司以土地、廠房和現金出資2850萬元,對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一體化半透明氧化鋁燈管”項目進行產業化開發和生產,該項目投放市場后年預計銷售收入將達到9000萬元,利稅2000萬元。金華捷眾龍芯高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600萬元引進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組建了金華捷眾龍芯研發中心,引進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枚高性能通用型CPU芯片進行產業化開發,通過近兩年的研究和應用推廣,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列產品,使“龍芯”網絡計算機能夠在教育系統和政府機關得到了推廣應用,實現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利潤超1000萬元,占領目前全國網絡計算機行業3~5%的市場。該研發中心的組建和實際運行,有效地推進金華捷眾龍芯高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了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也對金華市高新技術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是促進研究機構學科建設,提高了科學研究水平。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加強與國內外大院名校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共建實驗室和研究所等各種創新載體,進一步鞏固了雙方科技合作關系,有助于及時掌握國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水平和發展趨勢,進一步提升了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水平,促進了學科建設,加快了建設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大學和高水平研究機構的進程。據不完全統計,自**年以來,我省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與國內外20多家研究機構共建了30多家各類科技創新載體。其中規模最大就是**年6月成立的集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投資產業化于一身的**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納米研究院的建設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大學在納米技術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水平和開發能力,有利于加快**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四是促進科技資源優勢整合,深化了科技體制改革。我省科研院所通過以開展主導產業和塊狀經濟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重點,加大與國內外大院名校的合作力度,以股份制合作等多種合作形式共建各類研發機構,又與創建科技創新平臺相結合,進一步提高了科研開發能力和為行業服務的能力,加快了我省科研院所以院引院、以所引所的進程,深化了科技體制改革。以杭州市機械科學研究院為主體,通過股份重組,與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按市場機制運作共建了科技型股份公司—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分院。目前,**分院重點建設的機械裝備制造基礎創新服務平臺正在納入**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計劃中,該平臺將首先建設一個網絡系統(**省機械裝備制造技術創新服務網絡系統)、三個工作站(產品質量檢測工作站、企業診斷工作站和人才培訓工作站)、三個實驗室(精密沖壓與成形技術實驗室、數字化控制技術實驗室、節能環保材料處理實驗室)。杭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通過引進共建**分院,進一步提升了科技開發和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能力,同時也加快了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在**拓展發展空間的步伐。
二、存在問題
1.企業主體共建創新載體總體規模偏小
目前除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研究院等少數重要創新載體具有一定規模外,其它一些以企業為主體引進共建的創新載體規模偏小,難以形成規模集中效應,還不能夠真正對當地主導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重要作用。據對265家創新載體調查分析,**年每家載體的科技人員平均僅為26人,其中高級科技人才12.17名。導致共建載體規模偏小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載體的省內共建單位本身規模就很小,有些都是中小企業,開展科研工作不夠,共建創新載體的基礎薄弱。有些省內共建單位把共建創新載體簡單理解成普通的科技項目合作和技術依托關系。創新載體規模偏小,研究開發力量有限,因此就很難開展研究開發工作,也就不能夠對企業本身以及當地主導產業發揮重要作用了。省內高校引進國外研究機構共建創新載體的規模也是很小,原因是很難引進國外優秀科技人才到共建載體開展研發工作,有些國外教授專家來我省高校主要還是以學術交流為主。
2.團隊式引進高層次人才還沒完全到位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技術人員主要從合肥復合材料研究所引進并公開向國內外招聘,**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已有30多位科技人員到位,其中10多位是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華中科技大學也已經派出16名科技人員到溫州先進制造研究院開展研究開發工作,這些政府立主引進的重要創新載體已經團隊式引進一些高層次人員,但大部分以企業為主體的引進共建創新載體還不能夠團隊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捆綁式引進高技術項目。由于省內共建單位特別是企業在開展研究開發的條件、氛圍和理念等都不如省外共建單位,同時也存在子女教育入學等實際問題,因此雖然創新載體建立了,但省外高層次人才仍然不能夠作為固定科研人員長期在創新載體開展固定工作,有些也只是因為項目合作需要偶爾到載體來工作一段時間,有些都是把合作項目直接帶到原先工作單位進行研究開發,有些載體的省外高層次人員在載體的最長工作時間也只有一兩個月。此外,引進高層次人才成本較高也是造成高層次人才引進還沒有完全到位和形成集中效應的主要原因之一。
3.捆綁式利益體現的運作機制還未形成
共建創新載體的實際運行不能僅依靠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市場需求。目前一些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創新載體已經建立了面向市場、面向競爭的現代企業運行機制,但大部分非獨立法人資格的創新載體在運行和管理機制方面還不很完善。由于省外共建單位特別是高校在為下屬研究院所和學科性公司拆借注冊資金存在難度,而省內共建單位又不能為其輸入資金,因此也就不能夠形成以長久體現捆綁式風險和利益共建的合作形式。在載體運行方面,很多共建創新載體沒有建立很完善的運行機制,仍然沿襲傳統的項目合作形式,尚不清楚載體共建以后如何運行,如何體現知識產權、科技成果分享和經濟利益分配。有一部分省內共建單位與省外共建單位共建創新載體的協議書與項目合作協議書相差無幾,無法體現出雙方以捆綁式利益合作方式的投入和管理機制。
4.與國外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難度大
引進國外大院名校到我省共建創新載體,是我省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工作的努力方向,但目前情況并不理想。**大學是我省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最好的高校,但由于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綜合實力不強,很難與世界一流知名高校開展對等的科技合作與交流,要聯合建立創新載體更加不容易了。我省高校已與國外研究機構共建的創新載體大多數是依靠本校校友以及華人而開展起來的。在已建載體開展工作的高水平國外專家數量較少,時間較短,由于環境和文化的差異,國外專家在創新載體工作時間不可能很長。**大學流體傳動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德國FESTO公司在浙大建立了FESTO技術中心,但德國專家卻很少到中心來開展研究工作,倒是浙大方許多教師和研究生到德國去進修學習,為德方提出的技術研發項目服務。目前,國外大企業集團到我省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的主要目的是看中我省相對比較廉價的智力資源,對方只是提供一部分經費和儀器設備,為他們開展研究開發工作。此外,有些高校對國際科技合作重視不夠,沒有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作為考核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這也是造成高校引進國外大院名校進展緩慢的一個客觀原因。
從總體情況看,我省開展引進國外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的有效渠道還不夠,尤其是引進國外高水平、高層次的大院名校、世界五百強企業仍為數不多。
5.對引進共建載體還沒有給予集成支持
**年,我省對其中52家創新載體以項目形式給予資助,平均資助強度25萬元;**年,我省給予**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32家取得明顯成效的引進創新載體以獎代補專項資金支持,僅占共建創新載體總數的10.67%,平均資助強度不到40萬元。二年來對引進創新載體的平均資助強度還不到省重點科技項目資助經費的上限。
由于資助經費有限,在對引進共建創新載體的支持方式上,還不能夠實行連續資助方式,也沒有與已有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技攻關計劃、科技產業化計劃、創新條件與環境建設計劃等科技計劃相銜接。
6.已有研究機構引進大院名校工作進展緩慢
目前我省已經擁有73所本科院校和65所省部屬科研院所,已經基本具備為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條件,但我省的科研力量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科技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由于目前我省開發類科研院所大部分已經進行了改制和轉制,因此很有必要要把引進共建創新載體和支持原有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機結合起來。我省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已開始重視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工作,**大學引進美國加州納米技術研究院共建**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已經于6月6日舉行了簽約儀式;杭州機械科學研究所引進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共建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分院已經于6月25日舉行了成立大會,**省輕工研究所也正在與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探討在杭州共同組建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杭州基地的事宜。但總體上看,我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還必須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工作。
7.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還需進一步理順
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是進一步提升我省科技創新能力的一項嶄新舉措,也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攬這項工作,要進一步理順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系,要進一步理順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一些重要科技創新載體如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分院等重要創新載體既注重長久利益和長遠目標,又重視目前應開展的主要工作。但是,一些以企業為主體引進共建的創新載體由于還沒有建立健全以體現長久捆綁式利益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則更注重于短期利益和目標,著重于解決省內共建單位本身在近期發展中的科技問題,而對長久利益和中遠期目標則沒有考慮。而對全省科技系統而言,則必須將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的近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有機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對策
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是今后一段時期我省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進一步提升我省科技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建設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議采取一些強有力的對策和措施,實現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各有關單位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來引領開展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工作,要把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督促檢查。各級科技管理部門要繼續把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作為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做好宏觀規劃、綜合協調和指導工作;要明確開展引進大院名校工作的內設職能部門和專職(兼職)工作人員,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各級科技管理部門要會同各相關部門進一步探索各類引進共建創新載體的運作機制。
省級科技行政部門一方面要為省政府引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等國內外重量級大院名校,共建對我省經濟、社會、科技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對提升我省科技創新能力有重大促進作用的重大科技創新載體,做好各項聯絡、協調和準備工作;另一方面要為全省各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引進大院名校提供指導和幫助,創造一切盡可能的條件。繼續做好已建創新載體的服務和協調工作。各市、縣政府要著重引進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能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為主導產業和傳統優勢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大院名校,各市、縣科技局要做好各項聯絡、協調和準備工作;要為企業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提供指導和幫助,為企業的引進與共建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按市場運作機制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各級政府特別是各級科技行政部門,要主動、積極引導當地具有一定規模、具有較強實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采用多元化投資形式和按市場運作方式,以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核心技術、聯合開發高技術項目為關鍵,積極引進國內外大院名校,共建各類科技創新載體,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鼓勵和支持企業聯合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引進國內外大院名校以股份制合作形式共建各類科技創新載體。鼓勵市縣、企業和已經改制轉制的科研院所采取整體式搬遷或建立分支機構形式引進與我省區域經濟和主要產業關聯度、又想在我省擴展發展空間、以應用性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為特長的大院名校。
2.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
各地、各單位都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可在科研用房、土地和啟動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優惠。設立引進大院名校專項資金,支持共建創新載體基礎硬件建設、人才引進、研究開發和產業化項目。對我省區域經濟社會建設和科技進步有明顯促進作用的規模大、影響力大的重大科技創新載體以及引進共建創新載體實施的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爭取優先列入省重點建設計劃,用地指標由省優先安排解決,減免征收城市建設配套費和教育附加費,其用于載體硬件建設的費用列入研究開發費用并計入成本。引進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與職務聘任,可參照省屬科研院所科技人員的有關規定,其創辦的科技企業和孵化器,經認定,可以享受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有關優惠政策。從事“四技”活動的,可按國家有關政策免交營業稅和所得稅。引進共建載體的技術開發費可據列支,比上年實際增長10%以上的可按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各地、各單位要切實做好引進科技人員的服務工作,積極協助做好引進科技人員及其家屬子女的落戶、就學、住房、求職等工作。加強與人事(外國專家管理局)和教育等部門的聯系和協調,研究完善吸引國內外專家來浙創業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勵外國專家和國內一流專家到我省開展工作。各類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信貸杠桿作用,支持引進共建創新載體開展基礎建設和研究開發工作。
3.集成科技資源給予滾動支持
目前省科技計劃體系中已有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技攻關計劃、科技產業化計劃、創新條件與環境建設計劃等科技計劃。要把支持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與現有各類科技計劃有機銜接,集成科技資源,共同形成合力,使得一些重要的引進共建科技創新載體成為我省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鼓勵和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引進大院名校積極參與實施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生態省建設、科技興海、社會發展、現代服務業、基礎研究和軟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等八大科技創新工程。
對一些影響力大、顯示度高、對我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有明顯促進作用的重要科技創新載體,只要條件符合,要批復建立冠以**名義的研究院(所)、研發中心和技術開發中心,并開辟綠色通道,可以直接申報各類省科技計劃項目。在同等條件下,要優先支持引進共建創新載體申報省內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優先向科技部等國家有關部門推薦申報各類國家級科研項目。對取得明顯成效的引進共建創新載體實行以獎代補、風險補貼等事后補助方式予以支持。要優先支持各級政府出資引進的、影響力大、顯示度高、對區域經濟和科技進步具有明顯促進作用的各類重要科技創新載體以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以企業為主體引進共建的各類科技創新載體;在省內共建單位內設的共建創新載體實行擇優獎勵補助。獎勵經費可用于載體引進人才補助、科研項目等各項支出和載體科研條件建設。要發揮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資金在引進國外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的杠桿作用,要在中外兩國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國際科技合作和引進國外大院名校。
4.建立健全工作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工作激勵機制,建議對在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工作過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市、縣(市、區)科技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引進共建創新載體等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和鼓勵。希望各地、各單位能撥出一定經費,對在載體引進、籌劃、建設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有關人員進行表彰獎勵。建議把受到表揚鼓勵的市、縣(市、區)科技局和作出重要貢獻的有關人員作為評選全省科技工作綜合獎和個人獎的一個重要依據。把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工作作為創建科技強市和科技強縣活動的一個評審內容之一,列為科技統計監測、評價和通報的一項內容,及時、準確地反映全省各地引進大院名校工作動態,鼓勵先進、鞭策落后,推動引進大院名校工作,推動區域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
5.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要進一步做好引進大院名校的宣傳工作,擴大影響,推動引進大院名校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繼續發揮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的作用,各地、各單位并動員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各類科技交易會、科技活動周、科技研討會、科技成果展示會、科技講座、外賓接待和出訪等各種場合和活動宣傳**的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成就,宣傳**對科技的旺盛需求,宣傳**已經具備引進國內外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良好的基礎和條件、經濟實力和投資環境,宣傳**在通過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成功經驗,宣傳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的引進共建創新載體,宣傳和各地研究制定的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的具體優惠政策,宣傳在開展引進大院名校工作取得突出成績的市、縣(市、區)科技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先進組織單位。通過宣傳,讓國內外大院名校更多地了解**,為我省進一步開展引進大院名校工作、擴大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創造更好的環境。
- 上一篇:學校專利調研報告
- 下一篇:海洋經濟創新調研報告